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7.51.7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大肠息肉 的原始碼
←
大肠息肉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medical}} [[File:大肠息肉11.jpg|缩略图|居右|400px|[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KltMCj7 链接]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KltMCBX8c 图片来自一点资讯]]] '''大肠息肉(Cokic Polyp)'''是所有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总称,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前者与癌发生关系密切,是癌前期病变,后者与癌发生关系较少。由于这两种息肉在临床上并不容易区分,故常统以息肉作为初步诊断,待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后再进一步分类,因此临床上所谓的大肠息肉并不说明息肉的病理性质,通常临床医生所说的息肉多为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统称为腺瘤。<ref>[http://www.medbaike.com/doc-view-4938.html 医学百科]</ref> == 病因 == 大肠息肉的成因比较复杂,主要受到[[遗传]]因素、生活因素、病理性因素的影响,而有[[大肠]]肿瘤家族病史人群、有炎症性肠病病史人群、高龄亚健康人群易发生此病。 遗传基因 遗传基因对大肠息肉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当代医学已经确认某些基因发生突变后有遗传倾向,突变的基因会提高大肠息肉的发作概率。其次,某些发生在大肠内部的癌症具有遗传倾向性,而大肠息肉可能是这些癌症的早期表现。 生活习惯 能够提高大肠息肉发生概率的生活习惯,主要包括饮食、运动两种。饮食不卫生、不健康,过量摄入刺激性食品会提高肠道炎症、大肠息肉的发生概率。长期久坐、缺乏运动会导致患者体重增加,还容易诱发一系列慢性疾病的发生。此外,以糖尿病为代表的一系列慢性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肠道环境,提高大肠息肉的发生概率。 疾病因素 患有肠道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慢性[[细菌性痢疾]]、炎症性肠炎、慢性阿米巴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或2型[[糖尿病]]控制不佳,容易引发肠道息肉。<ref>[https://www.youlai.cn/baike/disease/ctRWJejhrT.html#4 有来医生]</ref> == 临床表现== 多数息肉起病隐匿,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一些较大的息肉可引起肠道症状,主要为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便中带有粘液或粘液血便,偶有腹痛,极少数大便时有肿物自肛门脱出。一些患者可有长期便血或[[贫血]]。有家族史的患者往往对息肉的诊断有提示作用。 一些典型的肠道外症状常提示有息肉病的可能,一些患者常因肠道外症状就诊,切不可忽视。例如出现多发性骨瘤和软组织肿瘤应考虑Gardner综合征的可能,出现皮肤粘膜色素斑应考虑P-J综合征等。一些作者指出,对可疑有息肉病的患者,即使家族无息肉病史,都应常规作结肠镜检查以排除综合征的可能。 由于大肠息肉临床上常无症状,即使出现某些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腹泻]]、[[便秘]]等也较轻微和不典型而往往被人忽视。一般多以便血、大便带血、粘液血便来就诊,又常误诊为[[痔疮]]等肛门疾患或“痢疾”而延误其必要的检查,因此,大肠息肉的诊断首先要提高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凡原因未明的[[便血]]或消化道症状者,尤其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应注意作进一步检查确诊。这样,大肠息肉的发现率和确诊率可望大大提高。<ref>[https://www.youlai.cn/baike/disease/ctRWJejhrT.html#4 有来医生]</ref> ==检查== [[File:大肠息肉22.jpg|缩略图|居右|350px|[https://www.sohu.com/a/249311507_444243 链接][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822/0b98b72e451943858d1a20083d11f65e.jpeg 图片来自搜狐]]] 1.X线钡餐灌肠虽能通过钡剂的充盈缺损敏感地发现大肠息肉,但对病变常常不能正确分类和定性。内镜检查不仅可直视下观察大肠粘膜的微细病变,而且可通过组织活检和细胞学刷片检查而确定病变的性质,因此是发现和确诊大肠息肉的最重要手段。 2.内镜检查发现的息肉均须作活组织检查,以了解息肉的性质、类型以及有无癌变等。小的或有蒂息肉可用活检钳或圈套器电切摘除后送验,大的或广基的息肉则往往只能行钳取活检。 3.由于同一腺瘤中,不同部位的绒毛成分量及不典型增生程度往往不一,所以钳取活检处病变并不能完全代表全貌。活检处无癌变亦不能肯定腺瘤他处无癌变。因此腺瘤的不典型增生程度及无癌变往往需切除整个肿瘤,仔细地切片检查后方能肯定。钳取活检病理结果可供参考,但并非最后结论。临床上这种术前钳取活检的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不一的情况在绒毛状腺瘤中相当常见。如Tayloy收集文献中报告了1140例绒毛状腺瘤中,术前钳取活检为良性,而术后证实癌变的可达23%~80%,临床医师对腺瘤钳取活检在诊断中的这种局限性必须有所了解。<ref>[http://www.medbaike.com/doc-view-4938.html 医学百科]</ref> == 诊断== 应与腺瘤样息肉、乳头状腺瘤、黑斑息肉病、炎性息肉等相鉴别。消化道粘膜存在许多腺体,腺体出现增生,会形成一个息肉样隆起。经过病理学检测,可以确定是腺瘤样息肉。 腺瘤样息肉 :具有特殊临床意义,它不同于普通炎症性息肉,具有癌变可能,因而发现后应尽早切除,并追踪观察。 乳头状腺瘤 :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排出粘液,及解大便未尽的感觉,常易误诊为粘液性[[结肠炎]]及菌痢。较大的乳头状瘤可排出多量粘液,可与粪便一起排出或单独排出大量粘液的腹泻物,每天排出量高达3000mL以上,常导致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循环衰竭、酸中毒等症状而危及生命。由于肿瘤细胞的异常功能而致大量液体及粘液排出。<ref>[https://tag.120ask.com/jibing/dcxr/jianbie/ 有问必答]</ref> == 治疗== 大肠息肉的处理原则是发现息肉即行摘除。目前摘除息肉的方法主要是内镜下行各种摘除法。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数量及蒂的有无、长短粗细而分别采用:①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主要用于有蒂息肉;②高频电凝灼除法:主要用于多发半球状小息肉;③高频电凝热活检钳法:目前很少应用,主要被②④法取代;④活检钳除法:主要用于单发或少数球状小息肉,简便易行,又可取活组织病理检查;⑤[[激光]]气化法和微波透热法;适于无需留组织学标本者;⑥粘膜剥离嵌除法:主要用于扁平息肉或早期癌患者;⑦“密接”摘除法,主要用于长蒂大息肉,难以悬于肠腔者采用大息肉密接肠壁电凝切除法。南方医院创此法为142例患者切除大息肉157颗,仅发生2例轻度粘膜灼伤,未发生穿孔并发症。⑧分期批摘除法,主要用于10~20颗以上息肉患者无法一次切除者。⑨内镜、外科手术联合治疗法,主要用于息肉病患者,即将息肉稀疏区以手术切除,这样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又可维持大肠正常功能。 由于大肠息肉,特别是腺瘤性息肉已被学者公认为癌前期病变,所以,大肠息肉患者的定期随访已被提到防治早期[[大肠癌]]的高度来认识。南方医院10年内随访252例患者,其中腺瘤性息肉184例,炎症性息肉68例,二者首次随访阳性率分别为51.0%和34.2%。二者的阴性患者再随访,腺瘤者的阳性率为9.8%,炎症者为8.2%;而二者的阳性患者再随访 ,阳性率比阴性者明显增高,分别为47.3%35.6%。值得注意的是腺瘤性者10年内随访4~7次,仍为阳性者15例(8.2%),但无1例恶变。追其原因,与定期随访中及时发现息肉及时摘除有密切关系。同期曾有1例女患者为腺瘤性息肉,由于患者不同意摘除,而两年后症状明显。再次检查肠镜,结果发现原腺瘤已演变为进展癌终被迫手术治疗。因此,大肠息肉,尤其腺瘤息肉、定期随访是防止息肉恶变的重要一环。 息肉的再检出率较高,国外报道13%~86%不等,新检出的息肉除部分为残留息肉再次生长的复发息肉外,一些为大肠新生息肉和遗漏息肉。为保持肠道无息肉状态,防止大肠癌的发生,制定一个经济有效的随访时间是必要的,目前国际上对腺瘤随访时间是必要的,目前国际上对腺瘤随访提出了多种方案。其中在[[波士顿]]召开的第三次国际大肠癌会议中大肠腺瘤组讨论建议的方案较为详细。他们指出腺瘤患者在腺瘤切除后再发新腺瘤及局部腺瘤再复发的危险不一,故应区别对待:凡是单个、有蒂(或广基但<2cm管状腺瘤),伴轻或中度不典型增生的腺瘤属低危险组。凡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属高危险组:多个腺瘤、腺瘤直径>2cm,广基的绒毛状或混合型腺瘤,腺瘤有重度不典型增生或伴原位癌,腺瘤已有浸润性癌变者。高危险组的随访方案是腺瘤切除,3~6月作内镜检查,如阴性隔6~9月再检查1次,如再次阴性可隔1年检查,如仍为阴性,每3年再检查1次,但期间每年需作大便潜血检查。低危险组腺瘤在切除腺瘤后1年复查,如阴性可每隔3年检查1次,共2次,然后每隔5年检查1次,但在随访时间,每年须作大便潜血试验。复查中一旦发现息肉即行内镜摘除。 <ref>[https://www.youlai.cn/baike/disease/ctRWJejhrT.html#4 有来医生]</ref> == 预后== 非肿瘤性大肠息肉的预后较好,绝大部分患者可以痊愈,但肿瘤性大肠息肉预后相对较差,不但有较高的恶化风险,复发概率甚至接近60%。因此,患者务必要定期复查,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就医。 ==预防== 以目前的医学水平而言,针对大肠息肉还没有特别有效的筛查手段。但是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保证体态健康是预防一系列疾病的有效方式,可以降低大肠息肉的发作概率。 预防措施 1.大肠息肉的预防可以从低脂饮食、减轻体重、增强运动、戒烟、戒酒等方面入手。 2.对肠道基础疾病进行控制,是预防大肠息肉生成的有效方式。<ref>[https://www.youlai.cn/baike/disease/ctRWJejhrT.html#4 有来医生]</ref> == 视频 == 1.如何预防大肠息肉的形成<ref>[https://v.qq.com/x/page/j3156smuhvn.html 如何预防大肠息肉的形成]</ref> {{#iDisplay:page/j3156smuhvn|640|360|qq}} 2.大肠息肉切除<ref>[https://v.qq.com/x/page/m0361zculgo.html 大肠息肉切除]</ref> {{#iDisplay:m0361zculgo|640|360|qq}} == 参考文献 ==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Hatno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edical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Hatnote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大肠息肉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