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3.112.20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小巫旅游蜜语:带孩子丈量世界 的原始碼
←
小巫旅游蜜语:带孩子丈量世界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小巫旅游蜜语:带孩子丈量世界</big> ''' |- | [[File:0 (4)345678-098.jpg|缩略图|居中|[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28354/20141128225613-1100893447.jpg/0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83914244&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28354%2F20141128225613-1100893447.jpg%2F0&type=1#simple_0 来自搜狗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小巫旅游蜜语:带孩子丈量世界》内容简介: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小巫用其中西方结合的教育理念影响了很多新手父母。带孩子出去玩,在小巫看来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之一。她认为:大自然能给予孩子父母不能给予的幸福感,同时,外出旅游的每一次,也是对孩子意志力的磨练。 小巫孩子还在襁褓中,就带着他们出去旅游,从北京的长城山水,到中国的云南、四川乡间以及遥远的[[南半球]]、[[东南亚]]、[[美国]]……都留下了她和孩子的足迹。 孩子在旅游中健康成长,也学会了用自己的小脚丫丈量世界。 《小巫旅游蜜语:带孩子丈量世界》分上中下篇,第一部分,北京长城和山,记录了每一个周末小巫带着孩子享受着北京不一样的春夏秋冬;第二部分,国内部分,讲述了小巫带着孩子去四川乡村和云南等地有趣的旅游故事;而第三部分,国外部分,则是小巫带着孩子丈量世界的最精华部分。小巫用她独有的文风,将带着孩子在国外旅游的手记生动、有趣、快乐,富有感染力地呈现给读者。 相信每一位父母读完《小巫旅游蜜语:带孩子丈量世界》后,都会背着包带孩子启程,因为,小巫在这本书里告诉大家,旅游不仅丰富孩子的童年,同时也快乐了我们的成人世界! ==基本内容== 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开本:16 ISBN:7807638036、9787807638032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1日 品牌: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小巫 页数:221页 书名:小巫旅游蜜语:带孩子丈量世界 语种:[[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小巫旅游蜜语:带孩子丈量世界》编辑推荐:著名教育专家小巫最新力作!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小巫,倾情讲述与孩子的旅游故事,分享教育秘笈之带孩子丈量世界。 ==作者简介== 小巫,著名儿童教育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后留学美国,获Rutgers大学教育学硕士,任国际母乳会哺乳辅导。著有《接纳孩子》《[[成功渡过母爱第一关]]》《[[小巫厨房蜜语]]》等畅销书。 ==图书目录== 序大自然帮我带孩子4 上篇长城山水四季北京 第一章多变的长城春夏秋冬慕田峪17 不到箭扣非好汉20 披荆斩棘摩崖石刻24 金山岭上帅哥多29 悬崖峭壁九公山33 第二章身手矫健小山羊 银山塔林:孩子们的另类实验室37 幽谷神潭:戏冰乐无穷41 庙上走冰河风雪艳照门44 云蒙山:滑索玩儿心跳46 天池峡谷:清水涤心48 圣泉山:踏雪好去处50 石龙水库:脚痒就去走走53 中篇海里乡村的快乐童年 第一章浪里白条小海豚畅游北戴河60 祖山:与友情相连的记忆63 昌黎葡萄沟的外国“品种”67 槎山,云中漫步的快乐69 第二章乡土童年 心性本天然小冯客栈79 童心童趣三个孩子一台戏83 第三章七彩云南 下篇小脚丫大世界 第一章在澳洲淡忘人间 举家飞往南半球98 公婆家的花园小镇103 新西兰农场的小农夫106 学做环保模范109 亲亲自然的脸112 奇妙的人体博物馆115 悠长的白云之乡118 悉尼密略124 从金色海滩到猎人谷127 袋鼠之乡还有很多精彩129 第二章美国旅行往事 芝加哥儿童博物馆136 丹佛的奇异“早餐”140 第三章热辣辣东南亚 佛香绕城越南行147 马来西亚兰卡威:惊涛骇浪跳岛游157 新加坡,和粉红海豚谈恋爱163 巴厘岛寻梦探宝自驾游166 隆冬季节混迹首尔179 浮光掠影柬埔寨189 附录一时光逆转游蒙古201 附录二那不勒斯之庞贝梦回207 附录三Sam旅游日记215 ==序言== 大自然帮我带孩子 我和丈夫都酷爱旅游,两个孩子都是尚未出生就跟着我们到处跑。儿子在娘胎里去了一趟意大利参加朋友的婚礼,探访了罗马和那不勒斯,结果出生后对意大利食品情有独钟。三年后,女儿在妈妈肚子里跟着爸爸和哥哥横穿美国,从拉斯维加斯到大峡谷,从华盛顿到纽约,甚至还去西弗吉尼亚爬山看瀑布。 两个孩子也都是不到一岁就坐长途飞机从北京到新西兰省亲。十多年来,兄妹俩已经去过好几次香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几乎每年春节期间都回新西兰过夏天),也游玩过多个亚洲国家。提起各地的机场,儿子如数家珍,最喜欢的是新加坡机场,因为有好吃的好玩儿的还有游泳池。 熟悉我的读者也都知道,我们全家酷爱爬山。两个孩子都是一岁半,刚刚学会走路,尚未断奶,还穿着纸尿裤,就开始了“小山羊”生涯。有一年的端午节,我们和一些家庭在凤凰岭参加节庆活动,结束后我们说去爬山,问谁跟我们去,大家面面相觑,没人应和。我正纳闷,有一个妈妈自告奋勇说陪我们吧,大家都笑她:“你跟得上他们家吗?”我这才明白刚才为什么没人捧场。 带孩子出行很简单 对于我们来说,带着孩子出行并不是件困难的事情。两个孩子都是母乳喂养到两岁多,省却了带着奶瓶、奶粉、消毒器具并且需要到处找开水的麻烦。从出生到6个月,两个孩子都是纯母乳喂养,我就是他们俩的流动食堂,我去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饿了撩开衣服就吃,母乳永远新鲜可口,无需消毒。反而是添加辅食后感到一些不方便,因为还要带上瓶瓶罐罐的婴儿食品、小勺,还要特别小心卫生问题。 我属于那种绝不娇生惯养孩子却极力培养健康强壮儿童的母亲,几乎没有什么时间地点是不适合孩子外出的(烟雾腾腾的酒吧除外)。两个孩子凑巧都是2月出生,正值冬末春初季节,我也不坐月子,两个星期后就带着孩子出门晒太阳了。儿子两个半月跟着我们去怀柔爬山,山民们看见他穿着短袖,一路上都有人劝告我们“给孩子多穿点吧,别冻着了”。倒也是,他们都穿着两层长袖长裤,我儿子却在出汗。 孩子爸爸生长于新西兰,酷爱游泳,因此十分重视培养两个孩子对游泳的兴趣。兄妹俩一律4个月就下水,哥哥是在北戴河的海水里接受的第一次洗礼,不到5岁已经学会蛙泳。回到新西兰奶奶家,最热爱的运动就是在大海里跳浪,被浪打翻了也觉得好玩儿。 有些父母不敢把孩子带出去玩儿,怕脏、怕吹风、怕传染病,很多担忧。其实,越娇气孩子,孩子越经不起折腾。事实上,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要皮实得多。我主张“大自然帮我带孩子”,让孩子从小亲近自然,远离城市的污染和喧嚣,对他们的体魄性情和智力发展,有着述说不尽的好处。 有些父母发出疑问:“这么小的孩子带他到处走,他什么也记不住,有什么用?”唉,这就是应试教育遗留的毒害,总觉得出去一趟就必须什么都记住,最好回来上交一篇“一次有意义的外出”之类的作文。 这些父母误解了什么是“记忆”,误以为必须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有形记忆,才叫做“记住”了。而事实上,记忆远远比有形文字记录复杂很多。儿童的记忆,也绝非仰仗语言功用。 退一万步说,即便仅仅狭隘地从某些功利的角度来看,多带孩子外出、让孩子尽早尽多地接触外界,起码是在积累视觉神经发育的“素材”;从婴儿期开始,让孩子拥有阅历丰富的童年,有助于促进智力发育,增强记忆力和想象力,锻炼社交能力,让他们终生受益。 事实上,从我们多年的体会来看,带孩子外出旅游,最受益的是家长自己。不要总盯着看“旅游对孩子有什么好处”,而是好好体味一下“旅游对我有什么好处”。如果我们对所到之处没有浓厚的兴趣,对当地的风土人情视而不见,外出一趟无论心灵还是心情都一无所获,甚至觉得带孩子旅游很麻烦、不值当,那孩子还会有什么收获呢? 说句不好听的话吧,不少出身应试教育的成年人,因为小时候忙于功课,疏于玩耍,长大之后缺乏生活情趣和情调,不知道怎样享受生活、享受自然、享受美,不懂得怎样找乐子,对于不同的文化也难以理解和接受。有孩子之后,还是不能放松让孩子在自由玩耍中健康成长,而是凡事必须找到“教育意义”,必须有显而易见的“收益”,不然就是浪费时间。 但是我们为什么如此褊狭而自大呢?我们凭什么就有资格精准地定义某事的“教育意义”呢?“意义”和“收益”必定是通过有形的衡量吗?无法以物质形态呈现的就不算数吗?或许,还是无形的意义更宽更广,以我们已经被世俗束缚而变得狭隘的思维,难以获知其全部了? 多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我们会对孩子、对生命、对大自然,多一份敬畏、谦卑和开放。 我们的成长过程,已经被剥夺了成年之后感知幸福的基础,那就把这个权利交还给我们的孩子吧!不要再继续剥夺他们了。带孩子旅游,不仅能帮助他们健康发展,更是对我们童年缺失的一种补偿啊! 运动塑造生命 一个人在什么时候注意力最集中呢?就是在他运动之后。最近的科学家经过很多实验才发现,而华德福教育的缔造者鲁道夫•史坦纳在100多年前就深晓此理,华德福学校十分注重身体运动与课堂学习的有机结合,每一堂课都以运动开始。 运动的好处有很多,连中国家长最关心的孩子学习,也和运动息息相关。我在《小巫厨房蜜语》中说过:“饮食是教育的基础。”因为它对孩子的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里,我再说一句:“运动是教育的基础。”其与饮食相辅相成,赋予孩子强健的身体;而说到底,身体健康才真正是教育的基础,教育始于健康的身体。身体(感知)→情感→思考,这是人类认知过程的普遍规律;学习需要肌肉、骨骼、血液、神经与多种感官的全方位参与。不仅仅是儿童,成人也一样。忽略运动,导致脑、心、体分离,会产生很多的问题。 我们现在的孩子,每天出了被窝,坐到早饭桌上,再坐车上学,进入教室开始一天的学习,课间活动时间很少;有些学校因为担心孩子在操场上活动会出意外,无法向家长交代,而禁止孩子们在课间自由玩耍。于是乎,孩子们整天都处于静止端坐状态,这是非常不健康的。人类也算是动物。“动”物“动”物,就是需要活“动”的物种。生命在于运“动”,不“动”怎么能够感知生命呢?缺乏对生命感的体验,人会像枯萎的花朵一样,抑郁沉沦,没有方向。 科学家还发现,一个人在室内端坐10分钟之后,注意力就开始下降,脑子开始晕乎。因此,要孩子集中精力的话,在开始一天的学习之前,应该让他们先充分地活动。比如,华德福学校的孩子们,到校之后不是马上坐下来上课,而是先进行有趣的运动,包括有韵律的活动、唱歌和乐器演奏、与教学相关的游戏,等等,把他们的思考、情绪与身体这三者有机地连接起来。孩子们身上的细胞都活动开了,再坐下来学习,才能集中精力,学习效率才高。 而且,通过运动和游戏而习得的知识,是贯穿到整个身体里,并伴随着愉悦的心情,真正属于生命的一部分,远远强于仅仅用脑死记硬背的东西。 运动塑造生命。人类婴儿刚出生的时候,脑里的神经元有上百亿,但是这上百亿的神经元之间没有多少联系,需要外界的反复刺激才能连接,形成图谱,让生命有序。新生儿对自己的身体没有掌控,唯一略有把握的就是他的嘴和舌头,吃母乳就是人类第一项运动。俗话说“把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了”,说的就是小宝宝吃母乳需要费力,因为这是在锻炼他的口腔与颌面肌肉,为将来的表情、牙齿和语言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除了嘴和舌头之外,其他地方小宝宝尚未把握,虽然他身体会动,但那还不是自主的运动;甚至他都不知道自己在动;他认为世界跟他是一体的,对身体各部位的感知没有分化,也不知自己与外界之间的区别。对身体的把握是循序渐进地建立起来的,但绝非坐着或躺着不动,而是必须通过不断的运动。就连自己的手在哪儿、脚在哪儿这些基本的感觉,也都是通过运动获得的。 简而言之,儿童首先发展的,是身体的感觉。儿童发展过程中,首先建立的是肌肉神经传导,把身体的感觉传递给脑,形成网络连接,并逐渐获得本体感(自我感的来源)。儿童在学龄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掌握自己的身体。掌握了身体,才能够发展智力,这也是现代脑科学早已经证明的事实。大部分有学习障碍或者情绪和行为障碍的孩子,都在身体感觉和平衡方面有问题。要解决他们的问题,首先要他们进行一系列的身体运动,发展他们的生命感、运动感和平衡感。通过运动,身体将全方位的感官感觉传递给脑,激发情绪反应,继而形成思维。 换句话说,孩子对世界的认知从一开始就与他的行动紧密相连。儿童从出生到9岁,思维和行动是一体的;身体动的时候,脑才动。而身体运动对情绪和思维的重要性,则贯穿我们所有人的一辈子。 有些人说脑细胞某个时候就发育全了,再不开发就晚了。脑科学已经证实这是误区,人在多大年纪都可以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即便脑损伤的病人也可以康复。大脑的发育没有尽头,可塑性是很强的。但是小脑的可塑性或许存在某种期限,某些运动技巧在青春期以前不开发确实就很难再开发(也仅仅是很难而非不可能)。对孩子来说,身体的发育和运动的发育或许有“太晚”的说法,但所谓智力的发育则没有时间的限制,它建立在身体运动发育的基础之上。 运动赋予孩子们健康的身体——它增强孩子的免疫力,有效降低孩子患上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直肠癌、焦虑症等病症的几率;它帮助孩子强化骨骼、血管、关节,有效降低早死几率,还可有效降低青春期吸烟的几率。 从情商教育方面来说,运动有助于儿童提高心理健康。运动好的孩子更有自信,更喜欢自己的形象,也更受同伴欢迎;由于良好的手眼配合和肌肉控制,行动上独立自主,运动好的孩子感觉自己做事情有效率。运动促进儿童之间的社会交往与团队合作。运动还能促进多巴胺和血清素等神经递质的分泌,让儿童放松,心情舒畅,让神经元自由地连接。 家有“小山羊”和“小海豚” 明白上述道理,我们没有早早开发孩子们的识字背书本领,而是让他们首先成为热爱运动——尤其是野外运动——的“野蛮人”。每个周六是我们全家雷打不动的外出活动日,夏天在户外游泳池欢度时光,其他季节,只要天气允许,我们都到郊外爬山。女儿的芭蕾课、儿子的钢琴课都必须为这个日子做出让步甚至牺牲。比如,当老师说大部分孩子都在周六上兴趣班,周六的课程更适合我们报名时,我们婉言谢绝了,因为对孩子们来说,野外活动比兴趣班重要得多。 当有些孩子尚穿着尿不湿就在学业的战场上冲锋陷阵时,我们家的孩子则穿着尿不湿在山路上欢快地跋涉。我总是说,我们家养了两只“小山羊”兼“小海豚”,能连续爬几十公里的陡峭山路,能在江河湖海的浪涛中欢蹦乱跳,而且酷爱体育运动,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球队。学业方面,我基本秉持放手态度,相信只要他们对生命和生活有着积极的热情,求知欲旺盛,自信心充足,又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呢。 这本书是《小巫厨房蜜语》的姊妹篇。写菜谱,不是为了显摆我手艺多高,而是鼓励父母们亲自下厨,“让孩子记住妈妈做饭的味道”。写游记,也不是为了显摆我们见多识广,而是鼓励父母们多带孩子外出,和大自然交朋友,让全世界成为孩子们的教科书。因此,这本书虽有一定参考意义,却非“攻略”类旅游手册,其中八卦的成分恐怕超出实用指导,权当带有启发性质的休闲读物吧。 另外,书内收录的部分游记,曾经发表在包括《[[父母世界]]》、《[[好主妇]]》、《虹》、《[[时尚健康]]》等杂志上,此处略作修改补充。与新西兰相关的文字,大多成稿于儿子幼年时期;对女儿经历的补充,暂且体现在照片上吧。 这本书从动笔到成稿,经历了两年时间,特此感谢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编辑们对我的宽容与耐心!<ref>[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9989302/ 小巫旅游蜜语]豆瓣网</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011 圖書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小巫旅游蜜语:带孩子丈量世界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