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149.1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妙应寺白塔 的原始碼
←
妙应寺白塔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妙应寺白塔.jpeg|320px|缩略图|右|<big>妙应寺白塔</big>[https://img1.qunarzz.com/travel/d6/1802/66/8c769fd1618f18b5.jpg_r_680x411x95_0ee182a8.jpg 原图链接][http://travel.qunar.com/travelbook/note/6993828 来自 去哪儿 的图片]]] '''妙应寺白塔''',坐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以北的妙应寺内,是一座藏式覆钵式塔,同时也是中国境内现存年代最早、体积最大的藏式佛塔<ref>[https://www.sohu.com/a/331412529_120047053 北京妙应寺白塔—中国最早最大的覆钵式塔],搜狐,2019-08-04</ref>。该塔始建于元代初年,此后曾于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多次维修。1961年,妙应寺白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妙应寺白塔,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路北的妙应寺内,是元世祖[[忽必烈]]在元朝建立之初营建大都城时,于至元八年(1271年)聘请尼婆罗[[工匠]]阿尼哥主持修建,其建造目的是为了迎奉释迦佛舍利。整个修建团队共计85人,历时8年将该塔建成。至元十六年(1279年)时,白塔建成,并成为中国境内现存最古老、体积最大的藏式佛塔。白塔初建时,上面有许多佛教图像雕饰,比如塔座上[[雕刻]]的[[动物]],须弥座有众多护法神像,覆钵体上有五方佛标志及“天母所执器物”等,但这些雕刻基本随着时间推移而风化殆尽。同年以塔为中心的大圣寿万安寺开建,并于9年后建成。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大圣寿万安寺因[[雷]]击起火而被焚毁,仅白塔得以幸免。[[明朝]]宣德八年(1433年),[[明宣宗]]朱瞻基下令重修白塔。成化元年(1465年)时,白塔基座周围被安装了108座铁灯龛。天顺元年(1457年),[[明英宗]]朱祁镇已经修复的白塔所在寺庙改名为妙应寺,白塔因而得名妙应寺白塔,而妙应寺也被俗称为白塔寺。万历二十年(1465年)时,白塔的华盖被重修,覆钵上也被安装了一座小铜碑。清代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乾隆十八年(1753年)、[[乾隆]]五十年(1785年)、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均对白塔进行过修缮。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了妙应寺,白塔也受到了损坏。 ==结构== 妙应寺白塔为藏式砖塔,高51米,通体[[白色]],由塔座、塔身、相轮、华盖、塔刹5部分组成。其中塔座[[面积]]为810平方米,高9米,上下共分3层,平面呈“亚”字形,最下层为方形,中间层和最上层为折角[[须弥座]],周围环绕有铁灯龛。塔基上为覆莲座,外面缠有5道环带形的金刚圈,用以承托塔身。塔身为巨型覆钵体,直径18.4米,用7条铁箍将砖塔箍紧。塔身上方为一层折角式须弥座,上方承接相轮。相轮为圆锥形,共计13层,又因此名为“十三天”<ref>[http://www.mzb.com.cn/html/report/200333946-1.htm 妙应寺白塔的建造与装藏],中国民族宗教网,2020-03-31</ref>。相轮顶端承托有华盖,华盖直径9.7米,底部为厚木,上方包有铜制筒瓦和铜板,四周悬挂有36片[[风铃]],此外还有铜制透雕佛[[梵文]]字的华鬘。华盖上方为塔刹,塔刹高5米,共有8层,为一座重4吨的鎏金铜制小塔。 ==视频== ===<center> 妙应寺白塔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北京妙应寺(白塔寺)</center> <center>{{#iDisplay:c0190ihtsyo|560|390|qq}}</center> <center>白塔寺又称妙应寺,历经近千年的洗礼,我国现存最大雄伟藏式佛塔</center> <center>{{#iDisplay:j0887nai4yw|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20 建築藝術總論]]
返回「
妙应寺白塔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