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7.210.1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的原始碼
←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图片1.jpg|450px|缩略图|[http://img.jf258.com/i/2a2111441392x53672878b27.jpg 原图链接][https://pai-hang-bang.cn/ic-5180942.htm g图片来自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jiāng yù qǔ zhī,bì xiān yǔ zhī ]'''要想从他那里取得东西,必须先给他东西。《老子·三十六章》:“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出 处== 《[[老子]]》三十六章:“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释义==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释义 要想夺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些什么。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松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ref>[https://hanyu.baidu.com/zici/s?wd=%E5%B0%86%E6%AC%B2%E5%8F%96%E4%B9%8B%EF%BC%8C%E5%BF%85%E5%85%88%E4%B8%8E%E4%B9%8B&query=%E5%B0%86%E6%AC%B2%E5%8F%96%E4%B9%8B%2C%E5%BF%85%E5%85%88%E4%B8%8E%E4%B9%8B&srcid=28232&from=kg0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_词语_成语]</ref> ==原文==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出自== 春秋老子《[[道德经]]·三十六章》。 ==译文== 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想要废去它,必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这就叫做虽然微妙而又显明,柔弱战胜刚强。鱼的生存不可以脱离池渊,国家的刑法e68a84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431356631政教不可以向人炫耀,不能轻易用来吓唬人。 ==扩展资料==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道”与“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6657535.html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全文]</ref> [[File: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图片.jpg|450px|缩略图|[https://ss1.baidu.com/6ONXsjip0QIZ8tyhnq/it/u=1829356981,324545754&fm=173&app=49&f=JPEG?w=640&h=314&s=0782FD0329F95294509DA0D2030050A3 原图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1455397422009196&wfr=spider&for=pc 图片来自成语典故]]] ==典故== 春秋末期的晋国(大部分在今山西境内),以国君的公室为代表的奴隶主贵族势力与新兴的地主阶级之间的斗争十分激烈。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是赵、魏、韩、智、范、中行(háng)等六家,职位都是卿大夫,史称“六卿”。他们都各自拥有武装队伍,权势实力超过奴隶主贵族,连国君也被控制,只不过挂个空名。但是六家之间,争权夺利的矛盾也很尖锐。范、中行两家首先被其他四家瓜分兼并。接着智伯向魏宣子伸手,提出领地要求。魏宣子哪里肯屈服,当即表示拒绝。可是魏宣子的谋士之中,有个名叫任章的,向魏宣子献计:“请不要正面拒绝智伯,不妨满足他的要求。他尝到了甜头,一定骄傲得意,更加贪得无厌,四处伸手。到那时,其他大夫必然会不满,从而促使各家联合起来。这样,以你们几家的兵力,收拾那样一个孤立无援而又骄傲轻敌的智伯,试想,他的性命还能保得住吗?”任章还对魏宣子说:“《周书》上不是有这样几句吗: 将欲败之,必姑辅之, 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将要打败他,必须姑且帮助他;将要夺取他,必须姑且给(ji)予他。所以现在,你必须姑且给予他土地。” 这段故事,见《韩非子说林》。当时,魏宣子听了任章的话,认为此计甚妙说得有理,当即照办,划出一些土地,给了智伯。后来,智伯果然贪得无厌,最终被赵、魏、韩三家所灭。魏宣子不但收回了划出去的那一部分,还分得了更多的土地。 任章所说的《周书》,没有传下来,现在无从查考。《老子》第三十六章也有类似的说法: 将欲翕(xi)之,必固(gù)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翕,收拢的意思,与张相反;固,同“姑”,暂且的意思。 成语“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便是由上述的“将欲夺之,必固与之”略改一二字而来。<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1455397422009196&wfr=spider&for=pc 成语典故:将欲取之,必先予之]</ref> ==视频== <center> <center>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center> {{#idisplay: q3008jwe2ia|650|450|qq}} </center>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030 國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