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8.109.7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的原始碼
←
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www.kfzimg.com/G06/M00/9B/D5/p4YBAFr74hCAFUcmAAB9wYVGJ1E210_n.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ook.kongfz.com/15325/4839446970/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small> |} == 内容简介 == 《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内容简介:我总以为容忍的态度比自由更重要,比自由更根本。我们也可说,容忍是自由的根本。社会上没有容忍,就不会有自由。无论古今中外都是这样:没有容忍,就不会有自由。人们自己往往都相信他们的想法是不错的,他们的思想是不错的,他们的信仰也是不错的:这是一切不容忍的本源。如果社会上有权有势的人都感觉到他们的信仰不会错,他们的思想不会错,他们就不许人家信仰自由,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所以我在那个时候提出这个问题来,一方面实在是为了对我们自己说话,一方面也是为了对政府、对社会上有力量的人说话,总希望大家懂得容忍是双方面的事。一方面我们运用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权利时,应该有一种容忍的态度;同时政府或社会上有势力的人,也应该有一种容忍的态度。大家都应该觉得我们的想法不一定是对的,是难免有错的。因为难免有错,便应该容忍逆耳之言;这些听不进去的话,也许有道理在里面。——胡适 == 作者简介 == [[胡适]](1891.12.17—1962.2.24),安徽绩溪人,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取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之义,笔名天风、藏晖等。 胡适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共拥有36个博士学位。胡适一生跌宕起伏,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大文学院院长、辅仁大学教授及董事、中华民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由知名学者毛子水撰文、金石名家王壮为书写的胡适墓志铭为:“这是胡适先生的墓,生于中华民国纪元前二十一年,卒于中华民国五十一年。这个为学术和文化的进步,为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敝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我们相信形骸终要化灭,陵谷也会变易,但现在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 == 原文摘录 == 贞操乃是夫妇相待的一种态度。夫妇之间爱情深了,情谊厚了,无论谁生谁死,无论盛时死后,都不忍把这爱情移于别人,这便是贞操。 世间有一种最通行的迷信,叫做“服从多数的迷信”。人都以为多数人的公论总是不错的。 == 书评 == 中国新文化运动领军人物胡适,在读他书以前,我一直只知道“反动文人胡适之”的所谓“盖棺定论”,剩下的,就只有学生时代课本上关于他和李大钊对“问题与主义”争辩,终究还是以批判的面目出现在脑海中的。前段时间阅读熊培云先生的作品《[[理想国]]》、《[[重新发现社会]]》、《这个社会会好吗》、《自由在高处》等著作,发现他对胡适推崇备至,不由对这个已经去世近半个世纪的人物产生了兴趣,于是在亚马逊订购了几本胡适的书,《怎样读书》、《[[介绍我的思想]]》、《胡说 : 胡适的智慧》以及这本《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的小册子。 拜读以后,感觉“反动文人”四个字渐渐模糊了,而一个和蔼可亲,学识渊博、温文尔雅的旧时学者形象跃然于纸上,随后又得知此人竟然获得美、英、加、香港博士帽31顶,几乎可以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了,不由肃然起敬。而书中收集的很多文章的确让我长了很多见识: 一、书中把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三论问题与主义》以及李大钊、蓝志先先生《再论问题与主义》《问题与主义》等文章全部勘录,让我第一次全面完整的看到了当年对于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全貌,而不是教科书上面简单的“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论战,以马克思主义的胜利和反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而告终的。”这样的结论。阅读原文的好处就是,让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经过近百年的风雨,回头看那段争论会更加有意思,我们一直以为我们赢了,而30年多前(也就是问题与主义之争以后的60年以后),我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提出的“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的结论,让我感觉胡适的文章,仿佛更加与时俱进一些。 二、书中《知难,行亦不易》、《我们什么时候才可有宪法》、《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等一系列文章,对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建国方略等思想、政策进行了系统的剖析和毫不留情的批评,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其中弊病和错误并阐述了自己自由主义思想的理论,充分展现了胡适作为知识分子的铮铮铁骨。也让我明白了实用主义并非投机主义,而是客观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书中《杜威先生与中国》等文章介绍了胡适老师杜威的生平、学术思想以及实用主义的具体应用,我正在读杜威的作品《我们如何思维》,彼此印证,有助于加深对他思想的理解和学习。 四、书中收录的《治学方法》系列文章,全面的阐述了胡适在治学研究上的方法和理论,提出了:“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方法论。“大胆假设”是要人们打破旧有观念的束缚,挣破旧有思想的牢笼,大胆创新,对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新的假设或解决的可能;“小心求证”即是要求人们不能停在假设或可能的路上,而要进行证明,小心的证明则是一种严谨求实的态度,在证明过程中不能捏造事实,不能按自己的意愿去改变事实,更不能用道听途说的东西去充当事实,而是要尊重事实,尊重证据,不能有半点马虎,千万要“小心”。 五、书中最核心、最重要的结论在于最后一篇文章《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我们接受到很多关于自由的理论,不管罗斯福的四大自由理论还是《共产党宣言》中“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美好愿景。都对自由进行了精辟论述,而关于容忍和自由的关系,比较精当的是西方的谚语:“你挥舞拳头的自由止于我的鼻尖”,在此以前,皆可容忍。对此胡适从对《礼记·王制》中“四诛”的批判着手,指出容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所有不容忍的根源,“都是由于深信自己不会错的心理,因为深信自己是不会错的,所以不能容忍任何和自己不同的思想信仰了。”,这和美国最高法院汉德大法官说的:“所谓自由,就是对何谓正确不那么确定的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即便是当前已经过了55年(原文发表与1959年)的今日中国,看到网络上微博上诸多稍不顺意,动则喊打喊杀的现实,那篇《胡适致陈独秀》的信中写的很明白: 我怕的是这种不容忍的风气造成以后,这个社会要变成一个更残忍更残酷的社会,我们爱自由争自由的人怕没有立足容身之地了。 <ref>[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9956258/ 豆瓣网]</ref> ==參考文獻== {{reflist}} [[Category:文學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