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3.237.8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定湖,一座红色的村庄(弓江燕) 的原始碼
←
定湖,一座红色的村庄(弓江燕)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定湖,一座红色的村庄'''<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937782/pexels-photo-937782.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定湖,一座红色的村庄》'''是[[中国]]当代作家弓江燕的散文。 ==作品欣赏== ===定湖,一座红色的村庄=== 一、村庄人文历史 定湖村是沁源县属的一个千年古村,一座充满浪漫诗意,古韵盈盈的山村,保存着大自然最原始纯真的模样。置身于群山怀抱中,清泉绕流,丛林苍翠,绿影婆娑。那些盛开在幽谷深处的山花,更是极好的景点,像是村庄内心的一页铭文,洋溢着生机,仿佛在向村里人们讲述着那段血与火的峥嵘岁月,野菊含苞欲放,默默悼念着英雄。村舍,临溪傍水,烟岚,古屋,增添了浓厚的乡土气息,轻盈,飘逸的村姑,古意幽幽的村落,处处透出柔美的灵韵。 定湖村,文化底蕴深厚。天峰寺地势蜿蜒,风景[[旖旎]],是一个写满了历史的山。定湖,因这里发生过惨烈的战争而名垂青史,这里惊现过一朵炽红的,火烈的女人花,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也铸就了忠诚的丰碑,这一段岁月镌刻在史册里,村人铭记于心。 八月的秋雨,一滴一滴落在巍巍群山,落在岁月的伤痕上。丰盈的景色终逃不过一场秋凉,草木发出凄凉的声音,黄色写下季节的悲,润泽了一帧历史画卷。山色空蒙,东坡上当年的那棵消息树也渲染了秋的凉意,追随落叶的脉络,极力回忆暮秋里的故事。 时针拔回到七十年前。1943.10.7日,这是村里最血腥,恐怖的一天。这一天,敌军在这里丢下了数具尸体,我方牺牲了几名优秀的战士,这一天打出了军人的血性。吴清华烈士用宝贵的生命和火红的青春谱写了人生的壮美篇章,用军人的血肉之躯诠释了不朽的中国军魂。 二、全家参加抗日 吴清华,“恢恢男儿志,杲杲太岳魂”,有着“青春戎马”的人生。吴清华,又名[[吴庆花]],(1918~1943)浙江省平湖县人。共产党员,太岳革命根据地工商业的开拓者,合作社创始人。 吴清华出生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吴鼎铭,又名吴天鸣,早年毕业于北平评学馆英文系,与沈钧儒、黄炎培等人同学。解放前在津浦铁路局任一般课员。他秉性耿直,因接受五四新思想的影响,自觉的、自发的向亲友宣传抵制日货,对子女们强烈拥护共产党,参加革命的决心义无反顾的支持。 吴清华的母亲徐德秀,亦名徐彩成,早年同丈夫同赴北平,考入北平女师大,毕业后曾在北平任教。1930年随夫迁往南京,在子女的影响下,曾为我党做过不少工作。 他们所生子女十一个,长大成人的有八个。长女:吴君辉、二女:吴庆熙、三女:吴庆蕊、长子:吴志恒、次子:吴积冲、四女:吴清华、三子:吴积沆、小女:吴庆康。其中,吴积冲在四川涪陵殉职,在试飞重庆至浙江衢州的杭线时因天气原因飞机失事,时年30岁。吴志恒、吴清华、吴庆康早年就参加了革命工作。吴志恒曾任新四军军部电台总台副总队长,在皖南事变中失踪。吴清华因受大哥思想启发,介绍参加救亡组织,奔跑于上海、南京之间,与史良,李公朴有过接触。他们经常参加进步的集会,在家里开小型会议,由吴庆康在门外放哨。 三、太岳女豪 吴清华1918.5.5日生于[[北平]],自幼活泼开朗,聪颖好学,曾在中华书局工作过,十二岁随母亲迁往南京。1935年毕业于南京栖霞师范,考入[[金陵大学]]。学习成绩突出,才智过人,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学生游行示威,宣传抗日。 1937年春,十九岁的吴清华被南京政府逮捕,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在狱中她继续组织抗议斗争,坐牢五个月,終以“政治犯”获得自由。出狱后,接受党组织安排,由延安来到临汾,参加了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临汾“学兵队”。 1938.1月,日军沿长治出发,先后攻打洪洞、临汾。“学兵队”结束了为期三个月的培训,吴清华与三十名学员分配到晋西北,队伍立刻从临汾出发向[[晋]]西北转移,沿途溃兵难民到处都是,日寇逼近的消息不断传来,清华同志为了鼓舞士气,一路指挥大家呼喊口号、贴写标语、高唱抗日歌曲,所到之处都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步行二十多天,在苛岚县找到晋西北战地动员总会,后又被分配到兴县。三个月后,吴清华又调到一所抗日中学任校长。 1939年,阎锡山发动“十二月事变,”在晋西南、晋西北、晋东南等山西所有地区,对山西新军及敌后抗日根据地全面进攻。在一次战斗中,吴清华遭遇突袭,被兴县县长高芸生扶上马背,双双脱离虎口,一起来到太岳区沁源。此后 ,二人喜结良缘。 1940年来到沁源县太岳根据地,年仅22岁的吴清华担负起培养干部、组织生产、经济贸易和合作社试点工作。刚刚诞生的太岳根据地经济薄弱,为了开展经济,解决实际生活。太岳行署决定发展战时工商业,派吴清华任校长。在沁源县县城内创办了太岳职工学校。她以群众为中心,站稳村民立场,激发他们振兴实业、发展农业、组织生产、辛勤经营,职工学校的队伍日渐扩大。战时工商业发展当时在太岳区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也为日后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商业经验。 1942年,日军连续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残酷扫荡和经济封锁,在这一严峻形势之下,根据地军民为了坚持抗战生产自救,职业学校奉命改为“工学团 ,”[[吴清华]]任团长。 1942.6月,工学团决定开辟通道。从沁源至洪洞,赵城第一条路线。为了优质高效的完成任务 ,她不顾自己怀有身孕,坚持与队员们奋力拼搏,尽情挥洒智慧和汗水,留下自己坚实的足迹。太岳区的七月,经常是阴雨连绵的天气,道路泥泞不堪,她脚上经常会起血泡,伤口溃烂,难以愈合。但是她全然不顾,爬山涉水只是为了责任,为了心中对党的那份忠诚。经过半个月的浴血奋战,顺利完成了洪赵运输线,刷新了一个新纪录。由于劳累过度,她腹中七个月的婴儿早产,过早的离开了人世。 1942.10.20日,日寇第六次扫荡沁源,妄图以沁源为“太岳剿共实验区 ,”长期固守驻扎。并对岳北地区实行“抉刎扫荡。”工学团决定也撤离沁源到士敏一带活动 ,行署决定工学团和爱国商业者联合组织成一支专业经济工队伍,简称“合工队。”任吴清华为队长,副队长杨启带领队员,转战于沁源、安泽、士敏、沁水、阳北、阳城、[[绵上]]等县,扩大队伍,创办合作社,发展战时工商业,解决军民生活困难。 1943.4.3日,由于敌人活动[[猖獗]],合工队在端士镇下沟村被包围,在敌众我寡,地形不利的情形下,不少同志被虏,副队长杨启与队员武建(女)英勇牺牲。吴清华在刘家村为他们举行了追悼会,大家揩干眼泪,践行着革命者流血不流泪的诺言,踏着杨启与武建烈士的血迹,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去完成死者未完成的遗愿。1943.8月,合工队在士敏无法开展工作,奉命由士敏返回老根据地沁源。陕甘宁边区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了反对敌人的封锁和扫荡,建立独立的经济,将抗日战争进行到底。 <ref>[http://www.chinawriter.com.cn/l 中国作家网]</ref> ==作者简介== 弓江燕 ,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韩洪乡定湖村;笔名:红颜独憔悴。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定湖,一座红色的村庄(弓江燕)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