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9.182.13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大荔东岳庙岱祠乐楼 的原始碼
←
大荔东岳庙岱祠乐楼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大荔东岳庙岱祠乐楼.jpg|thumb|right|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006/886c364353814b2e9b96ae642ddb75a7.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196460965_495594 图片来自搜狐网] ]] [[大荔东岳庙岱祠乐楼]]位于[[大荔县]]东十五公里处的朝邑镇大寨子村东之东岳行祠内。又名岱祠岑楼,坐北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f>[http://www.wnnews.cn/read/25509 大荔岱祠—— 朝邑东岳庙] </ref> 。 中文名称 大荔东岳庙岱祠乐楼 地理位置大荔县东十五公里处的朝邑镇 别 称 岱祠岑楼 创建时间 北宋政和八年 ==历史== 建于[[北宋]]政和八年(1118),古人有诗云:“岱祠灵结芮城胎,宋代岑楼势壮哉”,岱祠为东岳庙的别称,岑是小而高的意思。据清[[康熙]]五十一年(1717)《朝邑县后志》(1959年朝邑县合并为大荔县)所载:“东岳行祠,一名崇佑观,宋政和八年 (1118)敕建,有碑记祠”。明代曾有重修,现存建筑多系明代建筑风格。具体重修年月不详,只有清乾隆六年(1741)《重修东岳庙记》云:“东岳庙不知建自何代,重修于唐,敕建于宋,再扩于明”。近从祠内发现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镌刻石碑一通,上载此时祠内建筑仍有“寝殿、座殿、献殿、长阁、香亭、牌坊、舞乐楼、东西戏台”等。舞乐楼即岱祠岑楼,现东西戏台等建筑全部毁除,唯有岱祠乐楼独存庙中。民国二十三年(1934),经我国著名建筑历史学家梁思成及近年陕西古代建筑专家鉴定,认为此楼历代重修,多照宋建法式复制,宋代部分建筑构件仍被采用,并长期保留。乐舞楼内现存两根金柱,粗壮而高,上下两端各有三至五厘米的明显收分,下端置有素覆盆式石础,均系宋代建筑原件。《朝邑县后志·东岳行祠》云“知县王兆鳌捐修事在康熙四十九年(1710)”,为历代修葺可见载者之一。 ==岱祠岑楼== 乐楼系台基式建筑,通柱式木架结构。通体高十米,台基为长方形,基高两米,四周筑以矮墙,南面基沿正中修有门楼<ref>[https://www.sohu.com/a/271243044_499438 岱祠楼] </ref> 。进门通过廊房可入乐楼正庭。乐庭亦呈长方形,长八点四五米、宽七点八零米,阔三间,进深亦三间。四周墙内竖落地木柱各四根,直通楼顶,撑起整体屋架。并以挑枋承托出檐,整体建筑逐层收分,似成塔形。楼上为重檐三滴水歇山顶,琉璃筒瓦覆盖,举折平缓,釉彩牡丹砌合成脊,琉璃龙头兽吻相对而立。两边山花均施釉彩龙虎装饰。一、二两层主楼四周环以回廊,二层亦出挑回廊和腰檐。一层廓柱与乐亭间距二点七五米。廊额上有卷头而无斗拱。二层四周枋上各承一踩单昂斗拱十辅作,三层四周各置五踩双昂斗拱五辅作。二、三两层四角均施垂柱,与角拱及角梁相接,翘起角檐,出跳深远。一、二两层廊房脊上正中竖有琉璃彩牌一块,上题“崇佑观”三字。乐庭正中金柱两根,上支棚木与楼板已毁,仰头可直视楼顶。乐庭周墙与一层廊房等高,系文人雅士听乐之处。二层有柱无墙,为民间奏乐祈神之所。民国二十三年(1934),梁思成所摄楼照,乐楼南端广场东西两边各竖有盘龙铁旗杆一根,高至八米,今已无存。 ==视频== 丰图义仓 岱祠岑楼 金龙高塔 {{#iDisplay:w0644t7ovhe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大荔东岳庙岱祠乐楼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