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84.20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孙裕德 的原始碼
←
孙裕德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孙裕德'''(1904年—1981年),[[祖籍]]宝山县月浦新兴镇,生于[[上海]]。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家。生前历任上海民族乐团第一副团长、中国音乐家民族音乐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文联委员、上海市民族音乐委员会副主任等职,还担任过上海市政协委员。 ==琴弦勒出血印== 1924年,孙裕德师从上海派[[琵琶]]宗师汪昱庭学习大套琵琶曲。[[汪昱庭]]的传授严格认真,他的学艺生涯十分认真刻苦,每次上课回来便埋头苦学。白天上班干活,夜晚才能挤时间练习乐器。有时怕太晚了吵醒家人,他便躲到晒台上去练习。下雪天十只手指从冰凉僵直练到手心发热出汗为止,初学时,琵琶上常常留下道道被琴弦勒出的血印。 凭着他顽强的毅力和刻苦的钻研精神,攻克了一首又一首艰难的乐曲,演奏技巧迅速提高,日趋成熟,他的琵琶及洞箫演奏技巧三十年代已在上海民乐界享有盛名。1925年,以[[李廷松]](琵琶)、[[孙裕德]](洞箫)、[[李振家]](二胡,去世后由[[苏祖扬]]顶替)、[[俞樾亭]](扬琴)等4人为骨干的“霄乐团”(团长李廷松)活跃于上海的音乐舞台。他们的演奏活动十分频繁,于是名声日增,影响所及,连各国驻沪领事馆、苏联驻华大使馆也纷纷邀请他们去演奏,在当时国乐界有很大影响。 ==音乐成就:洞萧与琵琶== 孙裕德的洞箫演奏有很高的造诣,他的吹箫技艺细腻生动,口风控制极佳,音色浑厚清越,被人誉为“箫王”。 他对洞箫的演奏,要求高雅朴实,最忌花俗虚浮的吹法,既保留了传统的优良部分,又不断改进创新,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特别是他用九孔箫与吴景略、张子谦合奏的《普安咒》、《梅花三弄》、《潇洒水云》等琴曲,配合默契,扣人心弦。清雅的箫声如行云流水融合于铮铮的琴声之中,意境深邃,令人遐想联翩。他与张子谦的琴箫合奏,在20世纪50、60年代一直是上海民族乐团的保留节目,并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关于洞箫演奏艺术的著作《洞箫吹奏法》。<ref> {{cite web | url =https://www.redian.us/2018/12/03/%E5%85%B8%E9%9B%85%E8%B3%AA%E6%9C%B4-%E6%B2%89%E9%AC%B1%E5%B9%BD%E5%8F%A4-%E6%B4%9E%E7%B0%AB%E5%90%8D%E5%AE%B6%E5%AD%AB%E8%A3%95%E5%BE%B7/ | title =典雅質朴 沉鬱幽古——洞簫名家孫裕德 | accessdate =2019-02-27}}</ref> 孙裕德的琵琶演奏则继承了汪昱庭的风格,刚柔相济,推拉技法别有韵味。他博采众长,把向张子谦、吴景略等人所学古琴上的吟、揉、绰、注等手法及虚、实相衬的特点,吸收融化,运用在琵琶演奏上,使琵琶演奏得更加细腻、幽静而富有韵味。他弹的大套琵琶曲文中有刚,武中有柔。他尤其擅弹《塞上曲》、《浔阳夜月》、《青莲乐府》等文曲。乐曲经他处理,风格独具,特别是右手急而细密的轮子,配以左手深厚的推拉、揉弦功夫,使乐曲具有起伏跌宕、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 他非常强调技法为情境和意境服务。一般琵琶演奏者大多是用食指起板,视大指起板为不正规,而他主张两者不能偏废,应根据不同乐曲灵活运用,如《倒垂帘》、《阳春白雪》、《三六》和《老六板》中的某些乐句,用大指起板效果更佳。在大指起板的演奏技巧上,他还创造了三指轮的指法,使旋律更生动细腻。 == 參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 琵琶演奏家]] [[Category:音乐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孙裕德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