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7.184.19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天马赋 的原始碼
←
天马赋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天马行.jpg|thumb|350px|right|[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1077303845/1000 原图链接][https://new.qq.com/omn/20191228/20191228A056NZ00.html 图片来自腾讯网]]] '''《天马赋》'''是一篇辞赋作品,是著名辞赋家[[天山客]]最新完成的辞赋力作。该篇笔力遒劲,描写天马(伊犁马)的形态、声貌、神韵惟妙惟肖,对天马的历史、马的能力描写的非常到位。这是一篇十分成功的优秀辞赋,行文纵横捭阖、笔走龙蛇,有气吞万里之势。本篇可用劲节、雄浑、粗犷、豪迈来概括文章的风格,这也符合中国西部天山、昆仑、伊犁的地域特色。 == 天马溯源 == ★据《汉书.乌孙传》记载:"天马来兮从西极"、"其国多马,富人至四五千匹。"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乌孙养马已很有规模了。不仅如此,乌孙国还常常向汉朝的皇帝进贡良马。汉武帝非常欣赏乌孙马的优良品质,并亲笔赐名"天马"。此后,乌孙马便有了"天马"的美誉。"天马"就是今天的伊犁马。 ★伊犁马的形成经历了数百年的漫长岁月,融入了多种优良马种的遗传基因。比如,河套的蒙古马,与乌孙近邻的大宛马,还有从俄罗斯引进的奥尔洛夫马、布琼尼马等优良的马种,都对今日伊犁马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伊犁马平均体高144~148厘米,体重400~450千克。它体格高大,结构匀称,头部小巧而伶俐,眼大眸明,头颈高昂,四肢强健。当它颈项高举时,有悍威,加之毛色光泽漂亮,外貌更为俊美秀丽。毛色以骝毛、粟毛及黑毛为主,四肢和额部常有被称作"白章"的白色斑块。伊犁马性情温顺,禀性灵敏,擅长跳跃,宜于山路乘驮及平原役用。 == 天马文化 == 一、古代书法作品《天马赋》(并序) ★历史上的《天马赋》是北宋大书法家[[米芾]]的行书珍品。米芾,原名米黻,字元章,号鹿门居士,祖籍太原,后迁居襄阳,人称"米襄阳"。米芾能诗擅文,书画尤具功力。篆、隶、行、草、楷各体皆能,其书法淋漓痛快,隽雅奇变,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 ★在米芾传世的作品中,《天马赋》被康熙誉为前无古人。但长期以来,对于《天马赋》真迹却莫衷一是,存在很大的争议。明代书法家董其昌称自己看见过四种刻本的《天马赋》,其一后题"平海大师书";其二后有元代黄公望跋,称"展视之时,有大量贯斗而堕,其声如雷";其三被称为"吴本",多枯笔,"别是一种米书";其四就是董其昌自己所刻,启功先生后来为《董其昌临天马赋》题跋。 二、《天马赋》(并序) 作者:米芾 ★高公绘君素,家有〖唐·韩干·图于阗所进黄马〗一轴。马翘举雄杰,余感今无此马,故作赋云。 ★方唐牧之至盛,有天骨之超俊,勒四十万之数,而随方以分色焉,此马居其中以为镇。目星角而电发,蹄踠踣以风迅。鬐龙颙以孤起,耳凤耸而双峻。翠华建而出步,阊阖下而轻喷。低驽群而不嘶,横秋风以独韵。若夫,跃溪舒急,冒絮征叛。直突则建德项絷,横驰则世充领断。皆绝材以比德,敢伺蹶而致吝。岂肯浪逐苜蓿之坡,盖当下视八方之骏。高标雄跨而狮子攘狞,逸气下衰而照夜矜稳。于是,风靡格頺,色妙才骀,入仗不动,终日如坏。乃得玊为衔饰,绣作鞍儓(台?),枣秣粟豢,肉胀筋埋,其报德也。盖不如,偷卢噬盗,策蹇胜柴。铸黄蜗而吐水,画白泽以除灾。但觉,驼垂就节,鼠伏防猜。怒虽甚厉,驯号斯谐。誓俯首以毕世,未伏枥以兴怀。嗟乎!所谓英风顿尽,冗仗高排。若不市骏骨致龙媒如此马者,一旦天子,巡朔方,升乔岳,扫四塞之尘,校岐阳之猎,则飞黄騕褭,蹑云追电,何所从而遽来?!<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526/20/19519242_473455494.shtml 《天马赋》-前无古人(附释文)]</ref> ==参考来源== {{reflist}} [[Category:630 中国文化史]] [[Category:820 中国文学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天马赋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