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8.106.4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威海水师学堂 的原始碼
←
威海水师学堂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威海水师学堂</big>''' |- |<center><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221/d0b10f1eb81f41de92194bbe971904bb.jpe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295990089_363750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威海水师学堂 性质: 清代海军学校威海水师学堂 历史: 114年 开放时间: 甲午海战110周年之际 |} '''威海水师学堂'''是唯一一处有迹可寻的清代海军学校威海水师学堂,历经114年风雨,经过3年紧张修复,在[[甲午海战]]110周年之际正式对外开放。<ref>[https://www.sohu.com/a/295990089_363750 威海水师学堂:国内惟一一处有迹可寻的清代海军学校 ]搜狐</ref> == 建校之初 == 走进[[威海]]水师学堂,如同走进那段尘封的历史,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 光绪十五年(1889年),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因海军需要大量专业人才,而现仅有天津水师学堂一处,因此奏请再设立一学堂于[[刘公岛]],故又称刘公岛水师学堂。 威海水师学堂只设驾驶专业,至甲午战败共开办4年,毕业学生一届,共46人。毕业生中有多人后来成为民国海军高级将领。现刘公岛仍留有该学堂校址,并正在进一步修复中。 ==创办历程 == 威海水师学堂位于刘公岛西端,1890年开办,是清政府继[[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广东水陆学堂]]之后创办的第四所培训海军军官的学堂。国内已有3所学堂,为何还要创办威海水师学堂呢?这与丁汝昌和[[李鸿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889年,北洋海军成立的第二年,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呈请李鸿章代奏设立威海水师学堂。原因主要有两点: 首先,李鸿章认为,"北洋现有各师船需才甚殷,非多设学堂不足以资造就。堂内学生课程有洋文、洋语、史论、算学、海图、星象、测量、格致诸物,必须研究数年,方能略窥蕴奥。及挑入练船,又须练习风涛、沙线、帆缆、轮机、枪械、雷炮各艺,计非十年之久,不克毕业。是则水师学堂之设,实为海军切要之图,仅止天津一堂,储才无多,恐难敷用。"(《威海添建学堂片》,《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七十二) 其次,威海卫是北洋海军基地,包括练船在内的所有北洋船舰常年驻泊在此。《北洋军章程》规定:"驾驶学生在堂习业四年,毕业派上练船学习船艺一年,送回堂再习三月,然后拔入枪炮练船再习三月,考试如式,派归兵船差遣补用。"因此,丁汝昌认为:"设立 威海水师学堂,俾堂课之余,能获实地兼习枪炮、雷学、船艺等,毕业后即可直接赴舰服务。"(包遵彭:《中国海军史》) 获得清政府批准后,学堂于1889年动工,共建房屋近70间,占地面积近2万平方米,花费购地银、工料银近万两。1890年6月3日,威海水师学堂开始授课。 1889年冬,北洋舰队照例到南方操巡,顺便为威海水师学堂招收学生。由于舰队在各地都是短暂停留,没有足够时间在社会上公开招生,生源多是在上海、香港、福州等地停留期间由舰上军官引荐的家乡青少年。由于北洋海军军官多是福建人,所招学生也以闽籍居多,平均年龄在15-18岁。这次招生除36名正式学员外,还招收10名自费生。他们随舰队到达威海基地后,随即开课。由于4年之后威海水师学堂停办,这46名学生成为威海水师学堂第一届也是唯一的一届毕业生。 水师提督丁汝昌兼任学堂总办,下设委员、提调、总教习、洋文教习各一名,汉文教习两名,配有敏捷、康济、威远、海镜4条练船,开设有英文、几何、代数、驾驶和舰炮操法、轮机、[[天文]]、[[地理]]、泅水等30余门内堂和外场课目。所有规章制度、管理、奖惩等均按天津水师学堂章程办理。由于威海水师学堂地处北洋海军基地威海港内,北洋海军的设施均可作为学员实习之用,部分教员也由北洋海军的教练兼任,学员在学堂学习的同时,可上船实际操作练习,这是其他水师学堂所不及的。 威海水师学堂培养了不少栋梁之才,吴纫礼系威海水师学堂毕业之首名,历任北洋、国民政府之要职,中将军衔,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安徽省委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人民军事委员会委员。罗开榜也历任国民政府陆军部次长,代理陆军部总长中将军衔,1912年任段祺瑞组建的定国军总参谋长,1924年任[[段祺瑞]]执政的中华民国临时府高参。另外,杨教修、崔富文、李圣传均在海军服役,也成为著名的海军将领。 == 甲午战火 == 威海水师学堂毁于甲午战火,战后,部分学生转入天津水师学堂继续学习。1894年甲午战争后至1944年刘公岛伪海军起义期间,威海水师学堂曾先后被英国和日本侵略者占据。新中国成立后,学堂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管理使用。 威海水师学堂残存有东西辕门、照壁、小戏楼、旗杆座和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营房、军官宿舍等。尽管历经100多年的战火洗礼和岁月沧桑,早已年久失修的威海水师学堂仍是我国唯一一处有迹可寻的清代海军学校。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水师学堂收归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并在多方关注和支持下进行了修复保护。 修复后的水师学堂主要分为清代水师学堂核心区、学堂建筑被毁遗址展示区、英租时期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营房及军官宿舍区、水师学堂露天训练场等4个展示区,生动直观地再现了水师学堂的历史原貌。 == 参考来源 == [[Category:590 軍事總論]]
返回「
威海水师学堂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