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63.13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小叶杨 的原始碼
←
小叶杨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24172605.jpg|thumb|350px|right|[http://img8.zol.com.cn/bbs/upload/24173/24172605.JPG 原图链接][http://bbs.zol.com.cn/dcbbs/d268_128540.html 图片来自ZOL论坛网]]] '''小叶杨'''(学名:Populus simonii Carr),别名南京白杨,河南杨、明杨、青杨。为落叶乔木,高达20米,胸径50厘米以上。树皮呈筒状,厚1-3mm,幼树皮灰绿色,表面有圆形皮孔及纵纹,偶见枝痕;老皮色较暗,表面粗糙,有粗大的沟状裂隙。内表面黄白色,有纵向细密纹。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气微,味微苦。花期3-5月,果期4-6月。具药用价值;木材轻软细致,供民用建筑、家具、火柴杆、造纸等用;为防风固沙、护堤固土、绿化观赏的树种,也是东北和西北防护林和用材林主要树种之一。小叶杨还是山西省朔州市的市树。 * 中文学名:小叶杨 * 拉丁学名:Populus simonii Carr * 别 称:南京白杨(南京),河南杨、明杨、青杨(河南) * 二名法:Populus simonii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 目:[[杨柳目]] * 科:[[杨柳科]] * 属:杨属 * 种:小叶杨 * 命名者及年代:Carr,1867 == 形态特征 == 乔木,高达20米,胸径50厘米以上。树皮幼时灰绿色,老时暗灰色,沟裂;树冠近圆形。幼树小枝及萌枝有明显棱脊,常为红褐色,后变黄褐色,老树小枝圆形,细长而密,无毛。芽细长,先端长渐尖,褐色,有粘质。叶菱状卵形、菱状椭圆形或菱状倒卵形,长3-12厘米,宽2-8厘米,中部以上较宽,先端突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宽楔形或窄圆形,边,缘平整,细锯齿,无毛,上面淡绿色,下面灰绿或微白,无毛;叶柄圆筒形,长0.5-4厘米,黄绿色或带红色。雄花序长2-7厘米,花序轴无毛,苞片细条裂,雄蕊8-9(25);雌花序长2.5-6厘米;苞片淡绿色,裂片褐色,无毛,柱头2裂。果序长达15厘米;蒴果小,2 (3)瓣裂,无毛。花期3-5月,果期4-6月。<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9371333065611160&wfr=spider&for=pc 太行山的秋色不只是红叶美,还有金黄的小叶杨美不胜收]</ref> == 主要价值 == === 经济价值 === 木材轻软,纹理直,结构细,易加工,可供建筑、家具、造纸、火柴等用途使用。为优良的建筑材料和造纸原料,也可作家具、火柴杆。树皮含鞣质5.20%,可提制栲胶。 === 园林绿化 === 小叶杨是良好的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固堤护岸及绿化观赏树种;城郊可选小叶杨作行道树和防护林。 小叶杨树形美观,叶片秀丽,生长快速,适应性强,是水湿地带四旁绿化的良好。但寿命较短,一般30年即转入衰老阶段。 === 药用价值 === '''药材基源''' 为杨柳科植物小叶杨的树皮。 '''采收和储藏''' 全年均可采剥,晒干。 '''性味''' 味苦;性宣 '''功能主治''' 祛风活血;清热利湿。风湿痹疹;跌打捉痛;肺热咳嗽;小便淋沥;口疮;牙痛;痢疾;脚气;蛔虫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克。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药理作用''' 1.对悯血管系统的作用,杨芽脂为小叶白杨冬芽中提了的混合树脂,杨芽脂湿悬液每日以1g/kg给大鼠灌胃给药,连续4天,结果表明对正常大鼠心率和心电图波形均无明显改变,但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鼠心肌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杨芽脂提取物的水溶液能对抗肾上腺素引起的大鼠肠系膜微支国脉收缩,促进微循环障碍后血流和微循环的恢复。能增加正常豚鼠和使用垂体后叶毒豚鼠离体心脏的冠脉血流量。杨芽脂混悬液1.5g/(kg·d)灌胃,连续给药3天,能明显降低家兔血细胞比容、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沉降离,增加血浆复钙时间和延长凝血酶原时间,使家免血液的“浓”、“粘”、“凝”、“聚”性下降。 2.抗炎镇痛作用,抗炎实验表明:杨芽脂湿悬液灌胃给药,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熟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显著抑制大鼠实验性腹膜炎的炎症渗出,亦可使大鼠琼脂性破肤炎症和足趾肿胀程度明显减轻,且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增长也有抑制作用。热板法和扭体法证明:杨芽脂混悬液小鼠灌胃给药具有较为显著的镇痛作用,而且维持时间较长。 3.毒性,杨芽脂湿悬液24小时内给小鼠灌办给药3次,每次25g/kg。小鼠在给药后自学成才动减少卧伏不动不食,24-48小时后恢复正常,给药后7天未见死亡,表明杨芽脂毒性较低。 == 主要变种 == '''16a3. 扎鲁小叶杨(变型)''' f. robusta C. Wang et Tung, 植物研究, 2(2): 117. 1982. 与小叶杨不同之点为干形通直圆满,枝斜上,树冠狭卵形。 产内蒙古哲里木盟札鲁特旗。模式标本采自札鲁特旗。 具耐寒、耐旱、耐盐碱,抗病虫害,生长快的特性,材质较一般小叶杨更好,因此不能将小叶杨一概视为“小老树”或“疙瘩杨”,本变种就是群众在生产实践中所选出来的小叶杨优良类型。可做为营造农田防护林、用材林、固砂林及四旁绿化树种,有推广价值。 '''16a4. 垂枝小叶杨(变型)垂杨(中国树木分类学)''' f. pendula Schneid. in Sarg. Pl. Wils. 3: 22. 1916; Hao in Contr. Inst Bot. Nat. Acad. Peiping, 3 (5): 236. 1935; 陈嵘, 中国树木分类学, 118. 1937. 本变型的枝细长而下垂,叶形较小,有光泽。 产湖北及甘肃。 '''16a5. 菱叶小叶杨(东北木本植物图志)''' f. rhombifolia (Kitag.) C. Wang et Tung comb. nov.——P. simonii Carr. var. rhombifolia Kitag. in Rep. Inst. Sci. Res. 3: 158 (Lineam. Fl. Mansh.). t. 5. 1939; 刘慎谔等, 东北木本植物图志, 119. 1955. 叶形较小,窄菱形或宽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中部最宽。 产辽宁、甘肃、陕西。模式标本采自辽宁省金县大和尚山。 '''16b.宽叶小叶杨(变种) 图版6:8 ''' var. latifolia C. Wang et Tung, 植物研究, 2 (2): 116. 1982. 与原变种不同点为干高而直,当年生枝有毛;短枝叶通常菱状宽卵形,宽而短,先端短尖,基部宽楔形,上面中脉有短柔毛;叶柄两端有毛。 产辽宁鞍山一带。模式标本采自辽宁南部。 病虫害少,生长势较好,适于在辽宁南部地区推广。本变种为辽宁省杨树研究所选出的优良品种(鞍山一号杨)。 '''16c.辽东小叶杨(变种)辽东杨(东北木本植物图志)图版6:8''' var. liaotungensis (C. Wang et Skv.) C. Wang et Tung, comb. nov.——P. liaotungensis C. Wang et Skv. 刘慎谔等, 东北木本植物图志, 119. 图版19: 1-4. 图版22: 40. 1955.——P. simonii Carr. f. liaotungensis (C. Wang et Skv.) Kitag. Neo-Lineam. Fl. Mansh. 203. 1979. 沿叶脉生有短柔毛,叶柄有稀柔毛。果序轴有短柔毛;蒴果具有短柔毛的短柄。 产辽宁、河北、内蒙古等地。常在河滩沙地上生长。模式标本采自辽宁省金县。 用途及繁殖方法同小叶杨。 '''16d. 圆叶小叶杨(变种)''' var. rotundifolia S. C. Lu ex C. Wang et Tung, 植物研究, 2(2): 116. 1982. 通常为小乔木。叶近圆形或倒卵圆形,革质,上面暗绿色,下面苍白色,先端近圆形,易与原变种区别。 产内蒙古昭乌达盟地区。模式标本采自赤峰。 '''16e. 秦岭小叶杨(秦岭植物志)''' var. tsinlingensis C. Wang et C. Y. Yu, 秦岭植物志, 1(2): 23. 597. 1974. 本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叶革质,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叶脉隆起,尤以中脉及基部一对侧脉为甚,中部以上叶缘具稀疏的细腺齿。 产陕西(秦岭)。多生于海拔1300米左右的山坡、山沟溪边。模式标本采自丹凤县。 == 分布范围 == 为中国原产树种。华北各地常见分布,以黄河中下游地区分布最为集中。中国东北、华北、华中、西北及西南各省区均产,以河南、陕西、山东、甘肃、山西、河北、辽宁等省最多。 == 生长习性 == 垂直分布多生在2000米以下,最高可达2500米;多生长于溪河两侧的河滩沙地,沿溪沟可见。多数散生或栽植于四旁。模式标本采自北京南口、西拐子(八达岭)。喜光树种,不耐庇荫,适应性强,对气候和土壤要求不严,耐旱,抗寒,耐瘠薄或弱碱性土壤,在砂、荒和黄土沟谷也能生长,但在湿润、肥沃土壤的河岸、山沟和平原上生长最好;栗钙土上生长不好。沙壤土、黄土、冲积土、灰钙土上均能生长。山沟、河边、阶地、梁峁上都有分布。在长期积水的低洼地上不能生长。在干旱瘠薄、沙荒茅草地上常形成”小老树”。不耐庇荫。根系发达,固土抗风能力强。 == 栽培造林 == === 栽培技术 === '''种子采集''' 采种前要选择树干通直、性状优良的壮龄树作为采种母树并予以标定。当果实变黄,部分果实裂口,开始吐出白絮时, 即可采收,可剪采果穗, 亦可收集下落种子。种子采集后, 置于室内席子或小泥地上, 摊铺厚5cm左右,每日翻动5-6次,2-3d后果实全部裂口, 可用竹竿抽打脱粒净种。晾晒至种子含水量4%-5%,置于干燥、低温条件下密封保存。每30-50kg果穗可得纯种1kg,每千克种子约110-200万粒。小叶杨种子容易丧失发芽力, 一般随采随播。 '''苗木繁育''' 一、播种育苗 小叶杨播种育苗较扦插育苗繁杂,但有性繁殖能提高生活力,抗病虫及抗旱能力,延长寿命, 故播种育苗小叶杨较扦插育苗较为繁杂,但有性繁殖能提高生活力,抗病、虫害及抗旱对小叶杨优良性状的研究及在生产实践中具有一定价值。 1.撒播:播种前灌足底水,等表皮稍干后,用平耙将床面(或垄面)2-3cm的表土充分耙平搂碎后,均匀撒播种子, 随后覆盖细沙2-3mm,再用木磙镇压一次。或播种后用扫帚顺苗床轻拉一遍, 再加镇压,最后用细眼壶洒水即可。每亩播种0.50-1kg。 2.落水播种:播种前首先灌水,待水快渗完时,将种子撒播于床面,然后用过筛的“三合土”(1份细土,1份细沙,1份腐熟的厩肥再加少量菌肥)覆盖,以稍见种子即可。 二、插条育苗 插穗采集与处理:春、秋两季均可采集。插条应选择1年生扦苗为宜或生长健壮,发育旺盛的幼、壮龄母株1年生健壮枝条。粗度0.80-1.50cm,穗长15-20cm。秋季采集的插穗要坑藏、窑藏,沙堆贮藏过冬。 春季扦插于3月上、中旬进行,扦插前,可将插穗放入清水浸泡3d或在活水中浸泡5d以促进生根发芽。扦插后及时灌水坐苗。幼苗生根前灌水1-2次。以后每10-15d灌水1次。6-7月结合灌水追肥2-3次并抹芽修枝。秋季扦插在落叶后至封冻前进行。采用直插扦入,插后覆土6-10cm,翌春发芽前将土刨开。同时要中耕改土, 增施有机肥料,加强苗期管理。扦插育苗密度为,带状育苗株距20-30cm,行距30-40cm,每亩扦插7000-9000株, 垄式扦插,每垄2行,行距20cm,株距15cm, 垄距40-50cm,每亩扦插12000-15000株之间。 === 造林技术 === 造林地的选择小叶杨适宜浅山、丘陵、沟谷、山间零星平地、沿河漫滩、河岸缓坡、沙滩荒地、丘间底地等。 '''造林方法''' 主要采用植苗造林与插干造林,也可埋条造林。 植苗造林:用1年生大苗或2年生苗木造林,适当深栽(穴深40-60cm)根系舒展,踩踏坚实。干旱地区造林需落水栽植或栽植前将苗木根系放入流水中浸泡5-7d,促进苗木吸水,提高成活率。 插扦造林:矮杆造林选用1-2年生、粗2cm 健壮枝杆,截为40-50cm 枝段,深植植苗穴中,地上留3-5cm,踩踏坚实。高杆造林选健壮枝2m 左右,大头直径4.50cm,深植50-80cm,踩踏坚实,植后需灌水坐苗。 '''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一般2m×3m、2m×4m 或3mx5m,小叶杨与沙棘、紫穗槐、柠条等灌木混交,有利于小叶杨生长, 其密度依立地条件或混交配置方式而定。 == 病虫害防治 == 小叶杨树苗灰斑病(别名灰霉病、黑脖子、整头苗、黑茎苗、枯斑病) === 发生与危害 === 该病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危害多种杨树、以幼苗、幼树受害最重,病叶早落、嫩梢枯顶、造成多顶苗,不符合造林要求,是育杨苗的大敌。 === 识别 === 主要发生在叶上及嫩梢上,有三种类型。灰斑型:多发生在叶片上,病斑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灰色,病斑边缘呈褐色。发病后期病斑上有霉绿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堆。 小叶杨树苗黑斑病(别名褐斑病、黑点病、黑叶病、黑苗病、秃尖等) === 发生与危害 === 该病是东北地区杨树苗的大害,不仅引起杨树苗早期落叶,还能造成育苗失败。在内蒙古主要危害小叶杨(实生苗)、小青杨、青杨、苦杨(插条苗)。 === 识别 === 主要危害叶片。在北方,一般出土期发病,首先是被害植株的叶背面出现小黑点,逐渐形成黑斑,雨季时黑斑相互连片,迅速变黑并干枯脱落,受害严重的植株,全株形成光杆,梢部干枯。小叶及苗茎变黑全死,苗茎扭曲不直。 === 防治措施 === 该病是由杨棒盘孢引起,此病菌随落地病叶及感病枝梢越冬,所以秋季落后到第二年新叶发生前,一定要彻底清除落病叶及感病枝梢。新疆杨、银白杨不感病,加杨较抗病,而小叶杨、小青杨、青杨等易感病,在易感地区应选择抗病品种。 合理密植、加强管理,实行大垄撒播、条播或插条,密度过大时适当音苗或打去底叶3-5片,密切注意观察,发现病株及时除掉可减少病害发生。药剂防治一般于6月下旬向幼苗喷药,可用65%代森锌500倍液或1:125-170的波尔多液,每半个月喷1次,共喷3-4次。 新疆杨树锈病(别名黄粉病、叶锈病、落叶松-杨锈病) === 发生与危害 === 该病发生普遍,主要危害杨树苗及幼树,引起卷叶、早期落叶,是苗圃和幼林的常见病害之一。 === 识别 === 该病是转主寄生性病害,首先发生在落叶松上,然后发生在杨树叶片上。发病初期,落叶松叶正面(近轴面)出现短段退绿,以后病斑逐渐变成淡黄绿色,并有肿起的小疱,即病菌的性孢子器,针叶背面(远轴面)长出黄色粉堆――锈孢子堆,严重时针叶枯死;在杨叶背面初生淡绿色的小斑点,很快出现桔黄色小疱,疱破后散出黄粉――真孢子堆,在秋初杨树叶正面可见到多角形铁锈色斑――冬孢子堆,叶片卷曲、早落。 === 治理措施 === 该病是由松杨栅锈菌引起,该菌具有较强的寄生专化性,发病严重地区可考虑选择毛白杨、银白杨、新疆场等高度抗病树种。同一圃地避免既育落叶松又育杨苗,圃地周围不应有转主寄虫,两者相距500米以上。 该病原以落地杨病病叶越冬,有条件的苗圃在落叶后松苗上喷1%波尔多液预防,若落叶松已发病,可用65%可湿性代森锌500倍液或敌锈钠200倍液喷雾,每半个月1次;6月份向杨苗上喷保护剂,发病后喷治疗剂,药剂同上。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小叶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