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9.244.22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太沧法师 的原始碼
←
太沧法师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太沧法师</big> ''' |- | [[File:太沧法师.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太沧法师 国籍; 中国 出生地;江苏东台县 出生日期;1895 逝世日期;1968 主要成就;曾任慈航寺及日月潭玄奘寺住持 |} '''太沧法师'''(1895~1968)[[江苏]]东台县人,俗姓张。二十岁出家于[[江苏]]如缭县[[菩提禅院]]。四年后,受具足戒于[[镇江]]名刹金山[[江天寺]],并留寺任职。历任汤乐、衣钵、知客、副寺、监院诸职。民国三十四年(1945),升座为金山寺住持。其间,尝赴[[扬州]][[天宁寺]]、安庆迎江佛学院参学。后于[[台湾]]北投创金山分院,并曾任慈航寺及日月潭玄奘寺住持。于五十七年(1968)四月入寂。 ==人物介绍== '''太沧法师'''(1895~1968) 临济下四十六世沙门,字太沧,号演济,[[江苏]][[如皋]]李堡镇人,俗姓张,生于清[[光绪]]二十年(一八九四年)岁次乙未的中秋节。父名[[张宝田]],母亲周氏,家道殷实,以好善称著乡里。太沧八岁就外传,受传统儒家教育,清季末年,废除科举,设立学校,他转入新制小学肄业。宣统二年(一九一〇年),入东台县的旧制中学堂。在校肄业期间,赶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各省响应,时局不安。东台县中学因受时局影响而关闭,太沧亦因而失学。辛亥革命成功,满清覆灭,民国肇建,青年人从军风潮颇盛,太沧是年十八岁,他曾到[[南京]]去考过军事学校,卒因眼疾关系未能录取。过了年余,由他姨丈的介绍,到如皋县东门外的菩提禅院,依于海澄和尚座下剃度出家,法名太沧。时为一九一四年,太沧年二十岁。<ref>[https://www.dizang.org/gs/jshf/005.htm 一、太沧和尚,略说简史] , 地藏孝亲网 </ref> 于一九一六年投本邑菩提社剃染,早年出家。一九一七年来金山学习参禅。受具于青权和尚。一九二四年赴[[安徽]]安庆[[迎江寺]]华严大学。听[[月霞法师]]讲经。回山后,竖年职客堂。后任禅堂。领众焚修,颇明心宗。智力寺院,成就卓越。嗣法霜亭和尚,一九四六年继主金山法席,其弟[[太成]]曾任[[常州]]清凉司住持。信佛门第。开悟尤深。 一九四八年冬,解放战争接近渡江,法师有离山之意,将法衣秘密传授月济慈舟,先赴[[上海]]度春节解放前夕,避往[[香港]]。后渡海去[[台湾]],于北投清江里创立金山分院,终身弘扬佛法。 一九六八年四月十三日寂于台北市善导寺世寿七十五岁,依制荼毗。塔于北投法雨寺,金山寺为遥祭太沧和尚,于丹徒五峰山建立纪念塔。 ==受戒学法== 太沧法师俗家姓张,[[江苏]]省东台县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年(一八九四年)岁次乙未的中秋节。父名[[张宝田]],母亲[[周氏]],家道殷实,以好善称著乡里。太沧八岁就外传,受传统儒家教育,清季末年,废除科举,设立学校,他转入新制小学肄业。宣统二年(一九一〇年),入东台县的旧制中学堂。在校肄业期间,赶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各省响应,时局不安。东台县中学因受时局影响而关闭,太沧亦因而失学。辛亥革命成功,满清覆灭,民国肇建,青年人从军风潮颇盛,太沧年十八岁,他曾到[[南京]]去考过军事学校,卒因眼疾关系未能录取。过了年余,由他姨丈的介绍,到如皋县东门外的菩提禅院,依于[[海澄和尚]]座下剃度出家,法名[[太沧]]。时为一九一四年,太沧年二十岁。 太沧在禅院内依师学习佛门仪轨,读诵经论,他国学基础颇佳,加以天质颖悟,能背诵全部[[《法华经》]]。海澄和尚对他有心栽培,请村中褚秀才为他讲授经史及老庄之学。一九一七年,于[[镇江]]金山[[江天寺]]受具足戒。继而留在江天寺参学,坐了一年禅堂,之后担任执事,历任汤药、衣钵,以任事尽心,颇得方丈青权老人青睐。一九二一年升知客。十一年辞职离山,出外行脚参访。初到扬州天宁寺,听[[慧西]]法师讲[[《华严经》]],又从[[摩尘法师]]学[[《法华经》]]及《天台四教义》。为时未久,闻知安庆迎江寺创办了一所"安徽僧学校",由毕业于[[上海]]华严大学的[[常惺法师]]任校长,[[蕙庭]]、[[觉三]]为助教。太沧负笈安庆,依常惺法师受学。[[安徽]]僧学校之创办,与太虚大师有间接关系。一九一九年,[[太虚大师]]在[[北京]]讲[[《维摩诘经》]],一位[[马冀平]]先生听讲,因为生信,皈依了三宝。一九二二年马冀平出任安徽财政厅长,乃与迎江寺住持竺庵和尚,发起成立僧学校培育僧材,始有安徽僧学堂的成立。太沧抵安庆入学,依常惺法师学宋译[[《楞伽经》]]及五教仪;听[[慧三法师]]讲[[《解深密经》]];听[[度厄法师]]讲[[《楞严经》]]。 ==结交妙善== 一九二四年金山江天寺传戒,召太沧回寺在戒坛任执事。太沧退学回山销假,仍任知客。翌年任副寺,典库房。在这段时间中,有金山活佛之称的妙善禅师,也在江天寺挂单,太沧和他打过很长时间的交道。据太沧法师晚年语人说,民国初年他到江天寺坐禅堂时,妙善已到了江天寺,住在藏经楼上的闲寮房中自修。此时还没有人称他为活佛,但他的灵异事迹,早已众所共知了。 妙善禅师冬夏一衲,冬天不觉冷,夏天也不知热。他的施舍心很大,有时皈依弟子供养新衣服给他穿,不几天就不见了,原来他施舍给别人了。他住在金山寺藏经楼的闲寮房里,房子里没有桌椅床铺,也没有衣橱书架,只有一块方石头,石头上放著一个蒲团,他夜间不睡觉,不是经行念佛,就是参禅入定。太沧和尚在江天寺任知客时,镇江关监督冒广生是信佛的人,慕名到金山寺拜访活佛。太沧和尚领著冒监督到活佛所住的寮房见面,而房门关闭,叫门不开,不得已破门而入,原来活佛在蒲团上入定了。太沧和尚在他耳边弹了三指开静,活佛才出定慢慢的睁开眼。又有一次,活佛被[[镇江]]检察厅厅长[[董少卿]]拘留,关在看守所。太沧和尚去看他,法警打开房门,太沧发觉他又入定了。至于活佛能够入定多少时间,太沧和尚也不知道。 活佛曾给太沧的母亲治过病,太沧的母亲有胃气疼的毛病,太沧求活佛为他母亲医治,那天正赶上活佛洗过澡,他要太沧去取一碗"般若汤"来,太沧去取来,活佛要太沧跪下随他念佛。念毕,活佛说:"不要紧,去拿一块明矾来。"明矾取到,活佛手执明矾在水中搅动,口中念佛,不一会儿水就清了。太沧把水装在瓶中,后来带回家中给他母亲服用,他母亲服后,胃疼病果然好了。 ==出任住持== 一九三四年,太沧和尚四十岁时,升任江天寺监院。监院一职,是丛林八大执事中职务最繁重的位置,是全寺的总管。金山寺常住数百人,四事所需,全由监院经理;而金山寺有水田四千多亩,芦柴田三千多亩,放租收租,也全是监院的责任。他任监院十二年,每年到外县收租,成了他的例行工作。[[金山寺]]本来是在长江中游一个岛屿上,后来因为南岸流沙淤积,到清季同治初年,就与南岸陆地相连了。金山寺建于六十公尺高的陡峭岩山上,从山脚到山顶,一幢幢殿宇厅堂,亭台楼阁,栉比鳞次,把山包围起来,远眺金山寺,金碧辉煌,当地人有"金山寺裹山"的说法。金山寺有寮房三、四百间,明清之际,全盛时常住众千余,入民国后犹维持三、四百人。这座千年古刹,历代高僧辈出,如脍炙人口的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佛印就是金山寺的高僧之一。民国时代的太沧和尚,是播迁台湾时的最后一任住持。 金山寺开山以来,曾发生过多次火灾。[[咸丰]]三年,时当洪杨之乱,曾被烧得片瓦无存。但屡烧屡建,仍然屹立江滨。而在太沧和尚任住持期间,也发生过一次大火。传说三十六年(1947)冬天,有一位曾受异人传授的星象学者,到[[金山寺]]求见太沧和尚,对他说明年金山寺将有火灾。太沧和尚每日间提心吊胆,希望金山寺能避过这场灾难。三十七年(1948)春,清明节的第二天,他到距寺院六七里处去扫塔,下午两点钟返寺时,路上即遥见火光烛天。赶回寺中,火势已不可收拾。大火烧了两三天,烧去殿房两百多间,[[大殿]]、藏经楼、[[方丈室]]、客堂,亦被付诸一炬。金山寺大火之前两天,有一件不可思议的怪事,金山上亿万只老鼠,首尾相衔,浮著江水渡向江北,似是预知大火之将临。此事在京沪报纸上,都竞相刊载。火灾之时,太沧和尚欲以身殉,为常住所劝阻。 ==赴台传法== 此后太沧法师锐意复兴,奔赴[[上海]],联络名流居士,组织"金山寺重建委员会",由护法居士时任考试院长的[[戴传贤]](季陶)任委员长,[[屈映光]]、[[黄涵之]]等名流任委员。方期重建金山,终以时局变化得太快,未几战火延及江南。一九四九年春,京沪告急,交通中断,太沧和尚回不到镇江,仓皇由[[上海]]到[[香港]]避难。抵港之初,在鹿野苑挂单,一九五一年向台湾申请入境,十二月来到[[台湾]],驻锡台北新北投灵泉寺,太沧法师年已五十七岁。 一九五三年元月十五日,台南大仙寺传戒。这是[[台湾]]被日寇占据五十一年,光复之后的首次传戒,意义非常重大。因系首次恢复汉传戒法,戒期从权,由五十三天改为两周,三师七证皆由中国佛教会礼聘。所聘请皆是佛门大德,一时之选,如得戒阿阇黎是台南大仙寺方丈开参法师,说戒阿阇黎是前镇江焦山[[定慧寺]]方丈[[智光法师]],羯磨阿阇黎则是太沧法师,[[白圣法师]]为开堂,戒德法师为陪堂。继而一九五五年,台北十普寺传戒,太老亦受请担任羯磨和尚。 一九五七年,太沧法师在[[台北]]新北投清江路,购置房舍,改修为道场,命名曰"[[金山分院]]"──他此时仍具有金山寺住持的身分,所以新道场以金山分院命名。此后数年,他出任过慈航寺和玄奘寺住持。七十岁以后,健康衰退,中过一次风,右手抖颤,步履维艰。一九六八年,四月十三日示寂,世寿七十五岁,僧腊五十六载,戒腊五十二年。五月一日依制荼毗,塔于北投法雨寺。太沧法师宅心忠厚,性存仁慈;而性情爽直,语无虚饰。他尝对人说:我一生不会圆滑,只知说一不二。这正是他为人的写照。 == 参考资料 == [[Category:220 佛教總論]]
返回「
太沧法师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