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8.201.7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宜兰平原 的原始碼
←
宜兰平原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宜蘭平原''' </p> |- |<center><img src="https://i.epochtimes.com/assets/uploads/2017/08/375ef3d6d67bfef164e621e83a1d1751-600x400.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epochtimes.com/b5/17/8/7/n9503747.htm 圖片來自epochtimes] </small> |} '''宜蘭平原''',又稱'''蘭陽平原'''、'''噶瑪蘭平原''',位於[[台灣]]東北部的[[宜蘭縣]]境內,是一個面積約有330[[平方公里]]的小型[[平原]],主要由[[蘭陽溪]]沖積和地型升高造成,屬[[沖積扇平原]]。平原南北端各有[[烏石漁港]]及[[蘇澳港]]兩處港口,在早期為平原對外的重要口岸,今日已開發成為觀光[[漁港]]與[[商港]]。 ==介紹== 蘭陽平原是[[東臺灣|台灣東部]]最早開發的地區。在[[漢人]]尚未進入前,蘭陽平原為[[平埔族|平埔原住民]][[噶瑪蘭族|噶瑪蘭人]]活躍的區域,故早期宜蘭被稱為「噶瑪蘭」,另有[[台灣原住民|原住民]]語譯名「蛤仔難」。蘭陽平原的開發歷史,可追溯到1776年,[[林元旻]]由[[烏石港]]北邊的河流上溯,成功入墾[[淇武蘭]](今[[礁溪鄉]]),為漢人入墾[[蘭陽平原]]最早者<ref>{{Cite web |url=http://homepage19.seed.net.tw/web@1/gxi452/jiaoxi/2-5.html |title=清朝漢人拓墾蘭陽平原的歷程 |access-date=2011-03-13 |archive-date=2012-07-13 |archive-url=https://archive.is/20120713023140/http://homepage19.seed.net.tw/web@1/gxi452/jiaoxi/2-5.html |dead-url=yes }}</ref>。 1796年時,以[[吳沙]]為首的[[福建]][[漳州府]]移民兩百多人的共同墾殖,當時為侵略噶瑪蘭人,故從今日的[[頭城鎮|頭城]]為起始點,漸次建立了以「圍」、「結」為單位的聚落群,顯現出聚落的防衛功能,頭城之名由此而來。宜蘭縣志記載:『惟當時吳(沙)使用火器甚猛,平埔族終於不敵潰走,撤至西勢之哆囉美遠、珍仔滿力、辛仔罕三社為後圖,吳乘勢侵入,沿途無敵,遂入頭圍。』。 以地理學的區域觀點而言,宜蘭因水利資源(降雨、湧泉、溝渠)豐沛,故具有明顯的[[散村]]聚落,與臺灣常見臨近水源的[[集村]]有相當不同。另外蘭陽平原也具有良好[[中地理論]]的架構-平原以[[宜蘭市]]、[[羅東鎮 (臺灣)|羅東鎮]]為中地,四周各有規模較小的鄉鎮聚落。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3 臺灣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宜兰平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