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249.6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太和 的原始碼
←
太和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big>太和</big> ''' |- | [[File:太和1.png|缩略图|居中|[http://p0.itc.cn/images01/20200522/ec6d4e192264441db6e43dbf251a2f2b.png 原图链接]]] |-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太和 释意 太,至高至极;和,和谐。 |} '''太和''' 太,至高至极;和,和谐。一作“大和”,为古代中国哲学用词,表示宇宙万物最高层次的和谐,对其具体内容,各代哲学家表述各有千秋。 ==概念== 多单 一作“大和”,古代哲学术语,指天地阴阳,宇宙万物最高层次的和谐(次等和谐曰“中和”)。太,至高至极;和,和谐。 解读 《易·乾彖辞》:“保合大和,乃利贞。”意即保持至极的协调和顺,则万物无不利。北宋张载用“太和”表述阴阳二气交感变化所达到的和谐状态。《[[正蒙·太和]]》:“太和所谓道,中涵浮沉、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生絪缊相荡、胜负、屈伸之始。”南宋朱熹名阴阳二气会合状态为“太和”。明末清初王夫之以阴阳气神相和释“太和”。《[[张子正蒙注·太和篇]]》:“太和之中,有气有神。神者非他,二气清通之理也。不可象者,即在象中,阴与阳和,气与神和,是谓太和。”又说“太和,和之至也”。 ==中医应用== ===阴阳协调,保合太和——养生的基本原则=== 《周易》把太极(统一物)分为两个对立面一一阴阳,阴阳是构成宇宙万物变化、运动的根源。字宙万物无时无处不在阴阳交合、刚柔相推的运动之中。《系辞传下》言:“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所谓“阴阳合德”正体现了统一的宇宙观。阴阳太极图、六十四卦方图、圆图、河图、洛书及卦的方位、数值来显示对称、平衡、比例,使《周易》的“和谐观”得到最完美体现。 这种统一、协调的思想不仅体现在天道上,而且体现在人道上。《彖传·乾》宣称“保合太和,乃利贞。”“太和”二字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概括,中国文化可以说就是“太和”文化。儒家讲“太和”(中庸、和为贵),道家其实也讲“太和”(法天法地、顺乎自然)。中国传统医学无论是生理、病理还是治疗都是以此为诊断标准及指导思想的。 “阴阳太和”是养生的基本原则。《[[内经]]》对《[[周易]]》这种观点完全接受并加以深化、发展。《内经》论医道,主张“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认为“阴阳调和是谓有度。”《素问》反复强调指出:“内外调和,邪气不能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上古天真论》论养生之道一再强调:只要“提挚天地,把握阴阳”,“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就能成为“真人”、“至人”。如果阴阳失调,则不仅不能“长有天命”,而且会导致病变。所以必须采用适当措施,调整阴阳,使之回归到“太和”状态。 “阴阳和协”思想在《周易》中是原始的、粗陋的,在《内经》中就具体一点,指脏腑功能的和谐、卫气营血的均衡节律与运输等。在后世科学发展中,这种思想更得到不断深化,并在各自领域中得以具体运用。 “阴阳”己成为最古老、最原始的概念,在养生、医疗等“人道”领域,这个基本原则固然不容否定,但更重要的还应该对其进行深层研究、微观研究,使其学术不断充实与发展。 ===顺应自然,不失四时=== 《周易》强调人必须顺应四时生长化收藏的自然规律。《乾·文言》:“夫圣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这里的“天时”即是四时自然规律。《周易》对“时”的强调非常突小,六十四卦彖、象辞中“时”字俯拾即是。如《[[革·彖]]》:“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易传》把“时”作为判别卦象吉凶的重要标准之一,甚至把“得时”看得比“得中”更重要,如同居中位,不一定都吉,适时则吉,失时则凶。《系辞》言:“变通者,趋时者也”。 要想炼养身体、却病延年,“乎天而应乎人”(《兑·彖》)是其基本要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详尽论述了四季不同养生法: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简言之,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其中春夏夜卧早起、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的具体做法,为现代科学所证明。 《[[周易]]》还提出一些具体修身方法。如《成·彖》提出“君子以虚受人。”就是要虚怀若谷、不骄不傲。《颐·象》:“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不仅在言语上谨慎,而且在饮食上要节制,《易传》通篇告诫人们进取、“自强不息”,唯独在言语、饮食方面要求人们节慎,是应重视的。《未济·象》:“君子以慎辨物居方。”强调了外物环境对人生的重要性。 ==万物来自气,通过太和之气孕育一切 == 太和所谓道,中含浮沉、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生氤氲、相荡、胜负、屈伸之始。 其来也几微易简,其究也广大坚固。起知于易者乾乎!效法于简者坤乎!散殊而可象为气,清通而不可象为神。 不如野马、氤氲,不足谓之太和。语道者知此,谓之知道;学《易》者见此,谓之见《易》。不如是,虽周公才美,其智不足称也已。 <ref>[https://www.sohu.com/a/396917609_609049?scm=1019.e000a.v1.0&spm=smpc.csrpage.news-list.2.1590409454582egmkEkS 张载:万物来自气,通过太和之气孕育一切 ] 搜狐网,2020-05-22</ref> ==参考来源== {{Reflist}} [[Category:390 人類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太和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