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6.152.14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奥斯卡 的原始碼
←
奥斯卡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B6C1" align= center| '''<big>奥斯卡</big> ''' |- | [[File:Timg奥斯卡啊.jpg|缩略图|居中|[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A5%A5%E6%96%AF%E5%8D%A1%E6%B0%B8%E8%BF%9C%E7%9A%84%E7%BB%8F%E5%85%B8&step_word=&hs=0&pn=2&spn=0&di=15477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1865521482%2C2879489444&os=1264539426%2C3340654536&simid=3508078290%2C503739803&adpicid=0&lpn=0&ln=1582&fr=&fmq=1577410215750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image2.cnpp.cn%2Fupload%2Fimages%2F20150724%2F11324375167_390x240.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vitgw-8a_z%26e3Bv54AzdH3FgjofAzdH3Fnabca0_z%26e3Bip4s&gsm=&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原图链接][https://www.maigoo.com/news/308507.html 来自 影视公司品牌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CDCDCD"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外文名''' :Academy Award '''发起时间''': 1929年 '''发起单位''':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 '''官 网''' :http://oscars.org |} '''奥斯卡'''金像奖,正式名称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英文名称:Academy Awards,中文简称学院奖),世界著名电影奖项。 [[奥斯卡金像奖]]是美国一项表彰电影业成就的年度奖项,旨在鼓励优秀电影的创作与发展,囊括了各种电影类型,有20多个不同的奖项,也是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媒体奖项,已成为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奖项。 每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都会在超过100个国家进行[[电视]]和[[网络]]直播,在[[中国]]大陆的直播平台为1905电影网和芒果TV。其在美国电影界的地位与针对音乐的[[格莱美奖]]、针对电视的[[艾美奖]]、针对戏剧的托尼奖相当,而这些奖也都是以学院奖为榜样而建立的。 2018年12月,奥斯卡入围2018世界品牌500强。 ==奥斯卡的来历== 一战后的十年,满目疮痍的欧洲百废待兴,电影业进入低谷。美国电影以此为契机,开启了好莱坞第一个黄金时代。1927年5月,“好莱坞之王”——[[米高梅公司]]总经理[[梅耶]](Louis B. Mayer)在一次晚宴上,向在座的同行提出了一个设想:“应该把[[好莱坞]]的精英分子们都集中起来,组成一个团体。它包括演员、导演、编剧、摄影师,当然还有制片人。使他们成为好莱坞的支柱,让他们调解纠纷,或者在制片厂里起疏导作用。” 一周之后,梅耶草拟了一份关于成立“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提案,学院的首任主席是米高梅旗下的当红影星[[道格拉斯·范朋克]](Douglas Fairbanks)。 1927年5月4日,在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成立的宴会上,由与会者提议发起,并于1929年5月16日在好莱坞举行第一次授奖典礼。当时参会的人约270人。第一个奥斯卡金像奖颁发给了[[埃米尔·杰林斯]](Emil Jannings),他获得了第一届奥斯卡最佳演员奖。奥斯卡奖从颁发的最初开始,就受到了电影业及大众的高度关注,传媒也积极参加转播。 在第二届典礼上,洛杉矶电台进行了一小时的实时现场转播。从此,每年的颁奖会都有媒体进行相应报道。 1929年五月十六日第一届奥斯卡奖举办一直到今天,奥斯卡奖就成为美国影艺学院的“主营业务”和该机构的代名词。 ==名称修改== 2019年4月24日,奥斯卡主办方学院表示对奥斯卡规则作出修改,把“外语片(Foreign Language Film)”类目改名为“国际电影长片(International Feature Film)”,最佳外语片奖随之将更名为最佳国际电影奖。学院方称:“foreign(外国的)”这个说法在如今全球电影业中已经过时了,“我们相信国际电影长片的说法更能代表这个类目,宣传积极和包容的电影观念、全球性的电影艺术”。 ==金像奖座== [[File:Ask.jpg|缩略图|450px|[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A5%A5%E6%96%AF%E5%8D%A1%E6%B0%B8%E8%BF%9C%E7%9A%84%E7%BB%8F%E5%85%B8&step_word=&hs=0&pn=0&spn=0&di=20075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3811701643%2C1083888164&os=1534172369%2C2214223063&simid=4084705454%2C765980039&adpicid=0&lpn=0&ln=1582&fr=&fmq=1577410215750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b2cm3art.xmg12.host.35.com%2Fuploadfiles%2F2013226%2F2013226145322509.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kdv4nw6p_z%26e3Bx428d_z%26e3Bi5fp_z%26e3Bnc_z%26e3Bv54AzdH3Fpij4j_z%26e3Bwfr%3Frw2j%3Dd%26sp%3Ddnna%26I5gj%3D0%26Ipo5%3Dd0&gsm=&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原圖鏈接][http://big5.huaxia.com/zhwh/whrw/rd/2013/02/3223182.html 来自华夏经纬网]]] 奥斯卡奖杯的主体为一座13.5英寸重3.9千克的镀金男像,由美国著名的雕塑家乔治·斯坦利设计。按照奥斯卡奖有关的评选规则,一项奖的获得者只能领取一个金像奖座,如果一项奖有两个人共获,则应分别授予他们每人一个金像奖座。 金像奖的样子是裸体男子,双手交叉于胸前,握着一把长剑,站在一个五环片盘上,每一个环代表影艺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部门:制片、导演、编剧、演员、技术人员。 最初的奖座由梅耶拨出五百美金交给乔治·史丹利制作,奖座高十三寸半,重六又四分之三磅,内里是合金,外表银上一层金色薄片,看起来闪闪发光,所以称为金像奖。金像奖图样的设计是出自赛赘克·吉朋斯,当时在米高梅公司担任美术师,上司梅耶指定由他担任这项工作,而吉朋斯是影史上最杰出的美术设计之一,他不仅设计了金像奖,日后更得到了金像奖,从第二届开始到第廿九届为止,28年间级共获得了三十九次提名,其个人独得了十一次金像奖,由米高梅公司出品的优秀影片,吉朋斯几乎都参加美术设计工作。 早期为锡铜合金(锡占92.5%,铜占7.5%),外敷金箔;后为锡、锑、铜合金,磨光后敷10K金箔,然后精磨,外面再敷24K金箔,最外层涂发光漆。 早期每个奖座价值30美元,现约价值350美元。 ==相关法规== 一九四一年九月二日,颁布了奥斯卡奖的所有权法,规定金像奖座不得买卖或抵押,如有发生,学院本部将向出售者索回相当于奖座价格的赔金。还有,如果一项奖有数人获得,那么一个以外的奖座均按原价收钱。 ==相关信息== 自一九四三年开始,由于锡、铜等金属系重要的战略物资,奥斯卡奖的塑像在连续四年内均由石膏制成,外面涂金。到战后,这些石膏塑像都用金属塑像换回。 凡获奖者,均可得到一条金像项链,送给自己的亲人。这项链上面镌刻着该亲人的名字,项链悬着一枚有3.5公分长的奥斯卡金像。 ==奖项设置== 首届奥斯卡颁奖的项目只有七项: ①最佳影片、②最佳男演员、③最佳女演员、④最佳导演、⑤最佳编剧、⑥最佳摄影、⑦最佳美术设计。 以及另外两项特别奖:艺术品质奖及技术效果奖,但这两项只颁了一次,第二届就取消了。 奥斯卡奖可分成就奖和特别奖。 ===成就奖(共24个)=== 成就奖主要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男配角、最佳摄影、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原创歌曲、最佳原创配乐、最佳剪辑、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化妆、最佳短片、最佳纪录短片、最佳记录长片、最佳长动画片、最佳短动画片、最佳真人短片、最佳外国语影片、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音响剪辑、最佳艺术指导等。 ===最佳外语片奖=== [[File:Whcl .jpg|缩略图|450px|[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3%80%8A%E5%8D%A7%E8%99%8E%E8%97%8F%E9%BE%99%E3%80%8B&step_word=&hs=0&pn=14&spn=0&di=22825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3906254959%2C210937519&os=1736495271%2C246919854&simid=4172958792%2C574417062&adpicid=0&lpn=0&ln=1172&fr=&fmq=1577411695416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images%2F20170823%2Fbbcc060924924346b67eeb5ff77c1695.jpe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uwfit5g_z%26e3Bf5i7_z%26e3Bv54AzdH3Fda80abdnAzdH3Fgcaba9ddd8_z%26e3Bfip4s&gsm=&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原圖鏈接][http://www.sohu.com/a/166672076_99915729 来自Funky癖]]] 前十九届奥斯卡奖只评美国影片,从第二十届起,才在特别奖中设最佳外语片奖。其参选影片必须是上一年十一月一日至下一年十月三十一日在某国商业性影院公映的大型故事片。每个国家只选送一部影片,这部影片由该国的电影组织或审查委员会推荐,且须加盖英文字幕,送交学院外国片委员会审查。然后进行秘密投票选出五部提名影片。观摩完五部影片后,再由四千名美国影界权威人士组成的评审委员会,选出一部最佳外国语片。该项奖只授予作品,而不授予个人。到2012年奥斯卡颁奖礼之前为止,意大利和法国分别以13次和12次获奖,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中国目前只有台湾地区选送的[[《卧虎藏龙》]]获得了2001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ref>[http://www.sohu.com/a/166672076_99915729 国内辣眼睛的古装剧造型师,却获得过奥斯卡最佳美术设计奖?! ],搜狐网,2017-08-23</ref> ===特别奖=== 特别奖则有荣誉奖、欧文·撒尔伯格纪念奖、琼·赫肖尔特人道主义奖、科技成果奖和特别成就奖。 在上述众多奖之中,最具影响的为最佳影片奖,而最佳男女角奖属表演主奖,获奖人有“影帝”与“影后”之称,是男女演员们向往的殊荣。 ===评审规则=== 奥斯卡金像奖从一九二九年开始,每年评选、颁发一次,从未间断过。凡上一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上演的影片均可参加评选。金像奖的评选经过两轮投票,第一轮是提名投票,先由学院下属各部门负责提名(采用记名方式),获得提名的影片,将在学院本部轮流放映,观后学院的所有会员再进行第二轮投票(采用不记名方式),最后以得票的多少决定影片的获奖。 获奖名单是高度保密的。学院会员投票后,选票交由美国的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PWC)加以统计。选票放在保险箱内,荷枪实弹的警卫人员日夜守护,统计后的用纸则全部烧毁,绝对保密。各项获奖名单,分别装入密封的各个信袋,直到颁奖当日当刻,由司仪当众拆封宣布。 奥斯卡评审规则由两部分组成:评审机构规则、评审奖项规则。 奥斯卡的评审机构概说起来并不复杂,分为二级金字塔形式,最高层是学院主席评审团,下设学院分支评审团。主席评审团人员从下属14个分支学会(演员协会、导演协会、艺术指导协会、摄影协会、美术师协会、编剧协会,电影执行人员协会、电影剪辑协会、电影制片协会、音乐协会、录音协会、公共关系协会、短片和长片动画协会、视觉效果和作者协会)中选拨出来。 除主席团主席来自电影剪辑协会外,其他成员分别从余下每个协会中分别挑出三名代表组成。主席团官员包括主席、第一副主席、两个副主席、财务主管和秘书长,任期为一年,连任不超过四任。学院的管理活动主要在学院主席所任命的执行官监督下进行。 主席团成员每届任期一年,在同样职位连任不超过三届。主席团成员资格聘选的主要条件是你在这一行业的贡献和声誉,和最少两名在职委员的推荐。主席团下设的分支学会评审团,除了职业评委外,还包括一支庞大的自愿参与会员队伍,每个分支自愿参与会员达到五、六千人次,这其实才是奥斯卡影响的真正来源。 相对于奥斯卡的评审机构规则,奥斯卡的评审奖项规则可谓相当繁琐,有几十页之多。奥斯卡的年度规则尽管近些年来几乎无甚变化,但仍然还是会被准时、一丝不苟地发布到官方网站上。 规则正题包括几大部分——对参赛影片的资格条件限定、投票规则限定以及针对各类奖项的具体评选办法。 2016年1月22日,奥斯卡奖评选机构——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以下简称影艺学院)公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此次改革措施中,最受关注的是打破奥斯卡奖投票权终身制,引入淘汰机制。根据新的改革措施,每一位新会员的投票权为期10年,如果会员在这10年间仍活跃在电影界,则可再获10年投票权,连续延长两次、即30年后就可享有终身投票权。 此外,会员如在此期间获得奥斯卡奖提名或奥斯卡奖,则直接获得终身投票权。对于影艺学院现任会员,新规同样有效。那些在过去10年内不活跃的会员将被转为“名誉会员”,失去奥斯卡投票权。另外,影艺学院的决策机构理事会也将发生改变。目前有51名成员的理事会将为女性和少数族裔新增3个席位。对于那些不在理事会中的普通会员,此次改革也给他们更多参与学院管理和决策的机会。 ==揭密:奥斯卡评奖策略== ===奥斯卡策略之一:权威的树立=== 奥斯卡权威的树立并非一蹴而就,它这一方面依赖于其本身对规则的严格执行和对电影艺术的尊重;另一方面,则完全是沾了政治的光。奥斯卡举办初期,力主把自己定位于民间组织形式,对官方一直保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1920年代,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分别被置于金融寡头摩根集团和企业财阀[[洛克菲勒]]控制之下,而此时电影工业在美国也开始崭露头角,两大财团竭力企图在各方面控制好莱坞八大影片公司,华纳和福斯两家电影公司曾为此不惜花费时间和金钱提出诉讼,皆以失败而告终。 与此同时,两大财团也通过白宫作为总代理名正言顺地表达了自己对学院奖的关注,在第四届学院奖,不仅送来了会务费,而且副总统还亲临会场。此举虽说是财团控制下的白宫为满足一己之私的自作多情,学院不一定领情,但在壮大学院声势和树立学院威信方面却起了很大作用。 此后,又曾有过两位总统亲临奥斯卡颁奖现场,第13届(1941年)[[罗斯福总统]]和第39届(1966年)[[里根总统]],但此时总统光临现场和当年副总统的出席性质已经完全不同了:罗斯福的出席是为了表彰好莱坞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起到的特殊作用,而里根则是来看望老朋友的。 ===奥斯卡策略之二:顺势而行=== 奥斯卡虽说是站在电影流行艺术的风口浪尖,但却极少标新立异,大部分时候都选择顺势而行,特别在特殊年代,这一倾向就尤为明显。二战期间的第15届奥斯卡(1942年)把六项大奖授予了应时之作《忠勇之家》,而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美越战争的开火,国内反战情绪日渐增高,第51届(1978年)奥斯卡把五项大奖授予了反越战题材片《猎鹿人》,这还引发了国际舆论界的轩然大波,同年三月,在柏林电影节上,苏联代表团为了抵制《猎鹿人》的放映,率领古巴、东欧等国代表团退出电影节。下面再举一例作证明:只要稍微关心电影的人,没有谁不知道《阿甘正传》,它曾横扫第67届(1994年)奥斯卡,获13项提名(最后获六项大奖),由于《阿甘》的出现,年度奥斯卡评选成为了很多经典力作——《狮子王》、《肖申克的救赎》、《真实的谎言》挥之不去的一场噩梦。但鲜为人知的是,《阿甘》其实是奥斯卡顺应美国社会长期弥漫的强烈的反智情绪和抚平越战伤痛呼声的产物。最后要提出的是,奥斯卡的“顺势而行”仅针对影片的题材而言,对于影片的艺术要求,并未降低评判标准,以上所提几部影片,在题材上可圈可点,但在艺术水准上,亦属佼佼者。 ===奥斯卡策略之三:票房决定一切=== 谈到奥斯卡,有一个话题永远也无法绕开,那就是奥斯卡评委在评定优秀影片时,在“艺术”与“商业”之间何去何从?这也是奥斯卡历年引起的最大争议之一。通常情况下,奥斯卡评委对此采取折衷手段,选取的影片一般既“艺术”又“商业”,两者达到最佳结合点,既非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又避免了庸俗卖乖之嫌。但也有绕不开的年份,偏偏出现极端“艺术”却也是极端“票房毒药”的影片,在这种情况下,好莱坞评委往往选择的是放弃。上世纪全美经典影片排名第一的《公民凯恩》就是一例。在第十四届奥斯卡时,学院对评奖规则还未进行改革,采取的是资深影评人评选制,专家们折服于《公民凯恩》高超的电影技巧,给予了9项提名,但影片上映以来一直平庸的票房成绩和在公众中冷清的反应,让评委们在最终评定时感到颇为棘手,斟酌再三,把大奖给予了它的对手《青山翠谷》,《公民凯恩》仅获一项最佳编剧奖。 ===奥斯卡策略之四:悬疑的缔造者=== 1940年,[[希区柯克]]那部著名的惊悚悬疑片[[《蝴蝶梦》]]夺魁第十三届奥斯卡,与此相若的是,奥斯卡也走进了它的悬疑旅程——从本届开始,获奖名单将采用密封方法,在颁奖典礼上主持人不拆开它之前,任何人都无权知道结果。这一做法无疑是奥斯卡的点睛之笔,之后成为国际诸多电影节的借鉴典范。 奥斯卡犹如一潭深水,浪花飞溅之下是涌动的暗流。奥斯卡被推到举世瞩目的地位,除了它本身的“软硬件”和谐匹配外,还有更深的一层原因,那就是——利益。据内行人估计,一部影片如果获得奥斯卡提名,其票房增加值在3000万美元左右,而如果一旦获奖,票房收入还将增加2000万美元。 例如,1981年,[[《极地站车》]]获得最佳故事片奖,获奖后的三周就赚了近一千五百万美元。而离我们较近的[[《莎翁情史》]],在 1998年12月底上映,到次年2月获得提名时,票房收入为3630万美元,在获得奥斯卡奖提名后,票房翻了一倍多,又赚了3670万美元;三月底得大奖后,另增加了2700万美元。 按照估计,该片60%的票房都跟它受到奥斯卡奖青睐有直接关联。而且,影片获奖后,对演员的回报也相当丰厚,不仅身价攀升,能得到实质性的物质回报,本人甚至还可以凭借奥斯卡的权威在世界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出于以上这些原因,好莱坞各大制片公司几乎每年都要押宝于某部电影,为其耗费巨大的广告投资。从五十年代早期开始至今,好莱坞的两份定期刊物《联合演出日报》和《好莱坞报道》成为了各大制片公司争夺的主要阵地,它们买断其中的多页版面刊登电影广告。 例如,在1984年的奥斯卡评选前夕,米高梅和联美公司买了《联合演出日报》的31页版面,而派拉蒙则为为年度参评影片《母女情深》买下了28页版面,20世纪福克斯影片公司和AB影片公司也不甘示弱,为《希尔克伍德》一口气买下了50页广告。 可以计算一下,以当时该杂志广告价格每页3500美元计算,各大公司在页面广告上的费用就高达几何。除此而外,各大制片公司在电视台黄金时间插播的电视广告上也得花大笔费用。时至今日,互联网也成为了他们进行影片宣传竞争的主要手段。 制片公司通过各种媒介方式宣传影片主要是要在公众中扩大影响,争取票房,但是,要想真正获奖,仅靠舆论影响力是不够的,因为,奥斯卡奖项的选票是牢牢攥在学院评委的手里的。制片公司要想稳操最后胜券,必须采用“非常手段”。 在奥斯卡评委团里抢占评委席成了各大制片公司屡试不爽、颇有成效的一个招数。 我们可来看以下这个例子:如前文所提到的,早期的奥斯卡是几大制片公司一手扶持下成长起来的。 其中Metro-Goldwyn-Mayer(米高梅公司)无疑在学院中占据绝对优势(这除了Metro-Goldwyn-Mayer本身经济实力强大外,它当时的总经理路[[易斯.B.梅耶]]为学院的成立所立下的汗马功劳而产生的影响力也不可忽视),学院首届主席就是由米高梅旗下的著名默片影星道格拉斯·范朋克担任的。 在学院成立的前十年,最佳影片的奖项几乎被米高梅公司所囊括,当时好莱坞流传一句话:“只要你跟Metro-Goldwyn-Mayer签约,就有得奖资格”。<ref>[http://www.sohu.com/a/224899289_117369 神吐槽:讲政治正确的奥斯卡,为什么越来越无聊了 ], 神吐槽,2018-03-05</ref> 资料来源于:[https://ent.qq.com/a/20100202/000691.htm 腾讯网] ==亚洲获奖== [[File:Chll.jpg|缩略图|450px|[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false&word=%E6%88%90%E9%BE%99&step_word=&hs=0&pn=6&spn=0&di=2255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2&ie=utf-8&oe=utf-8&in=&cl=2&lm=-1&st=-1&cs=2392607142%2C868906868&os=1275639902%2C3083253986&simid=4273022794%2C766806282&adpicid=0&lpn=0&ln=2538&fr=&fmq=1577410820925_R&fm=result&ic=&s=undefined&hd=&latest=©right=&se=&sme=&tab=0&width=&height=&face=undefined&ist=&jit=&cg=star&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upload.ldnews.cn%2F2014%2F1006%2F1412562688834.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gjof_z%26e3Bs1gjof_z%26e3BvgAzdH3FzigjofAzdH3Fjgpj6pt5gAzdH3Fda898aAzdH3Fncbll0_z%26e3Bfip4s&gsm=&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原圖鏈接][http://news.ldnews.cn/zhnews/entertion/201410/358997.shtml 来自娄底新闻网]]] [[成龙]]是首位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华人,同时也是第四位获此殊荣的亚洲人。 在他之前日本导演[[黑泽明]]、印度导演[[萨蒂亚吉特·雷伊]]和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分别在1989、1991、2014年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国际化== 绝大多数最佳影片是在美国以外拍摄的,这说明了电影制作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也模糊了所谓好莱坞电影的定义。事实上,1999年的《美国丽人》是自1976年之后23年里唯一在好莱坞完成全部拍摄的最佳影片。 英国人每年获得的奥斯卡提名比例大约是50%。 曾有记者煞有介事地声称:“美国帮助英国赢了二战,但不应该帮助他们赢“我们的奥斯卡””奥斯卡影后梅丽尔·斯特里普评价英国演员时说:“一想起英国演员我就胆战心惊。我们美国演员跟他们比起来简直就是一群懒鬼,他们个个能把莎士比亚倒背如流。” 英国演员在奥斯卡表演奖项中始终表现突出,有胜过影片奖项。奥斯卡和英国演员之间其实双赢关系,奥斯卡使演员成为国际明星,演员反过来以自身的演技证明奥斯卡不愧是一个识英雄重英雄的一流电影奖。 ==相关评价== ===倾向=== 获得奥斯卡提名的演员和电影的风格总是受到历史和政治因素的影响。电影作为一个强有力的媒体,统治精英们总能认识到其战略地位。奥斯卡与政治发生最密切关系正是美国50年代麦卡锡主义泛滥的时候。其中最突出的例子即[[查理·卓别林]]。而相对而言,纪录片和外语片比主流的美国电影更清晰地显露其政治倾向。 [[File:做不了z'b'l.jpg|缩略图|左|450px|[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6%9F%A5%E7%90%86%C2%B7%E5%8D%93%E5%88%AB%E6%9E%97&step_word=&hs=0&pn=2&spn=0&di=297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2&ie=utf-8&oe=utf-8&in=&cl=2&lm=-1&st=-1&cs=3215578096%2C2383691492&os=2144968804%2C427574952&simid=3454236256%2C413106645&adpicid=0&lpn=0&ln=1740&fr=&fmq=1577411059998_R&fm=result&ic=&s=undefined&hd=&latest=©right=&se=&sme=&tab=0&width=&height=&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img.zwbk.org%2Fbaike%2Fspic%2F2010%2F12%2F25%2F20101225080541406_8196.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zokh_z%26e3B562AzdH3FMyLj44wSi5o_z%26e3Bwfrx%3Fzi%3Dzi-po%26st1%3Dll0ml&gsm=&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原圖鏈接][http://m.zwbk.org/lemma/99769 来自百科通俗版]]] 如果用一种特殊的规则来审视这类影片,那些获得提名的外国影片都是政治化的。(看似与政治无关的[[《卧虎藏龙》]]其实也不能免俗)。无论学院是否喜欢,由于影片本身就是政治的传媒,奥斯卡与政治永远不可能分离。 在奥斯卡奖角逐的过程中,历史和政治因素总是会影响影片的类型和表现力。也就是说,在决定奥斯卡奖的归属问题上,社会环境、时代精神和主旨比影片本身的艺术含量更为重要。奥斯卡的选择永远是安全的、主流的、非争议性的电影,而且这些电影还要拥有被广泛接受的价值:如1997年《泰坦尼克号》获奖,[[《洛城机密》]]落选;1998年[[《莎翁情史》]]获奖,[[《美丽人生》]]落选;2001年《美丽心灵》获奖,[[《指环王》]]落选。 奥斯卡的主旨是怀旧,主题则在于强调传统的家庭价值观。 ===批评=== 奥斯卡被认为是政治正确的娱乐。 会员终身制(已引入淘汰机制)和老龄化是电影学院面临的两大问题。在学院成员和电影工作者之间(被提名者)至少相差一代人。而在学院成员和普通电影观众之间则至少相差两代人。 学院会员的偏见最多的体现在获最佳影片的电影类型中,即节奏温婉、表现高尚主题,符合中产阶级审美趣味,反映主流文化,对于涉及敏感话题或大胆试验性质的影片者均不予考虑。 形式各异的怪异行为已成为男女奥斯卡奖得主的表演的共同特征。如嫩脸扮老相;表演一个行为怪异的人,一个天才或者甚至一个疯子;饰演一位基于现实人物改编的英雄角色;假装有很重的口音等。 评委们,就像普通的常看电影的人们一样,倾向于以主题来评判一部电影的优劣。 除了体裁和主题要符合奥斯卡评委的口味外,大多数奥斯卡获奖影片或题名影片都以宏大的视觉风格及伪实时的画面来炫耀电影华而不实的制作价值,这一切都体现在影片庞大的制作预算和极长的拍摄周期中。除少数作品外,这些电影都是高预算、大规模豪华制作从第一部最佳影片《翼》到[[《乱世佳人》]]一直到[[《泰坦尼克号》]],都是如此。 归因于奥斯卡金像奖的正面的展示和被广泛的尊重,各工作室在所谓的“奥斯卡季节”,花费上百万美元更特地雇佣了记者来推销他们的电影。这也导致了奥斯卡金像奖被诟病为——其越来越受到市场化的影响,而不是影片的质量。William Friedkin,一位获得金像奖的导演和前典礼制片人,曾在2009年纽约的一次会议上表达了这种情绪,把它描述为“任何产业为了它们自己曾做过的最大规模的推销”。 此外,一些获奖者,作为金像奖的批评者,曾联合抵制其典礼,并拒绝接受所获得的奥斯卡金像。第一位做这件事情的人是 Dudley Nichols (1935年,在The Informer电影上,获得最佳编剧)。Nichols 抵制了第8届金像奖典礼,因为金像奖和美国作家工会有冲突。George C. Scott 成为在第43届金像奖典礼上第二位拒绝接受其奖项的人(1970年,在电影Patton里,获得最佳演员)。Scott 把典礼描述为“行尸走肉的典礼“,并说”我不想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第三位是 Marlon Brando, 他拒绝了他的奖项(1972年,在电影Godfather里面,获得最佳演员),引述了的理由是,电影工业里面的种族歧视,以及美国本土人过于主流化。在第45届金像奖典礼上,Brando 委派 Sacheen Littlefeather 阅读了长达15页的演说来详细描述他的批评。 Tim Dirks, 作为AMC电影网站 filmsite.org 上的编辑,曾为金像奖写过这样一段话: 不幸的是,有价值的评论,艺术家的洞察,文化上的影响力,和许多电影中高质量的创造力,并没有被给以相同权重的投票。特别是自1980年代起,高成本“公式化制作”,并有着骄人收益的商业大片常常被一哄而起的成为强势的大赢家(和最佳影片奖的获得者),但是 它们并没有伟大电影所具有的深度或者以任何方式被评论家广泛认可。 典型的对于金像奖中最佳影片的批评,既是,在获奖者和提名者之中,过多的出现了浪漫的历史类史诗片,传记类的戏剧,浪漫的戏剧喜剧,以及家庭类跌宕夸张剧情的戏剧,它们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在美国发行的,并且是在新年前三个月中发行的。这也导致了“奥斯卡之饵”专词的发明,用来描绘这样的电影。 整体来说,学院的颁奖,似乎是经历了某种周期性的过程:1940年代的早期,是以战争为主题的影片;1940年代的后期,1960年代的后期,和2000年的的中期,是“社会问题”的戏剧; 而音乐剧和历史类的史诗剧是在1960年的早期到中期;家庭类跌宕夸张的戏剧和传记类的史诗剧是在1970年代的晚期,并贯穿了1980年代;一种特定的影片类型(这种前期的电影,现在被认为属于“B级电影“)位于1970年代的早期和1990年代; 浪漫的历史类的史诗戏剧则位于1990年代的晚期和2000年代的早期;由被评论家认可和赞许的导演所制作的暴力内容的独立电影位于2000年代的晚期;而20世纪的历史电影则位于2010年代。 [需要引用出处] 这导致了在许多时候,更多特定的批评指出,学院正在和观众分裂,例如,由于中意于”奥斯卡之饵“而不是观众的喜好,或者是中意于历史类有着跌宕起伏剧情的戏剧,而不是被评论家广泛认可的,对于当时生活中的问题有着深刻刻画的电影。 学院似乎为了补偿这些电影,而提名这些电影在其它不同的类别里面,比如,为科幻和动作电影设置了视觉效果奖和影片剪辑奖,为喜剧类设置了剧本改编和辅助表演提名,以及为被评论家认可的艺术电影设置了导演,摄影和外国语言的提名。 表演的奖项在某些年代被批评为,并没有更多的认可那些高人一筹的表演,而是因为某种怜悯的原因,个人的倍受欢迎,对于过错的补救而颁奖,或者是为了认可某一个特定的提名者的终生成就而颁布“终生成就”奖。 ==社会意义== 电影艺人们把获得奥斯卡奖作为莫大的荣誉,从同行那里获得的最高赞美,是他们事业的终极目标。正如[[索菲亚·罗兰]]曾说:“在我演出[[《母女情》]]之前,我是一个戏子;在那之后,我成了一名女演员。不管是好是坏,获奥斯卡奖已经成为选择电影题材的一项重要动力,标准就是那些电影具有‘奥斯卡潜质 ”。 ==奧斯卡各年度== [[奧斯卡 2023]] ==相关视频== <center> {{#iDisplay:高晓松:现在的奥斯卡电影主张政治正确,没啥意思! |640|370|qq}} '''高晓松:现在的奥斯卡电影主张政治正确,没啥意思!''' </center> ==参考资料== [[Category:營利機構]] [[Category:電影獎項]]
返回「
奥斯卡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