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223.3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安德烈·塔尔迪厄 的原始碼
←
安德烈·塔尔迪厄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安德烈·塔尔迪厄</big> ''' |- |[[File:安德烈·塔尔迪厄.jpg|缩略图|居中|[https://ss0.baidu.com/94o3dSag_xI4khGko9WTAnF6hhy/baike/g=0;w=225/sign=26de17b2fd1f4134f03700755222a7f8/08f790529822720e8c3368ab7bcb0a46f31fabe6.jpg 原图链接]]]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安德烈·塔尔迪厄 外文名: André Tardieu 国 籍: [[法国]] 出生地: [[巴黎]] 出生日期: 1876年9月22日 逝世日期: 1945年9月15日 职 业: [[政治家]] 毕业院校: 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 '''安德烈·塔尔迪厄'''André Tardieu(1876年9月22日巴黎-1945年9月15日芒通)法国政治家。三次出任法国总理 。他主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继续执行乔治·克列孟梭的政策。<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5/k62ta1me1147en6.html 约瑟夫·保罗-邦库尔],名人简历,</ref> ==政治生涯== 上层中产阶级家庭出身,曾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学习。担任过一个时期的外交工作后,因担任《[[时报]]》国际编辑而闻名。1914年被寻选入众议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轻步兵中服役至1916年,立有战功。在巴黎和会上,他在起草《[[凡尔赛条约]]》中起重大作用,曾在克雷孟梭政府中任解放地区部长(1919年11月--1920年1月),在雷蒙·普恩加莱政府中任公共工程部长和内政部长。他是众议院中右派议员的领袖。前两次任总理期间(1929年11月3日 - 1930年2月17日; 1930年3月2日 - 12月4日),主张实行扩大国家开支的政策。在皮埃尔·赖伐尔的两届内阁任农业部长(1931-1932)和陆军部长(1932),1932年2月20日第三次出任总理,大选失败后于5月10日辞职。1936年退出积极的政治活动。 ==个人作品== 他著述甚丰,其中有《[[法国与结盟]]》(1908年),《[[和约真相]]》(1921年)、《[[在障碍面前]]》(1927)以及《[[需要重新革命]]》两卷(1936-1937年,此书谴责法国的议会制度)。 ==资讯== 1933年冬天,法国爆出斯达维斯基丑闻,白俄大投机商斯达维斯基巨额假债券导致巴荣纳市股票市场的崩溃和数千存款者破产,成百上千的政府官员牵连其中。事件一出,法国舆论大哗,政局混乱,斯达维斯基畏罪潜逃,在警察的追捕包围下,于阿尔卑斯山疗养地夏蒙尼自杀身亡。此事将执政党政治上的腐败暴露无遗,利用“斯达维斯基事件”造成的社会效应,法国法西斯组织发动武装夺取政权的叛乱。1934年1月30日,激进党领袖爱德华·达拉第在议会以绝对多数票获选,担任总理并奉命组阁,引起法西斯组织的强烈不满。2月初,在右翼头目安德烈·塔尔迪厄等支持下,如“火十字团”“全国军人联盟”“法兰西团结”“爱国青年”等组织,共2.5万名法西斯分子手持武器包围了议会大厦波旁宫,要求达拉第辞职,企图实行政变。面对气势汹汹的法西斯分子,达拉第毫不畏惧,直接下令调来军警对其进行镇压。与此同时,共产党、社会党人士也发动群众走上街头与法西斯暴徒展开搏斗,最终粉碎了法西斯武装夺取政权的阴谋。<ref>[https://page.om.qq.com/page/OPx6JdMzwVkv6broLU31So3w0 臭名昭著的法国“火十字团”,街上随便殴打异议者],腾讯网,</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军政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安德烈·塔尔迪厄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