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1.59.12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大臺北古地圖 的原始碼
←
大臺北古地圖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大臺北古地圖''' </p> |- |<center><img src="https://i.pinimg.com/736x/94/54/05/945405a0a190c2546054d4db377d80cd--blog.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interest.com/pin/306807793344722044/ 圖片來自pinterest] </small> |} '''大臺北古地圖''',原名《'''淡水與其附近村社暨雞籠島略圖'''》([[荷蘭語]]:《'''Kaartje van Tamsuy en omleggende dorpen, zoo mede het eilandje Kelang'''》)為1654年由[[荷蘭]]人所繪製的大[[臺北]]地區的地圖。<ref>[https://www.pinterest.com/pin/306807793344722044/ 大臺北古地圖],pinterest</ref> ==介紹== 原名《淡水與其附近村社暨雞籠島略圖》的地圖,描繪重點雖著重於當時已經開發的[[基隆市|基隆]]與[[淡水區|淡水]],但是對於[[八里區|八里]],台北市卻仍有相當精準的描繪。一般來說,是迄今考證中,最早描繪台北市區的地圖。 就圖細分研析,大台北古地圖圖左下方的大島為[[和平島]],圖右下為[[淡水河]]入口與[[淡水區]],淡水河中段呈90度向左轉處為[[基隆河]]與交接處的[[關渡]],沿基隆河之平埔族村落有由下方至上方順序為[[唭哩岸]]、[[社子 (臺北市次分區)|社子]],[[劍潭]]、[[大直]]、[[內湖區|內湖]]、[[汐止區|汐止]]與[[松山區 (臺北市)|松山]]。而轉彎處不轉,向圖上延伸的河流則為淡水河末段,在末段尾處則有[[萬華區|萬華]]、[[板橋區 (新北市)|板橋]]、[[中和區|中和]]、[[碧潭]]等平埔族部落。 ==背景== 荷蘭於1624年開始統治台灣南部,[[西班牙]]則約為同時佔據台灣雞籠(今[[基隆]])。隨後在多次戰役後,荷蘭戰勝[[西班牙]],取得基隆,不過其統治地方,只有基隆與淡水兩港口的周圍,其餘地方均為平埔族所居。 1644年荷蘭派駐台灣的第6任[[台灣長官|長官]][[杜拉第鈕斯]]前後派兵幾百名,進攻[[大肚王國]],事敗。 1645年,為了描繪統轄的區域,該總督再派船隻與繪圖匠前往台灣北部描繪該區域地形。 ==學者引用== 1929年,兼任[[總督府史料編纂會]]編纂部長[[村上直次郎]]為了翻譯《[[巴達維亞城日誌]]》,特地前往[[海牙]][[荷蘭海牙國家檔案館]]翻拍回來。之後,[[台北市文獻會]]的《[[北臺古輿圖集]]》與[[基隆市政府]]的《[[基隆市志]]》等,都曾夾帶此圖。不過並沒有專書論及此圖。直至1950年代,才開始有人利用此圖來作為「清[[康熙臺北湖]]」形成之前的[[臺北盆地]]面貌與[[淡水區|淡水]][[紅毛城]]舊貌。 1990年之後,因為日本學者[[中村孝志]]將此圖的左上角文字譯成[[日文]],並來臺發表《[[十七世紀中葉的淡水、基隆、臺北]]》的演說所影響,這張圖開始於近幾年內,受到學界重視。 ==影響== 該地圖經過多位學者考證後,發現地圖所呈現的考古事實與現行以清代文獻的台灣歷史有所出入。例如,早在漢人之前,荷蘭人就曾經在[[劍潭]]墾荒,[[松山區 (臺北市)|松山]]地區於[[泉州]]人來之前,在鄭氏王國前後就有[[福州]]人前來開墾,而[[陳賴章]]墾號的墾荒範圍與其影響,更比預計的小很多。而此一地圖考證,除了證明漢人移民在西荷時期就開始建立淡水、基隆墾區,也證明台北地區部分[[平埔族]]有初步的開墾和灌溉。且眾多平埔族番社因漢人而被迫遷移的說法可能有誤,從古地圖顯示番社址位置與後世無太多變動。除此,此古圖的詳細考證下的推論下,也證明了台北於三百多年前,就已因[[西班牙]],[[荷蘭]],[[漢人]]的多元統治,而具有都市的粗胚樣貌。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3 臺灣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大臺北古地圖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