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196.9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安邱堌堆遗址 的原始碼
←
安邱堌堆遗址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堌堆遗址考古挖掘.jpg|350px|缩略图|右|<big>堌堆遗址考古挖掘</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520/7feba9899509433c984ca8bbc01c4762.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315231153_120043741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安邱堌堆遗址''',位于[[山东省]][[菏泽市]]佃户屯乡曹楼村东南约100米的安邱堌堆上,是[[新石器时代]]至商的遗址,距今约4500多年。 现存堌堆高3米,长宽各500米,四壁较直,断面暴露有文化层。在该遗址发现[[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早商]]和[[晚商]]依次叠压的文化层。该[[堌堆]]的发掘,将岳石文化的分布范围扩大到山东省的西南边缘地区。岳石文化在山东的分布从东到西连成一片。故这里的岳石文化命名为“[[安邱类型]]”。 安邱堌推遗址的商文化层是从早商到晚商连续堆积的,这在全国其它[[商文化]]遗址中尚属少有,由此证实了[[学术界]]关于商文化的分期是可靠的,对进一步研究商文化,了解当时的社会面貌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线索和依据。 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f>[http://www.sohu.com/a/306968174_120025337 菏泽开发区史话之二十 安邱堌堆遗址] ,搜狐网 2019-4-10</ref>。1977年12月23日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属[[新石器时代]]至[[商代古文化遗址]]。 ==遗址发现== 安邱堌堆遗址经过1969、1976年两次试掘和1984年正式发掘<ref>[http://www.heze.cn/news/2013-07/26/content_184492.htm 安邱堌堆遗址保护规划启动],中国菏泽网 2013-7-26</ref>,发现了[[晚商文化]]、[[早商文化]]、岳石文化、龙山文化依次叠压的文化层堆积。重要遗迹是房子,发现有圆形和长方形房基共12座,灰坑4个,灰沟3条,[[陶窑]]1座等。发现了[[灰坑]]、[[灰沟]]、[[陶窑]]、[[墓葬]]和长方形、圆形和长方形圆角的[[房址]]等文化遗迹;出土了打制粗糙的[[石器]],磨制精美的[[石斧]],有明显使用痕迹的[[蚌镰]]、[[蚌刀]],尖锐锋利的[[骨针]]、[[骨锥]]、[[骨镞]],造型规范的[[陶盆]]、[[陶碗]]、[[陶罐]]、[[陶鬲]]、[[陶瓮]]、[[陶器盖]]等大批文化遗物。 ==遗址系属== 在该遗址发现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早商和晚商依次叠压的文化层<ref>[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data/wwbhdw/txt/2006-12/27/content_7565911.htm 安邱堌堆遗址],中国网 2006-12-27</ref>。其中龙山文化的房址分布比较密集,是研究龙山文化聚落比较典型的材料,尤其是门道下发现了类似后世的人祭现象,对进一步了解当时的社会面貌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线索。 与在[[曹县]]莘冢集发现的龙山文化面貌基本相同,与豫东商丘地区及造律台龙山文化比较接近,应该属于[[河南]]龙山文化系统。 ==遗址价值== 该处发现的岳石文化,填补了岳石文化在[[鲁西南地区]]分布的空白<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a0da9ef80100yv75.html 菏泽众多日渐消失的遗址],新浪博客 2012-2-9</ref>,填补了鲁西南地区龙山文化与商文化之间的缺环。发现的商文化遗存,从早商到晚商几乎没有间断,为研究商人在东方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关遗址== 在山东省境内[[京沪铁路]]以东地区曾发现岳石文化遗址,但在京沪铁路以西地区,有关岳石文化的遗址只有菏泽安邱堌堆遗址。该堌堆的发掘,将岳石文化的分布范围扩大到山东省的西南边缘地区。岳石文化在山东的分布从东到西连成一片。故这里的岳石文化命名为“安邱类型”。安邱堌推遗址的商文化层是从早商到晚商连续堆积的,这在全国其它商文化遗址中尚属少有<ref>[http://www.ccsc.gov.cn/yjjj/200912/t20091220_5261703.html 东夷文化之安邱堌堆遗址],中华文化标志城官方网站</ref>,由此证实了[[学术界]]关于商文化的分期是可靠的,对进一步研究商文化,了解当时的社会面貌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线索和依据。 ==龙之故乡== 在史籍记载中,最早见到关于龙的[[文字]]记录是在山东菏泽市所辖的古雷泽,古菏泽。上古时候,菏泽市境内有雷津、大野泽、孟渚泽、菏泽和济水、濮水、沮水、澭水、丹水、菏水。这“四泽六水”成了北方巨型湾鳄的最佳生栖之地。 《[[左传]]》就记载[[尧舜]]时董父在定陶为帝舜养龙的事。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封诸鬷川,鬷夷氏其后也。故帝舜氏世有畜龙。及有夏孔甲,扰于有帝。帝赐之乘龙,河汉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获豢龙氏。有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豕韦之后。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夏后飨之,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县,范氏其后也。<ref>[http://www.guoxuedashi.com/a/1453g/2717w.html 《春秋左传》 昭公(二十一年~三十二年):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封诸鬷川,鬷夷氏其后也。故帝舜氏世有畜龙。及有夏孔甲,扰于有帝,帝赐之乘龙,河、汉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获豢龙氏。],国学大师</ref>” [[鬷川]],在今[[定陶县]]东北菏泽之滨也:扰龙,即训养鳄鱼也。以上是说一个叫[[董父]]的人非常善于饲养训练[[鳄鱼]]。帝舜立国子陶,就把董父赐姓为董,封为[[豢龙氏]]、命他在菏泽之滨鬷川这个地方为部落养鳄鱼,直至舜整个执政时期都在饲养。 故唐以后菏泽称龙池即源于此。不光在定陶,《[[濮州志]]》也记载鄄城有豢龙井。看来舜时还大量养鳄。养龙一方面是食肉,但主要是为祭祀仪式用。[[商周]]时的[[鬷夷]]就是董父的后代。到了[[夏朝]]的第十二代国君孔甲时,又有帝[[尧]]的后代叫[[刘累]]的也学会训养鳄鱼之术,专为孔甲服务,并赐氏御龙。后因训养不善,[[龙]]多死亡,刘累遂亡于他乡,更姓为范氏。 《[[左传]]》所记,使我们知道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尧舜禹时代]],确曾有[[豢养]]和训练龙的专业人员。他们具有训鳄的知识、经验和技术,深知鳄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能使龙驯服驭使。专门为部落酋长服务,主要用于[[祭祀]]和扬威。今人[[祁庆富]]先生考证,豢龙即养鳄,是十分正确的结论。菏泽诸泽水系中产鳄鱼的最后记载是《[[后汉书]]》载“延光三年,龙两见濮阳”,又载“龙见於句阳”。句阳,汉时句阳县,今菏泽市牡丹区小留镇之东[[北楚庄]]一带。其县域范围东北辖雷泽西南水面:[[濮水]]、句水上游通[[濮阳]]。说明在[[东汉]]末年,雷泽水系中还有鳄鱼的存在。 ==视频== ===<center> 安邱堌堆遗址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龙山文化的发现动摇了中华文化西来说 </center> <center>{{#iDisplay:n0610zo6ntk|560|390|qq}}</center> <center> 德州:岳石文化遗址发现小型广场 </center> <center>{{#iDisplay:Q0010Tplt7z|560|390|qq}}</center> <center>黄帝和尧舜禹的关系是什么?</center> <center>{{#iDisplay:e0871rqxp5q|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返回「
安邱堌堆遗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