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6.217.21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大使馆 的原始碼
←
大使馆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大使馆</big>''' |- |<center><img src=http://img.cjyun.org/a/10008/202206/c2ff49537093222545238d276691667c.pn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news.hbtv.com.cn/p/2223250.html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大使馆 外文名称: The Embassy 首要职责: 代表派遣国,促进两国的政治关系 馆长: 大使、公使等 |} '''大使馆'''是一国在建交国首都派驻的常设外交代表机关。大使馆代表整个国家的利益,全面负责两国关系,馆长一般是[[大使]],也可以是公使或者其他等级的由派遣国委派的[[外交人员]],由国家元首任命并作为国家元首的代表履行职责。大使馆的首要职责是代表派遣国,促进两国的政治关系,其次是促进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军事等方面的关系,使馆同时具有领事职能。促进两国关系和人民间的往来是领事馆的重要职责,但其最主要的职责是领事工作,比如:维护本国[[公民]]和[[法人]]在外国的合法权益,向本国公民颁发或延期[[护照]]、向外国公民颁发[[签证]]等。<ref>[http://news.hbtv.com.cn/p/2223250.html 中国驻美使馆正式回应]长江云</ref> == 简介 == 大使馆的职责范围遍及驻在国各个地区,领事馆只负责所辖地区。大使馆通常受政府和外交部门的直接领导,而领事馆通常接受外交部门和所在国大使馆的双重领导。许多国家在多数国家只设大使馆,不设领事馆。设不设领事馆、设哪个级别的领事馆,主要看[[侨民]]和领事业务的多少以及所在地区的重要性,并依照对等原则进行。如中国在美国设有大使馆和5个总领事馆,负责各自辖区内的领事业务。在个别小国,外国只设领事馆和派驻领事官员。 现今,中国在180个建交国中设有172个大使馆、98个(总)领事馆 。 '''外交起源''' 要是有人问:"大使馆和领事馆分别是做什么的呢?" 一定会有人脱口而出地答道:"搞外交的!" 印度学者B·森在他所著的《外交人员国际法与实践指南》一书中这样讲述了外交的起源: 人们常说,外交制度同历史本身一样悠久。如果把古代最古老国家之间相互交换的非永久性朽多婚使团考虑在内的话,这种说法无疑是正确的。 '''希腊人''': 据历史记载,在很早的时候,[[希腊]]城市国家之间就已相互派驻特别使团。希腊历史学家苏基迪季斯曾谈到希腊人之间的外交关系,据说,即使在那时,城市国家已在各自领土上接受大使,并以礼仪相待。到公元前5世纪时,城市国家之间交换特别使团已十分频繁,出现了某种近似现代正规外交往来的制度。 '''罗马人''': [[古罗马人]]也同一些邻邦保持着条约关系,他们的外交使节积极参与了建立这种关系。古罗马人尊重外国使节,一般避免干预专门派往罗马的外国大使的个人和财产事务。 '''犹太人''': 在[[犹太人]]中间,希伯莱国王有选择地同某些友好国家保持外交关系。他们拒绝同大多数国家建立任何关系,认为这些国家不是未开化就是他们的敌人。不过犹太人注意遵守条夜察殃淋约关系,并且尊重与之保持关姜巩签系的友好国家的大使。 '''亚洲国家''' 同一时期的亚洲诸国也同邻国保持着外交关系,并经常派出和接受外交使节。古代印度存在着大量关于外交事务的规则。如考底利耶的《利论》,卡门达卡的《政论》以及《鱼往世书》就含有这类规则。这说明古印度问外国之间的外交往来是非常频繁的。据历史记载,在亚历山大帝国解体之后出现的一些新国家曾与印度孔雀帝国保持关系。在一些派往华氏国才请跨宫廷的希腊大使中有些人如吗加斯塞耐斯是享有很高声望的人士。印度国王也向希腊宫廷派遣特使。在阿育王统治时期,印度同其他国家互派使节日趋频繁。据说,[[阿育王]]曾向遥远的国家派遣大使,如叙利亚、埃及、马其顿、伊庇鲁斯和昔兰尼。公元7世纪页趋虹统治西北印度的戒日王同中国保持着外交关系。苏门答腊和爪哇的国王以及锡兰的国王美伽伐尔那(公元352年-9年)也不时向印度派遣使者以促进佛教徒们的朝拜活动。 '''西亚伊斯兰国家''' 在西亚,从伊斯兰教祖穆罕默德开始,就为宗教和政治目的向国外派遣使者。根据穆斯林历史记载,穆罕默德曾向拜占庭、埃及、波斯和埃塞俄比亚派遣过使节。最初,派出的使节并不从事发展国际关系的事务,他们的作用仅限于某些专门的使命,如谈判和签署和平条约或在圣战结束时交换俘虏,或在宣战之前履行一些手续。但后来,在阿巴希德·卡利佛时期,伊斯兰国家和其他国家之间开始实行发展友好和平关系的政策,这时,外交自然就日益显得重要,特别在国际贸易方面更是如此。穆斯林国家向一些君主国派出使节从事各种政治、商业、文化、社会和其他事务。法蒂米德和玛姆奴库国王与中亚、东亚以及欧洲国家相互派遣外交使团,并通过其使节谈判订立友好通商条约。 法国学者皮埃芝催促臭尔-尔·埃泽芒也讲述了外交的起源。他说:"自有国际关系起便有外交,可以说,一个民族愿同邻近民族接触之日即为外交诞生之时。" 他提到:"通过使者、骑兵官、信使或其他使者建立关系的做法在古希腊许多自治城邦不胫而走。公元前500年-前400年形成某种组织形式,例如'外国人驿馆'这样一种负责欢迎和接待外国使者的官方旅馆。" 在中国,外交也是一项很古老的事业。1942年周子亚编著、正中书局出版的《外交监督与外交机构》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外交之萌芽,见于吾国史籍者,枚不胜举。《国语》中载:'乃厚其外交而勉之以报其德。'墨子曰:'近者不亲,无务来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晏子《春秋》中有,'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战炒于千里之外'。他若《史记》中'割其主之地以来外交','重币轻使,秦楚之间将为国交也'"。 该书中又说:"至若亚洲之中华,唐虞已创大同之局,春秋敦邦交之礼,战国讲纵横之策,合南北闩纵,联东西曰横,[[苏秦]]联六国以抗秦为纵,张仪说六国以事秦为横,三国成鼎足之势,凡如此者,或以诸侯奉天子,等于1871年以前欧洲诸国之敬教皇;或以与国成立均势,类乎1648年欧洲诸国之讲外交,其间之外交机关固有可寻绎者,厥后群雄割据,分为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东西魏、五代十国,宋与辽、金。虽其间乍得乍失,或存或亡,国柞之久暂,版图之大小,情势不一,而要皆有外交关系之可言。" '''现代外交''' 从本世纪初起,由于欧洲大部分国家都已定型(疆界基本固定,存在的国家也都已出现),一些国家的君主制已被抛弃,美国逐步卷入欧洲事务,外交开始发生变化。但当时所谓的外交活动还集中在[[欧洲]],那里是一些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互相争夺--争夺彼此的土地和彼此的殖民地--而交往。那是一种外交。而欧洲和欧洲以外的国家之间的交往则又是一种情况。 英国作家亚当·沃森讲过一段遮遮掩掩的话,他在书中讲道:"只是到了本世纪,国家体系才第一次真正地具有了全球性意义,包括不同文化和信仰。这种扩展对外交准则和实践有什么影响呢?孕育了我们全球体系的欧洲外交的发展在于其体系成员间的对话,它们曾经具有几乎相同的文化和历史……"然而他不得不承认:"尽管我们津津乐道全球性的国际社会,但在西方世界以外的国家并没有普遍承认由相同的欧洲文化遗产所产生的共同的行为准则。"这位学者的上述引文中的最后一句话讲得太晦涩了,为什么"西方世界以外的国家并没有普遍承认由相同的欧洲文化遗产所产生的共同的行为准则" 呢?道理十分简单,因为当时的亚洲、非洲的许多国家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还处在殖民地时代,它们和宗主国之间的关系还不是正常的、平等的,它们如何能"普遍承认由相同的欧洲文化遗产所产生的共同的行为准则" 呢?所以它们和宗主国之间、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交往自然不能称之为外交;[[拉丁美洲]]一部分国家虽然已取得独立,但它们在政治和经济上依然受到美国等西方列强的严密控制,它们与欧美强国之间的外交实际上也是不平等的。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尤其到本世纪五六十年代,越来越多的国家取得了独立,争得了自己的[[主权]],一大批国际社会的新成员走上了世界舞台,至少在法理上,他们已取得了和昔日的强国平等的地位,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由地位相等的主权成员组成的国际大家庭。只是在这种情势下,世界的外交才具有了今天的意义。 == 参考来源 == [[Category:570 政治學總論]]
返回「
大使馆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