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149.5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小港漁港 (台東) 的原始碼
←
小港漁港 (台東)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小港漁港 (台東)'''<br><img src="https://6.share.photo.xuite.net/crystal.chia/16e6213/9845126/437667213_m.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blog.xuite.net/crystal.chia/chia/122910046 圖片來自xuite]</small> |} '''小港漁港''',又稱'''成廣澳漁港'''或是'''廣澳漁港''',為一座位於[[臺灣]][[臺東縣]][[成功鎮]]的漁[[港]]。小港漁港目前歸類在[[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所劃分的[[第二類漁港]]中,目前設籍[[漁船]]數約70艘,由新港區[[漁會]]進行管理。 == 沿革介紹 == 小港漁港尚未興建前,該地最早稱為'''「蟳廣澳」''',其名由來為小港漁港尚未興建時,該地為一座[[橢圓]]形[[珊瑚礁]]的天然港灣形狀如像[[螃蟹]]的左右兩支箝子相接圍成的[[海灣]]而得名。也由於當時「蟳廣澳」優良的港灣地形,因此該地甚早即有[[船舶]]停靠以及[[文化交流]]。 相傳[[中國大陸]][[明朝]]末年時期,蟳廣澳灘地便有[[漢人]]來此經商。漢族[[商人]]帶來了各種民生物資,使得居住於當地的[[原住民族]]與漢人的文化交流甚早,進而改變了當地原住民族的生活方式。 在[[清朝]]時期,[[清兵]]曾駐在此地。並且,駐在此地的清兵都來自於中國大陸的[[廣東]]地區而將「蟳廣澳」改稱為'''「成廣澳」'''。 臺灣自[[馬關條約]]後割讓給[[日本]],1937年(昭和12年)駐紮於此地的[[日本人]]將「成廣澳」改名為'''「小湊」'''。 1945年(民國34年)[[臺灣戰後時期|中華民國接管臺灣後]],原日本人所稱的「小湊」再改稱為'''「小港」''',並以此名稱沿用至今。 1983年(民國72年),[[臺灣省政府]]為紓解[[成功漁港]]擁擠情況,以及順應當地民眾要求,開始建設目前的小港漁港,當時以[[漁筏]]專用港作為小港漁港的建設目標,並配合地方發展闢建沿海小型漁船繫泊設施<ref name="台灣漁業聯合網 小港漁港">{{cite web |url=http://www.twefish.com.tw/modules/tadnews/page.php?nsn=1923 |title=台灣漁業聯合網 小港漁港 |accessdate=2015-02-23 |archive-date=2015-02-23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223174245/http://www.twefish.com.tw/modules/tadnews/page.php?nsn=1923 |dead-url=yes }}</ref>。 自1983年至1987年(民國72年至民國76年)為止,臺灣省政府先後撥款[[新台幣]]8,300餘萬元作為小港漁港的興建費用。 == 設施 == 小港漁港自民國76年後未再有改建工程,因此目前有防波堤564公尺、內防波堤兼[[碼頭]]298公尺、碼頭485公尺、泊地2.83+公頃坐落在[[成廣溪]]下游出海口處、修船斜道一座及其他陸上公共設施等多項設施,目前設籍漁船數約70艘。 == 文化遺址 == * '''「成廣澳文化地景」''' 「成廣澳文化地景」為「廣恆發商號」遺址。「廣恆發商號」曾是臺灣花東[[海岸線]]上最大的雜貨商舖,該商鋪最早是由[[屏東縣]][[內埔鄉]]的[[客家人]][[溫泰坤]]於1894年(清朝[[光緒]]20年)來到了成廣澳創立商號並以販賣[[米]]、[[鹽]]等日常生活用品為主。 「廣恆發商號」建築樣式為[[巴洛克式]]的三拱式[[牌樓]]以及磚拱騎樓式的「[[亭仔腳]]」,建築物全體均以石材建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溫家後代搬離該處,「廣恆發商號」因而荒廢。1996年(民國85年)[[省道]][[台11線]][[花東濱海公路]]進行拓寬工程,「廣恆發商號」建築的北側牌樓遭到拆毀。遺留的斷垣殘壁如今已由[[臺東縣政府]]改為「成廣澳文化地景」的遺址公園。 *[[新石器時代]]遺址: 在成功鎮從[[三仙台]]=[[石雨傘]]之間在[[史前時代]]就已有人居住,時期是[[新石器時期晚期]]。該遺址是'''「[[小馬文化]]」''',旁邊稍遠處有'''「[[麒麟文化]]」'''。1980年代,成功鎮的居民在整地時發掘到不少的遺骸、玉珠飾和石器,向鎮公所報告,鎮公所向縣政府呈報後,請中央派遣考古隊確認。經考古隊確認後,證實是新石器時期的遺址。這兩處遺址的交界處在小港的小丘上。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20 建築藝術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小港漁港 (台東)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