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168.6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太鲁阁栎 的原始碼
←
太鲁阁栎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太鲁阁栎</big> ''' |- | [[File:2234523.jpg|缩略图|居中|太鲁阁栎[http://img3.iplant.cn/image2/b/2234523.jpg 原图链接]]]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太鲁阁栎 学 名:Quercus tarokoensis Hayata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山毛榉目 科:壳斗科 属:栎属 分布区域:台湾 |} [[File:2234525.jpg|缩略图|左|太鲁阁栎[http://img5.iplant.cn/image2/b/2234525.jpg 原图链接]]] [[File:1878990.jpg|缩略图|左|太鲁阁栎 [http://img0.iplant.cn/image2/b/1878990.jpg 原图链接]]] [[File:1878991.jpg|缩略图|左|太鲁阁栎[http://img1.iplant.cn/image2/b/1878991.jpg 原图链接]]] '''太鲁阁栎'''是壳斗科栎属的植物,为台湾的特有植物。北自花莲太鲁阁一带,东南从利稻至嘉宝,最南至屏东雾台阿礼附近。生于海拔350-1 250米的溪流两岸、河谷峭壁上,在石灰岩壁上为优势树种。模式标本采自台湾花莲。 <ref>[http://www.iplant.cn/info/%E5%A4%AA%E9%B2%81%E9%98%81%E6%A0%8E 太鲁阁栎(附图)],植物智</ref></br> ==形态特征== 常 绿小乔木。小枝纤细,幼时被灰褐色短柔毛,后渐脱落,具淡褐色圆形皮孔。叶片薄革质,长卵形,长2-4厘米,宽1.5-2.8厘米,顶 端渐尖,基部浅心形,叶缘具刺芒状尖锯齿,叶面中脉、侧脉均不明显,叶面中脉有时被星状毛,叶背中脉下部密被褐色星状毛或无毛;叶柄长3-5毫米,被褐色绒毛。壳斗杯形,包着坚果约1/2,直径约7毫米,高4-5毫米;小苞片卵形,长约1毫米,除顶端外密被灰褐色绒 毛。坚果长卵形,直径约8毫米,高约12毫米,无毛,果脐小,径约3毫米。花期4-5月,果期翌年10-11月。 生活型:常绿小乔木; 枝:小枝纤细,幼时被灰褐色短柔毛,后渐脱落,具淡褐色圆形皮孔; 叶:叶片薄革质,长卵形,长2-4厘米,宽1.5-2.8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浅心形,叶缘具刺芒状尖锯齿,叶面中脉、侧脉均不明显,叶面中脉有时被星状毛,叶背中脉下部密被褐色星状毛或无毛;叶柄长3-5毫米,被褐色绒毛; 果:壳斗杯形,包着坚果约1/2,直径约7毫米,高4-5毫米;小苞片卵形,长约1毫米,除顶端外密被灰褐色绒毛; ==生态习性== 特有性:台湾特产种; 生境: 北自花莲太鲁阁一带,东南从利稻至嘉宝,最南至屏东雾台阿礼附近;溪流两岸、河谷峭壁上,在石灰岩壁上为优势树种; 海拔: 350-1250m; 物候期:花期4-5月,果期翌年10-11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50-1 250米的溪流两岸、河谷峭壁上,在石灰岩壁上为优势树种。 ==分布范围== 台湾特产种,北自花莲太鲁阁一带,东南从利稻至嘉宝,最南至屏东雾台阿礼附近。模式标本采自台湾花莲。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太鲁阁栎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