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1.19.16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姜附丸 的原始碼
←
姜附丸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姜附丸</big>''' |- |<center><img src=https://ypk.familydoctor.com.cn/uploadFile/20150819/201508191704202091.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pic.sogou.com/d?query=%E5%A7%9C%E9%99%84%E4%B8%B8&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162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 align= light| |} 姜附丸,中医方剂名。出自《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卷三。具有壮实脾胃, 进美饮食的功效。主治脾胃气弱,饮食少,或心腹疼痛,或饮食难于克化。 名 称姜附丸出 处《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卷三 组 成香附子、神曲、干姜、荜茇、丁皮、胡椒、缩砂仁 主 治脾胃气弱,饮食少,或心腹疼痛,或饮食难于克化 ==组成== 香附子一斤(大者,去毛皮,泔浸三宿,春夏一宿,滤出水,净洗,入银石器内用水煮,上有二寸分水方可, 入大蒜二十枚,去皮铺在上,慢火煮,候蒜烂,以竹箸搅,以蒜汁干为度,滤出焙干用), 神曲(炒黄)四两,干姜(生)四两,[[荜茇]]、丁皮、胡椒、缩砂仁各二两。 ==用法用量== 上为末,泡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任意汤使下,不以时候。 ==功用== 壮实脾胃,进美饮食。 ==主治== 脾胃气弱,饮食少,或心腹疼痛,或饮食难于克化。 ==方义== 本方主治证为中焦阳虚寒凝,脾胃气滞或肝气犯胃者。治当温中理气,舒肝和胃。方中干姜温中回阳, 散寒止痛;香附疏肝理气止痛,二者共为君药。荜茇温中止痛;神曲消食健胃,以为臣药。佐以胡椒温中止痛; 丁香温中降逆止呕;砂仁理气调中,化湿和胃;大蒜辛温通阳,行气健胃。诸药相合,辛散温通, 健脾养胃,对于中寒气滞之胃脘疼痛者,确有疗效。 ==附方== 名称:姜附丸 组成:附子、干姜 用法:上为末,捣为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丸,一日三次 主治:卒心痛 出处:《肘后》卷一,名见《外台》卷七 名称:姜附丸 组成:附子、干姜、乌头、吴茱萸、厚朴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空腹以酒送下,日三夜一;未效,稍加丸数 主治:心中寒,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心下结实 出处:《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名称:姜附丸 组成:附子、白术、干姜 用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温米饮送下 出处:《杨氏家藏方》卷六 功用:逐寒祛湿,温脾胃,止泄泻 名称:姜附丸 组成:干姜、附子、厚朴 用法: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饮送下 主治:伤寒霍乱,呕吐不止,手足厥逆 出处:《圣济总录》卷二十六 名称:姜附丸 组成:赤乌脚、附子、干姜 用法:上为末,用醋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五丸,以粥饮送下 主治:久赤白痢不愈 出处:《普济方》卷二一二 名称:法制姜附丸 组成:香附子、神曲、[[干姜]]、荜茇、丁皮、[[胡椒]]、缩砂仁 用法:上为极细末,汤浸一宿,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随汤亦可下,不拘时候。 浸蒸饼,待汤已入蒸饼了,稍冷,用新布包裹,裂去水,方可用药,如觉难丸, 入少面糊为丸,不妨更加净陈皮二两,用盐水浸焙干,尤妙 主治:脾胃虚弱 出处:《朱氏集验方》卷四<ref>[https://pantaoshu.com/toutiao/article/Note_666223404990332928 姜附丸],搜狗, </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427 飲食;烹飪]]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姜附丸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