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8.61.16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大箭竹 的原始碼
←
大箭竹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大箭竹.jpg|thumb|350px|right|[https://plant.cila.cn/zhiwutu/tujian/6888.jpg 原图链接][https://plant.cila.cn/tujian/dajianzhu.html 图片来自园林植物网]]] '''大箭竹'''(Sinarundinaria chungii(Keng)Keng f.)<ref>[http://www.zhiwutong.com/latin/feeding-plant/3036.htm 大箭竹Sinarundinaria chungii(Keng)Keng f.]</ref> * 中文学名:大箭竹 * 拉丁学名:Sinarundinaria chungii(Keng)Keng f. * 别 称:墨竹、钟氏竹 * 界:[[植物界]] * 科:[[禾本科]] * 种:大箭竹 * 英 文:Big Arrow Bamboo == 形态特征 == 灌木状,秆高约2米,圆柱形,直径约1厘米,表面常有黑垢,箨鞘宿存或迟落,表面深褐色或草黄色,有黑色斑点,具硬毛及细刚毛,或有时无毛,箨耳具缝毛,箨叶细长形,长1—5.5厘米。叶鞘长3.5—4.5厘米,边缘具纤毛,鞘口无缝毛或生有数条缝毛,有时或有叶耳。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7—15毫米,具次脉3—4对,小横脉存在。花枝为半轮生状,圆锥花序长8—12厘米,基部为叶鞘所包藏,小穗柄细长,直立成斜上,腋间有腺疣,小穗含4一7小花,长25—50毫米,棕紫色至黑色。 == 地理分布 == 特产于我国四川西部雅安、阿坝藏族自治州南部、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及凉山彝族自治州部分地方。据中国经济植物志记载,云南,江西,湖北,甘肃等省有其同属植物箭竹(S.Nitida)分布外,其它地方没有报道。 == 生态特征 == 多年生灌木状植物,靠地下横走的根状茎进行营养繁殖。常成片分布,每平方米有50—80株,覆盖度60—80%,花期6—8月,有性繁殖,长达数十年1次。大箭竹生长于海拔1500—2100米(高的达2500—3800米),由钓樟(Linderaantiqua)、刺榛(Corylusferox)、桦木、漆树、槭树等组成的常绿落叶阔叶林下,与忍冬(Lonicera),拐棍竹(Fargesiaspathacea)和溲疏(Deutziascarba)等构成灌木层。层下为阴湿的环境,苔藓和地衣很发达,大熊猫活动于其间,采食其竹笋和枝叶。 饲用价值:大箭竹除为大熊猫的饲料外,亦为牛、羊所喜食,在四川凉山州及部分地区中山及亚高山带,大箭竹在冬、春季节仍保持青绿,为牛、羊冬季放牧所喜食的饲料。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大箭竹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