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5.215.24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大禹岭 的原始碼
←
大禹岭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大禹嶺''' </p> |- |<center><img src="http://www.vrwalker.net/public/sceneryfiles/957/957_12542_1304072699.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www.vrwalker.net/tw/scenery_view.php?tbname=scenerys&serno=957 圖片來自vrwalker] </small> |} '''大禹嶺''',舊名'''合歡埡口''',位在海拔約2500~2600公尺,隸屬[[花蓮縣]][[秀林鄉]][[富世村]],近[[南投縣|南投]]、[[花蓮縣|花蓮]]兩縣市交界。 ==介紹== 大禹嶺的地理位置重要,因地形為分水嶺,順著此地形分成兩個工區:大禹嶺以東至太魯閣稱主線東段,由[[中華民國交通部|交通部]][[交通部公路總局|公路總局]]合流工務處管轄;大禹嶺以西至東勢稱主線西段,由公路總局梨山工務處管轄,便是現今所稱中橫東段、中橫西段。 為了[[中橫公路]]施工之便,闢建[[霧社支線]]進行補給,完工後,形成現今[[台14甲線]]在此與中橫公路([[台8線]])會合,是通往[[太魯閣國家公園]]、[[雪霸國家公園]]、[[合歡山]]與[[梨山]]的重要通路交叉點。早年大禹嶺曾是[[金馬號]]的中繼站,當地居民有[[民宿]]經營、販售熱食等維生方式,但隨著[[臺灣汽車客運公司]]撤除路線、私家車輛變多及中橫中斷等等因素,已經漸漸失去中繼站的功能。目前當地居住戶數並不多,以種植茶葉為主。沿途有六個風景點,分別為台14甲線41公里處的「松濤雲海」及41.5公里處的「奇萊雲海」,和台8線108公里處的「楓之谷」、110公里處的「源光溪瀑」、111公里處的歸化野地貓耳菊及115.5公里處的楓紅瀑布<ref>[http://cristaljuan01.blogspot.tw/2017/05/blog-post_18.html 台灣美景-花蓮大禹嶺的心靈謳歌]</ref> ==歷史== 1914年,日本總督府為了討伐[[台灣原住民|原住民]][[太魯閣族]],興建軍用道路,討伐戰結束後,將原路線變更,新闢路線大致是現今合歡越嶺古道,大禹嶺在[[台灣日治時期|當時]]是被稱作「分水嶺」,據《合歡古道西段調查報告》指出是稱「北合歡山埡口」,因為是三岔路口,位置在現今合歡山隧道正上方,古道各別通往梨山、霧社與太魯閣,中橫公路行經大禹嶺並未沿用古道路線。 1958年11月2日,時任[[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前來巡視合歡埡口施工狀況,因該地名唸起來不順口,後來則由時任[[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蔣經國]]改名,是有感於公路採徒手開鑿,並因地質、技術問題與地形險要,在克難環境下作業,依此況難度不亞於[[大禹治水]]為比喻,故命名「大禹嶺」。 ==地理== 大禹嶺位於[[中央山脈]]主稜鞍部,[[台8線]]112公里處,海拔2564.67公尺,為全線最高點。南北介於[[合歡山]]、[[畢祿山]]之間,東西介於[[梨山]]、[[關原 (台灣)|關原]]之間,為[[立霧溪]]和[[大甲溪]]兩水系之流域的[[分水嶺]]。 大禹嶺[[地質]]脆弱,除了因[[地層]]構造,受高山氣候影響,岩盤大多呈片狀、碎屑狀,因此不適宜被開發。西起[[松泉崗]],鄰[[廬山層]],東迄匡廬隧道、關原橋,臨[[畢祿山層]],此域地質成份以[[板岩]]、變質砂岩為主,並夾有[[砂岩]],具有劈理、褶皺等現象,故於1979年地理學家[[陳肇夏]]將該地層採大禹嶺做為標準地質,發表於《臺灣中部橫貫公路沿線地質》命名「[[大禹嶺層]]」,[[地質年代]]屬於[[中新世]],由廬山層劃分出來,故成份有部份相似性。 ==合歡山隧道== 合歡山隧道為開闢中橫公路所興建,位在花蓮縣與南投縣交界:東口屬秀林鄉;西口為[[仁愛鄉]]。隧道長184公尺,淨寬4.2公尺,淨高4.2公尺,行經節理發達的地質,其成份有板岩、受風化嚴重的[[頁岩]]構成,因東口夾有砂石較西口地質破碎且不穩定,故施作工法呈現沿地層走向進行,隧道(梨山方向)西邊的岩層較堅實無襯砌工法來支撐隧道,(花蓮方向)東邊的岩層較為破碎因此以木襯砌,後來施作混凝土襯砌,因此,目前是台灣唯一還留有木襯砌遺構的隧道,。因施工期間,隧道周邊地質較脆弱,夏季遭逢[[颱風溫妮 (1958年)|溫妮颱風]],使隧道積水與土石崩坍,冬季仍持續趕工,遭逢降雪而使土石崩坍,導致延宕完工時間。最後,於1960年5月9日與中橫公路一併通車啟用。 ==周邊景點== *合歡越嶺古道 *[[合歡山]] *[[屏風山]] *[[奇萊北峰]] *[[雲海]]景觀 *[[立霧溪|塔次基里溪]][[向源侵蝕]]崩壁地形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3 臺灣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大禹岭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