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9.236.9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宋绶 的原始碼
←
宋绶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宋绶</big> ''' |- | [[File:528003753.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gerenjianli.com/mingren/1996/528003753.jpg 原图链接] [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28/acgp69b4ma.html 来自名人简历网]]]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small>'''北宋名臣、学者及藏书家'''</small> |- | align= light| '''字 号''' :字公垂 '''民 族''' :汉族 '''别 称''' :宋宣献 '''爵 位''' :燕国公 '''官 职''' :兵部尚书、参知政事 '''追 赠''' :司徒兼侍中、太师、中书令等 '''谥 号''' :宣献 '''出 生 地''' :赵州平棘 '''出生时间''' :991年 '''去世时间''' :1041年1月27日 '''主要作品''' :《天圣卤簿记》等 |} <p style="text-indent:2em;">'''宋绶'''({{bd|991年||1041年|1月27日 <ref>《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二十九》(康定元年):十二月…癸卯…兵部尚书、参知政事宋绶卒…上幸其第临奠,辍二日朝,赠司徒兼侍中,谥宣献。</ref>|}}),字公垂。 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北宋名臣、学者及藏书家。因平棘为汉代常山郡治所,故称常山宋氏,后人称“宋常山公”。<br> * 景德二年(1005年),召试中书,为大理评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赐同进士出身,累迁户部郎中,权直学士院。宋仁宗初年,因忤刘太后,出知应天府。明道二年(1033年),拜参知政事。景祐四年(1037年),罢为权判尚书都省。后以礼部尚书知河南府。 * 康定元年(1040年)三月,因疏陈攻守十策,被召为知枢密院事。九月,拜兵部尚书兼参知政事。十二月(1041年1月),宋绶去世,年五十。追赠司徒兼侍中,谥号“宣献”。后加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追封燕国公。 * 宋绶藏书甚丰,手自校理,博通经史百家。笔札精妙,倾朝学之,号称“朝体”。其书法森严,实传钟([[钟繇]])、张([[张芝]])古学。时朝廷大议论,多为他所裁定。著有《天圣卤簿记》等,《全宋诗》录其诗五首。 == 人物生平 == === 博洽明敏 === * 宋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其父[[宋皋]],曾任尚书度支员外郎、直集贤院等职。宋绶幼时聪明机敏,额有奇骨,深受外祖父[[杨徽之]]的器重和宠爱;宋绶的母亲杨氏也知书达礼,经常亲自训导儿子,宋绶因此博通经史百家,所写的文章为时人所推崇。<ref>《宋史·卷二百九十一·列传第五十》:父皋,尚书度支员外郎、直集贤院。绶幼聪警,额有奇骨,为外祖杨徽之所器爱。徽之无子,家藏书悉与绶。绶母亦知书,每躬自训教,以故博通经史百家,文章为一时所尚。</ref> === 就读秘阁 === * 咸平三年(1000年),杨徽之去世,遗奏请求录用宋绶补太常寺太祝,获朝廷准许。 * 景德二年(1005年),宋绶十五岁时,被召到中书省考试,[[宋真宗]]喜爱他的文章,升他为大理评事,准他随意到秘阁读书。 *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绶再参加学士院考试,任集贤院校理,与父宋皋同职。后被赐同进士出身,升大理寺丞。<ref>《宋史·卷二百九十一·列传第五十》:大中祥符元年,复试学士院,为集贤校理,与父皋同职。后赐同进士出身,迁大理寺丞。</ref> === 仕途坎坷 === * 真宗东祭汾阴(今山西万荣县)时,召宋绶同行,与[[钱易]]、[[陈越]]、[[刘筠]]等负责搜集所过之处的方志、风土人物、历史掌故,每停留一地他们就将这些内容上奏真宗。将要在亳州(今安徽亳州)太清宫(今河南鹿邑太清宫)祭祀时,任命宋绶为签书亳州判官事,又进升为左正言、同判太常礼院。很久之后,又任判三司凭由司。曾提建议说:“去年下大赦释放逃犯罪人,但过期没向朝廷报告执行情况的州府多达六十八州。请在各路选派官员专门考核监督执行,规定半个月时必须上报。”于是被脱掉枷锁释放者达三千二百人,免除积欠钱达数百万。 * 升任知制诰,任吏部流内铨兼史馆修撰、玉清昭应宫判官。累迁至户部郎中、权直学士院,参与编修《真宗实录》,进升左司郎中,后担任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勾当三班院。最初受朝廷指示读唐史,坚持向三班学者求教,然后谨慎地向宋仁宗讲述。因同修国史,升中书舍人。 * 天圣七年(1029年),玉清昭应宫因火灾被烧毁,宋绶被免去翰林、侍读两学士的头衔。一年后,又复职翰林学士。国史修成后,宋绶升任尚书工部侍郎兼侍读学士。 * 当时刘太后([[章献明肃皇后]])仍称制,每五日前往承明殿一次,垂帘听政,裁决大事,而仁宗却未曾单独接见臣下。宋绶上奏说:“唐朝先天(712年—713年)年间,唐睿宗做太上皇,每五日上朝一次,处理军国大事,任免三品以下的官吏,裁决各种服苦役的刑罚。现在也应参照先天年间的制度,令群臣在前殿上奏汇报,若不是军国大事,任免官吏之类都可直接听取皇帝的旨意。”奏书上呈后,因违背太后意愿,宋绶被降为龙图阁学士,出京知应天府(今河南商丘)。<ref>《宋史·卷二百九十一·列传第五十》:时太后犹称制,五日一御承明殿,垂帘决事,而仁宗未尝独对群臣也。绶奏言:“唐先天中,睿宗为太上皇,五日一受朝,处分军国重务,除三品以下官,决徒刑。宜约先天制度,令群臣对前殿,非军国大事,除拜皆前殿取旨。”书上,忤太后意,改龙图阁学士,出知应天府。</ref> === 屡议朝政 === * 明道二年(1033年),刘太后去世,仁宗想起宋绶当日的话,便将他召回,准备重用,但遭宰相[[张士逊]]阻止,只复职翰林侍读学士。仁宗下诏议定章献明肃皇后和章懿太后([[李宸妃]])神主祔庙的礼节,宋绶据《[[春秋]]》典例,请求另筑一宫,取名奉慈庙,专门安置两太后的神主,这些建议大多都被仁宗采用。 * 朝廷开始设置端明殿学士,命宋绶担任,宋绶坚决辞谢。又说:“帝王统治天下,最重要的是总揽权柄。而近十年来,政令都出自帘帷之后的皇太后。自从陛下亲自处理各种事务,朝廷内外,都翘首盼望您的圣明之政,因此您应该惩办违令犯法者,革除弊政,让百姓耳目一新。而今赏罚号令,没有比以往更差的了,难道不是三公大臣不能推心尽力来辅佐陛下的统治吗?从前太后执政时对于提拔官吏,做得太吝啬,而有的邪恶佞幸小人,却能被破格提拔超升,舆论认为是太后的恩典。如今对官吏的恩赏政策虽然施行,但人们却又说是出自大臣,若非大臣们互相勾结欺瞒陛下,怎会如此?拉帮结党作为朝廷的一大弊病,古今都一样。或者窥测陛下的旨意,再密令下官依此陈奏;或者传达圣旨时附会自己的主意,以此决定官吏的升降进退。大臣施恩揽权,小人买官逐利,此风渐长,有害国家政治。太宗曾说:‘国家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是边疆战争,都可预防;邪恶之人共同勾结为内患,就极为可怕。’真宗也说:‘唐朝朋党非常严重,王室因此衰弱。’希望陛下思祖宗的训示,念王业的艰难,整顿纲纪,现在正是时候了。”张士逊罢相后,仁宗任命宋绶为参知政事(副相)。 * 当初,朝廷下诏停止修建各种寺庙道观,而章惠太后([[章惠皇后]])却将旧宅第改作道观,谏官、御史都提出此事。仁宗说:“这是太后的奁中财产,谏官、御史批评此事难道是要博取名声?”宋绶进谏说:“他们怎知此是太后所作所为呢?只是见到大兴土木违背最近的诏令,就上奏议论。而且这事只是有些疑似,他们还指责为过借,要是陛下有大缺失,近臣虽不说,然而传到四方都知,成为圣明政治的拖累,又怎能忽视?太祖曾说:‘唐太宗被谏官诋毁,还不以为愧。’陛下为何不做到行为无过错,使得谏官们没有话可说呢?” * 同年,郭皇后被废后,仁宗命宋绶起草诏书说:“应当求得品德和门第高贵的人,以便与坤的名义相符。”后来仁宗左右侍从引富人陈氏的女儿入宫,宋绶说:“陛下难道要将下贱的人来作为后宫的主人,这不是与前日诏书的话相矛盾吗?”几日后,宰相王曾上奏,也劝谏此事。仁宗说:“宋绶也如此说。”当时大臣们相继劝谏,终使仁宗未立陈氏为皇后。 * 当时仁宗年纪已大,天下也太平日久,宋绶考虑到贪图安乐之风有所增长,便说:“人心沉溺于安逸过久,灾患祸害便会在疏忽时发生。所以应在无事时设防,在还未萌芽时便将变乱消灭。事来了再应付,难道不危险吗?臣希望陛下能整顿、勉励各级部门,不因天下太平便自己怠惰。”又上奏说:“驾驭下级之道有三点:办事坚守原则,当机立断,周密地事先分析。能坚持原则则奸人不能改变他,能果敢决断则不会被邪恶迷惑,能周密地谋划则事情不能扰乱他。希望陛下记住这三点。若能在后宫中深居简出,声乐口味能与六气相调和,节敛和宣泄能顺随四时变化,保养圣体,那便是宗庙社稷的福气。”后转任吏部侍郎。 <ref>《宋史·卷二百九十一·列传第五十》:帝春秋富,天下久无事,绶虑宴乐有渐,乃言:“人心逸于久安,而患害生于所忽。故立防于无事,销变于未萌。事至而应,不亦殆欤?臣愿饬励群司,不以承平自怠。</ref> === 出知河南 === * 当时,宰相[[吕夷简]]、[[王曾]]多次在议政时意见不同。宋绶大多支持吕夷简,而参知政事蔡齐颇支持王曾,政事因此依违不能决定,四人便于景祐四年(1037年)同时被罢免。宋绶以尚书左丞、资政殿学士之职留下侍奉仁宗,给他讲课,权判尚书都官省。 * 宝元元年(1038年),加职资政殿大学士,又以礼部尚书之职出任知河南府(今河南洛阳)。 === 疏画十策 === * 康定元年(1040年),三川口之战爆发,大将刘平、石元孙等兵败被俘,仁宗亲下手诏向居守在外地的大臣们询求攻守的计策。宋绶谋划了十件大事奏陈仁宗,因而再次被召为知枢密院事。九月,升任兵部尚书、参知政事。宋绶再次拜副相时,母亲尚在人世。及至他得病后,无法处理政事,但仍坚持饮食起居自力,并安排好自己的后事。 === 病卒任上 === * 康定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041年1月27日),宋绶去世,享年五十岁,仁宗亲往祭奠,为他辍朝两日,追赠司徒兼侍中,谥宣献。 <ref>《宋史·卷二百九十一·列传第五十》:寻卒,赠司徒兼侍中,谥宣献。</ref> == 人物成就 == * 文学:宋绶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宋史》称他“博通经史百家,文章为一时所尚”,他的文章受到当时名臣士大夫的称羡,[[欧阳修]]在为他撰写的祭文中评价他“望系朝廷重,文推天下工。…翰墨时争宝,词章晚愈新。”“西昆体”主要诗人、著名文学家杨亿称赞他的文章“沈壮淳丽,尤善铺赋”,自以为不及,杨亿在北宋文坛颇有成就,连他都这样赞扬宋绶,可见宋绶的文学在当时确实造诣颇深。 * 史学:宋绶可以被称为史学家,[[范镇]]和[[苏颂]]都曾肯定他的史学成就,他曾数次参与过史书的编纂。宋绶录唐朝[[谢偃]]《惟皇戒德赋》,又录《孝经》和《论语》的重要内容、[[唐太宗]]所撰《帝范》二卷、[[唐玄宗]]开元年间臣僚所献《圣典》、《君臣圣理论》等。 * 书法:宋绶亦为一位出色的书法家,他笔札精妙,《宣和书谱》称其“作字尤为时所推右,…尝为小字正书,整整可观,真是《黄庭经》、《乐毅论》一派之法”,并说“国初称能书者,惟[[李廷中]]与绶二人而建中之字肥而重浊,或为时辈讥评,谓有五代以来衰乱之气。 * 藏书:宋绶家富藏书,至二万余卷。曾得[[毕士安]]藏书,毕氏精于校雠,颇多善本,卒后藏书尽归于他。宋绶的外祖父杨徽之,藏书甚多,因其无子,所以杨徽之去世后,其藏书也悉数赠予宋绶。 * 著述:宋绶著述颇多,《天圣卤簿记》十卷、《内东门仪制》五卷、《五服敕》一卷(与刘筠等合撰)、《岁时杂咏》二十卷、《常山祐殿集》三卷、《本朝大诏令》二百四十卷,其中大部分已佚,今有制词四篇、诏诰册文四篇、奏议十二篇、书信传记四篇、序记碑铭五篇、诗文六篇流传 。《全宋诗·卷一百七十四》录其诗五首。 == 人物轶事 == * 区处后事:宋绶再次拜副相时,母亲尚在人世。宋绶得病后,无法处理政事,但仍坚持饮食起居自力,并安排好自己的后事。 * 挟书入厕:[[谢绛]]曾经说:“与宋公垂(宋绶)同在史院任职的时候,他每次入厕一定带上书。读书的声音,清脆响亮,远近都能听见。他的好学竟到了如此地步。” == 人物评价 == * [[杨亿]](《续资治通鉴长编》引):沈壮淳丽,尤善铺赋,吾不及也。 * [[宋庠]](《赠司徒兼侍中宋宣献挽词四首》):一世文为伯,三阶象有光。何言隆栋吉,忽叹夜舟藏。襚礼朝颁册,哀音路过丧。善人今不与,神理太茫茫。 * [[楼钥]]:短小精悍,才气绝人,自言治行之伟如此,人品真可与文饶相上下。 * [[蔡襄]](《司徒侍中宋宣献公挽词五首》):重器推隆栋,驰光逐逝川。人应骑尾宿,岁亦在辰年。文思精天下,忠谋尽帝前。唯无丰室累,清白是家传。 *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授性孝谨清介,言动有常。为儿童时,手不执钱。后博通经史百家,文章为一时所尚。朝廷有大议论,多所裁定。凡论前人文章,必正其得失;至当世之作,则未尝议也。...藏书万馀卷,手自校雠。笔札尤精妙,上尝取所书千字文,及卒,多收其字帖藏禁中。<ref>[网址 标题.网站.日期] </ref> * [[文彦博]]:①宣献公文学德望为一代宗师。②精劲有法,远出前辈。 * [[朱长文]](《续书断·序》):下至于五代,天下罹金革之忧,不遑笔札山,神宋受命,圣圣继明,云章宸翰,艺出天纵,炳如日月,发如龙鸾。天下多士,向风趋学,间有俊哲,自为名家。...真草则杨少师、王御史、李西台、宋宣献、石曼卿、周子发、苏子美、蔡君谟,咸有遗迹可以观述。<ref>[网址 标题.网站.日期] </ref> == 史料记载 == * 《东都事略·卷五十七·列传四十》 <ref>南宋·王称·《东都事略·卷五十七·列传四十》 </ref> * 《宋史‧卷二百九十一·列传五十》<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3969258/09e7MMy_C29X4CFFNwNw0uU-V3uX6-ggUz0_SCr6mwX0T7eOcak92bOjiLU1FM0-WS7h9L3e99mhSdrYP9cuLxG2vakEUHw4XM_TMJcrwO8 《宋史·卷二百九十一·列传第五十》.国学导航.2015-10-02]</ref>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300"> File:20200430091501 366d1b6bb96e34a8808ce9452a380ec5 1.jpg|有框|居中|宋绶:凭什么我能成为北宋名臣 </gallery>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北宋军政人物]][[Category:620 中國斷代史]][[Category:人文社科藝術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D/isYea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B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Date.isM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宋绶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