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15.12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大枣 (中药) 的原始碼
←
大枣 (中药)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大枣 (中药)</big> ''' |- | [[File:U=1785192094,3953709054&fm=26&gp=0.jpg|缩略图|居中|[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bpic.588ku.com%2Felement_origin_min_pic%2F16%2F10%2F12%2F0857fd8599b1366.jpg&refer=http%3A%2F%2Fbpic.588ku.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18389568&t=b7e50c71ea5b9ebeeee2fff66452e521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A4%A7%E6%9E%A3%E4%B8%AD%E8%8D%AF&step_word=&hs=0&pn=9&spn=0&di=242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1785192094%2C3953709054&os=3873805114%2C442211743&simid=4163496611%2C439096981&adpicid=0&lpn=0&ln=1199&fr=&fmq=1615797567269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gimg2.baidu.com%2Fimage_search%2Fsrc%3Dhttp%3A%2F%2Fbpic.588ku.com%2Felement_origin_min_pic%2F16%2F10%2F12%2F0857fd8599b1366.jpg%26refer%3Dhttp%3A%2F%2Fbpic.588ku.com%26app%3D2002%26size%3Df9999%2C10000%26q%3Da80%26n%3D0%26g%3D0n%26fmt%3Djpeg%3Fsec%3D1618389568%26t%3Db7e50c71ea5b9ebeeee2fff66452e521&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lafij3t_z%26e3Bv54AzdH3Ff7vwtAzdH3F8mcnmllb_z%26e3Bip4s&gsm=a&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来自 百度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大枣,中药材名。本品为鼠李科植物枣的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拣净杂质,晒干。或烘至皮软,再行晒干。或先用水煮一滚,使果肉柔软而皮未皱缩时即捞起,晒干。功能主治为: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调营卫,解药毒。治胃虚食少,脾弱便溏,气血津液不足,营卫不和,心悸怔忡。妇人赃躁。 ①《本经》: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 ②《本草经集注》:煞乌头毒。 ③《别录》:补中益气,强力,除烦闷,疗心下悬,肠僻荨 ④《药对》:杀附子、天雄毒。 ⑤孟诜:主补津液,洗心腹邪气,和百药毒,通九窍,补不足气,煮食补肠胃,肥中益气第一,小儿患秋痢,与虫枣食,良。 ⑥《日华子本草》:润心肺,止嗽。补五脏,治虚劳损,除[[肠胃]]癣气。 ⑦《珍珠囊》:温胃。⑧李杲:温以补脾经不足,甘以缓阴血,和阴阳,调营卫,生津液。⑨《药品化义》:养血补肝。⑩《本草再新》:补中益气,滋肾暖胃,治阴虚。⑾《中国药植图鉴》:治过敏性紫斑病、贫血及高血压。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大枣 * 汉语名称; Da Zao * 别 名; 干枣、美枣,良枣(《别录》),红枣(《医学入门》)。 ==来源== 本品为鼠李科植物枣的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拣净杂质,晒干。或烘至皮软,再行晒干。或先用水煮一滚,使果肉柔软而皮未皱缩时即捞起,晒干。 ==性味归经== 甘,温。 ①《本经》:味甘,平。 ②《千金食治》:味甘辛,热,无毒。 ③孟诜:温。 入脾、胃经。 ①《纲目》:脾经血分。 ②《本草经疏》:入足太阴,阳明经。 ==功能主治== 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调营卫,解药毒。治胃虚食少,[[脾弱便溏]],气血津液不足,营卫不和,心悸怔忡。妇人赃躁。 ①《本经》: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 ②《本草经集注》:煞乌头毒。 ③《别录》:补中益气,强力,除烦闷,疗心下悬,肠僻荨 ④《药对》:杀附子、天雄毒。 ⑤孟诜:主补津液,洗心腹邪气,和百药毒,通九窍,补不足气,煮食补肠胃,肥中益气第一,小儿患秋痢,与虫枣食,良。 ⑥《日华子本草》:润心肺,止嗽。补五脏,治虚劳损,除肠胃癣气。 ⑦《珍珠囊》:温胃。 ⑧李杲:温以补脾经不足,甘以缓阴血,和阴阳,调营卫,生津液。 ⑨《药品化义》:养血补肝。 ⑩《本草再新》:补中益气,滋肾暖胃,治阴虚。 ⑾《中国药植图鉴》:治过敏性紫斑病、贫血及高血压。 ==形态特征== 枣(《诗经》),又名:刺枣。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0米。枝平滑无毛,具成对的针刺,直伸或钩曲,幼枝纤弱而簇生,颇似羽状复叶。成之字形曲折。单叶互生;卵圆形至卵状披针形,少有卵形,长2~6厘米,先端短尖而钝,基部歪斜,边缘具细锯齿,3主脉自基部发出,侧脉明显。花小形,成短聚伞花序,丛生于叶腋,黄绿色;萼5裂,上部呈花瓣状,下部连成筒状,绿色;花瓣5;雄蕊5,与花瓣对生;子房2室,花柱突出于花盘中央,先端2裂,核果卵形至长圆形,长1.5~5厘米,熟时深红色,果肉味甜,核两端锐尖。花期4~5月。果期7~9月。 ==分布区域== 分布全国各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于河北、河南、山东、四川、贵州等地。 ==生长环境== 一般多为栽培。 ==生长习性== 喜干燥冷凉气候,喜光、耐寒、[[耐旱]]、耐盐碱,能耐-31.3℃的低温,也能耐39.3℃的高温。向阳干燥的山坡、丘陵、荒地、平原及路旁均可种植,以破土或砂壤土最宜栽培,不适于低洼水涝地。 ==繁殖方式== 用种子、分株及嫁接繁殖。 ==栽培技术== 种子繁殖:春季播种的种子须经沙藏处理,在解冻后播种,秋播在10月中下旬进行。按行距33cm开沟,深7-10cm。每隔7-10cm播种1粒,覆土2-3cm,浇水保湿。分株繁殖:将老株根部发出的新枝连根劈下栽种。嫁接的枣树生长较快,刺较少,结果较早。多以酸枣为砧木,采用芽接、切接、皮下接、根接等方法。育苗1-2年即可定植,可在春季发芽前和秋季落叶后进行,在山坡地种植,应修鱼鳞坑、小台田、水平梯田,行株距为3m×3m;缓坡地行株距5m×4m或6m×5m。定植穴的直径为80-100cm,每穴施土粪肥25-50kg,定植后立即灌水。田间管理在萌动期,展叶后及现蕾期均应灌水,一般冬、春季施基肥(如堆肥、厩肥、骨粉等),在开花前每株施硫酸铵、过磷酸钙0.5-1kg,适当进行中耕除草。幼年枣园可与矮生作物如花生、豆类、红薯间作。[[虫害]]有步曲虫(枣尺蠖)、桃小食心虫、枣粘虫、刺蛾(洋辣子)、枣叶壁虱等。除选育抗病虫新品种外,还可采用刮树皮、堵树洞、筛虫茧、清除枣园杂草和有病虫的落枝叶、落果等方法。对枣叶壁虱在发芽前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病虫害防治病害有枣疯病,对初感病势较轻的植株,增施有机肥料,发现病株随即拔除,病情严重的大树也应连根挖除,并全部烧掉。 ==病虫防治== 病害有枣疯病,对初感病势较轻的植株,增施有机肥料,发现病株随即拔除,病情严重的大树也应连根挖除,并全部烧掉。 ==药材性状== 果实略呈卵圆形或椭圆形,长约2~3.5厘米,直径约1.5~2.5厘米。表面暗红色,带光泽,有不规则皱纹,果实一端有深凹窝,中具一短丽细的果柄,另一端有一小突点。外果皮薄,中果皮肉质松软,如海绵状,黄棕色。果核纺锤形,坚硬,两端尖锐,表面暗红色。气微弱,味香甜。以色红、肉厚、饱满、核小、味甜者为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钱;或捣烂作丸。外用:煎水洗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1.1对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诱发大鼠腺胃癌的抑制作用纯化的Wistrar系大鼠,体重80-120g,雄雌兼用。随机分组I组(对照组),18只,仅给自来水及普通干块饲料。Ⅱ组(MNNg组),18只,自由摄取MNNg100ug/ml连续10mo,其后改喂自来水。给普通干块饲料。Ⅲ组(MNNg同时加枣组),16只,给MNNg100ug/ml的同时给大枣(干果),每鼠每日约1g,mo15停药。其它同Ⅱ组。组(MNNg7mo后加枣组)125只,给MNNg100ug/m17mo月后加大枣至第15个月止。其它同Ⅲ组。将自行死亡或处死者,留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肝、淋巴结及肺等脏器。胃一般沿大弯切开,取0・3-0・4cm三块组织,固定于酒精、福尔马林溶液,作组织切片,H.E染色。以肉眼和镜下观察形态学改变及[[胃肠癌]]的发生率。用MNNg100ug/ml处理大鼠的同时连椟15mo喂给大枣Ⅱ组腺胃腺癌的发生率为15.4(2/13),胃肠道恶性肿瘤总的发生率为38.4%(5/13);MNNg100ug/ml处理大鼠7mo后,连续8mo投给大枣的Ⅳ组腺胃腺癌的发生率为21.7%(5/23),胃肠道癌瘤总的发生率为34.8%(8/23),与Ⅱ组(MNNg)胃肠道癌瘤的发生率71.14%(10/14)相比,(P<0.05)有显着性差异。说明用MNNg处理大鼠后,长期喂给中药大枣似有降低胃肠道恶性肿瘤发生率的作用。1.2对肉瘤一180增殖的抑制作用从大枣分离得到的三萜类化合物中进一步分离出游离型、酯活性的桦木酸、山楂酸,连续给药7d(25mg/日),对5-35%肉瘤一180增殖有抑制效果,特别是山楂酸,连续给药14日,有61%的抑制效果,比5一Fu抑制率更强。 2.抗Ⅰ型变态反应的作用:2.1对抗IgE刺激所致人外周血嗜碱性白细胞释放白三烯(LTD4)的抑制作用大枣10g,加热水100ml提取,得到大枣提取液。用Hubscher法自血液中分离出嗜碱性白[[细胞]]。体外培养用Lichteinstein和Osler两步法,以2X10-2抗体氮/ml的抗IgE刺激时,在第二步加入1:10稀释的大枣提取液。LTD4的测定按Samuelsson法进行。结果可见致敏者外周嗜碱性白细胞在未加任何刺激时,LTD4的产生极少(自发性释放),而用2X10-2抗体氮/ml的抗IgE刺激时可见LTD4释放。在第二步加入1:10稀释的大枣提取液时,LTD4的释放与自发性释放大致相同。其机理与大枣所含的cAMP易透过白细胞膜而作用于化学介质释放的第二期,抑制LTD4的释放,因与而抑制变态反应有关。2.2对IgE抗体产生有特异性抑制作用大枣乙醇提取物中的乙基-a-果糖甙(ethyl?-D-fructofuranoside)100mg/kg腹腔注射,对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有抑制作用。该化合物是在乙醇提取中与大枣所含的果糖在有机媒介作用下生成,具有对IgE抗体的产生有特异性抑制作用。对5-羟色胺和组胺有拮抗作用。抗过敏作用与大枣中含有的cAMP样物质也有关。另外,有报道大枣中的酯型三萜系化合物中香豆酸能提高佐剂的活性。 3.其它作用:3.1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采用延长硫喷妥钠作用作为指标,发现大枣内苯甲醇糖甙、柚配质(糖甙等多种化合物)具有显着降压作用,并确认柚配质(糖甙类)能降低自发[[运动]],刺激反射作用,强直性木僵作用,并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3.2对体重、肌力的作用雄性小白鼠,体重10-20g,分大枣组,对照组各18只。大枣组每天上午用30%大枣煎剂按体重0.3ml/kg,对照组给水0.3ml/kgip,实验中对小鼠分别以吞米混合饲料及[[蔬菜]]饲养3wk,上午空腹时称重,大枣组平均增加体重3.0g,对照组则平均增加1.6g。同时,两组动物进行空腹游泳试验,结果大枣组为3分钟50s,而对照组为2分钟30s。证明有增加体重、增强肌力作用。3.3对实验性肝病变家兔血清白蛋白的影响雄性家兔2只,体重2kg,用四氯化碳0・25ml/kgip,1周后以耳静脉内注射1%硫喷妥钠1ml/kg,结果麻醉时间比正常延长一倍以上。说明肝脏机能降低对硫喷妥钠的解毒作用,肝脏发生轻度病变。然后再用30%大枣煎剂,每天上午喂食前ipl周。实验性家兔进行自身对照血清白蛋白,结果表明,总蛋白正常值5・14g%,治疗前4.6g%,治疗后1wk4.90g%,白蛋白正常组3.10%,治疗前2.46g%,治疗1周后3.00g%;球蛋白2.04g%(正常值)治疗前2.23g%,治疗后周1.90g%。 ==相关论述== 1.《注解伤寒论》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大枣之甘,[[滋助]]脾土,以平肾气。十枣汤,益土而胜水。 2.《纲目》:《素问》言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谓治病和药,枣为脾经血分药也。若无故频食,则损齿,贻害多矣。 3.《本草汇言》:沈氏曰,此药甘润膏凝,善补阴阳、气血、津液、脉络、筋俞、骨髓,一切虚损,无不宜之。如龙谭方治惊悸怔忡,健忘恍惚,志意昏迷,精神不守,或中气不和,饮食无味,百体懒重,肌肉瘦,此属心、脾二藏元神亏损之证,必用大枣治之。佐用陈皮,调畅中脘虚滞之痰。 4.《药品化义》:大黑枣,助阴补血,入肝走肾,主治虚劳,善滋二便,凡补肝肾药中,如滋阴降火汤、茯苓补心汤、产后芎归调血饮、保胎丸、养荣丸、四神丸,俱宜为佐使,因性味甘温,尤能扶脾养胃耳。 5.《本经逢原》古方中用大枣,皆是红枣,取生能散表也。入补脾药,宜用南枣,取甘能益津也。 6.《长沙药解》大枣,补太阴之精,化阳明之气,生津[[润肺]]而除燥,养血滋肝而熄风,疗脾胃衰损,调经脉虚芤。其味浓而质厚,则长于补血,而短于补气。人参之补土,补气似生血也;大枣之补土,补血以化气也,是以偏补脾精而养肝血。凡内伤肝脾之病,土虚木燥,风动血耗者,非此不可。而尤宜于外感发表之际,盖汗血一也,桂枝汤开经络而泄荣郁,不以大枣补其荣阴,则汗出血亡,外感去而内伤来矣。故仲景于中风桂枝诸方皆用之,补泻并行之法也。十枣汤、葶苈大枣数方悉是此意。惟伤寒荣闭卫郁,义在泄卫,不在泄荣,故麻黄汤不用也。 7.《本经疏证》:《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用枣者五十八方,其不与姜同用者,十一方而已,大率姜与枣联,为和营卫之主剂,姜以主卫,枣以主营,故四十七方中其受桂枝汤节制者二十四,受小柴胡汤节制者六,不受桂柴节制者十七,此盖有二焉,皆有涉于营卫,一者营卫之气为邪阻于外,欲开而出之,又恐其散之猛也,则麻黄剂中加用之以防其太过;一者营卫之气为邪阻于内,欲补而达之,又恐其补之壅也,则人参剂中加用之,以助其不及。防之于外者,欲其力匀称,故分数仍桂枝、柴胡之法;助之于内者,欲其和里之力优,而后外达能锐,故枣重于姜,此实用姜枣之权舆,枣之功能,尤于是足见者也。《金匮要略》曰,病有贲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 据《本经》大枣主大惊,宜无不可用矣,而不必悉用,何哉?夫《本经》固言之矣,曰身中不足大惊。不可截去'身中不足,,仅以'大惊'二字概之也。其有非身中本不足而用枣者,必缘误治。其义只在《伤寒论》曰,少阳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是故柴胡加尤骨牡蛎汤,下后证也;桂枝加桂汤,发汗及烧针后证也;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发汗后证也;贲豚汤证,则未经误治,故独不用枣,若夫《千金》风虚惊悸二十三方,用枣十一方,其方有用独后、细辛、羌活、白藓皮、银屑、大黄、石膏、蜀椒、菖蒲、防己、铁精、麻黄者,即不用枣,子此见枣之治惊,但治实中之虚、虚中之虚,而虚中有实者,则其所不能任,若实中之实,又所不待言矣。 8.《本经》: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 9.《本草经集注》:煞乌头毒。 10.《别录》:补中益气,强力,除烦闷,[[疗心下悬]],肠僻。 11.《药对》:杀附子、天雄毒。 2.孟诜:主补津液,洗心腹邪气,和百药毒,通九窍,补不足气,煮食补肠胃,肥中益气第一,小儿患秋痢,与虫枣食,良。 3.《日华子本草》:润心肺,止嗽。补[[五脏]],治虚劳损,除肠胃癖气。 4.《珍珠囊》:温胃。 5.李杲:温以补脾经不足,甘以缓阴血,和阴阳,调营卫,生津液。 6.《药品化义》:养血补肝。 7.《本草再新》:补中益气,滋肾暖胃,治阴虚。 8.《中国药植图鉴》:治过敏性紫斑病、贫血及高血压。<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2696847392014880&wfr=spider&for=pc 红枣的功效与作用,红枣虽好也需禁忌],快速问医生, 19-12-12</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大枣 (中药)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