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7.11.16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宣威市民族中学 的原始碼
←
宣威市民族中学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p8.itc.cn/q_70/images03/20201205/959d1258b537471088d6c65a2a97a5f9.gif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436346145_186456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宣威市民族中学'''(宣威民中)是宣威市一所从事民族基础教育的完全中学,创建于1991年,1992年9月招生。学校占地面积85亩,有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宿舍、食堂、200米田径场等教育教学设施<ref>[https://www.doc88.com/p-9909000619245.html 中小学教学设施设备配备标准],道客巴巴,2014-01-12</ref>,[[实验室]]、仪器保管室、微机室、广播室、[[多媒体教室]]<ref>[https://www.sohu.com/a/371309720_120550447 多媒体教室设备使用方法图解],搜狐,2020-02-07</ref>、语音室、德育室等专用馆室。 ==历史沿革== 宣威市民族中学( 宣威民中)创建于1991年,1992年9月招生,是[[宣威市]]一所从事民族基础教育的完全中学。宣威市民族中学是一所独立建制的民族中学,少数民族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32.4%,有回、彝、苗、白、傣、水等十几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除回,,彝两个民族在宣威境内有小聚居的情况外,其他各[[少数民族]]都是与汉族大杂居,他们大多来自边远山区,有着自己 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如此众多的民族 学生在一起学习,生活朝夕相处,民族团结教育就成了与其他普通中学相区别的一个显著特点。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校园环境== 宣威市民族中学( 宣威民中)占地面积56669.5平方米(85亩),校舍建筑面积48431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20901平方米,绿化面积15900平方米,图书室藏书46500册,电子读物30万册。有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宿舍、[[食堂]]、200米田径场等教育教学设施,实验室、[[仪器]]保管室、微机室、广播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德育室等专用馆室。 ==师资力量== 宣威市民族中学( 宣威民中)学校现有初中12个班 ,高中39个班,在校生3399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395人;教职工213人,其中高级教师73人,中职教师90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9%。学校设有职能部门九个:行政办、党总支办、教务处、政教处、教研室、总务处、安全办、体卫处、团委。学校现有校级领导4人,其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1人,副校长2人,副校长兼副书记1 人。 ==兄弟学校== 宣威市第一中学:建于1932年,云南省一级二等完全中学。位于宣威市宛水街道。 宣威市第二中学:建于1941年,原名启文中学,1951年改名为宣威县第二中学。位于宣威市[[格宜镇]]。 宣威市第三中学:建于1942年,云南省二级一等完全中学。位于宣威市板桥镇。 宣威市第四中学:建于1942年,云南省二级一等完全中学。位于宣威市[[海岱镇]]。 宣威市第五中学:建于1980年,云南省一级二等完全中学。位于宣威市西宁街道。 宣威市第六中学:建于1983年,原榕城一中,云南省一级二等完全中学。位于宣威市宛水街道。 宣威市第七中学:建于1999年,原榕城三中,云南省一级二等完全[[中学]]。位于宣威市西宁街道。 宣威市第八中学:建于2003年,位于宣威市双龙街道。 宣威市第九中学:原虹桥中学,2010年扩建为完中,云南省二级一等完全中学。位于宣威市虹桥街道。 宣威市长征中学:位于宣威市[[来宾镇]]。 宣威市民族中学:位于宣威市西宁街道。 宣威市榕城中学:原榕城二中,位于宣威市双龙街道。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返回「
宣威市民族中学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