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8.108.17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尚德延 的原始碼
←
尚德延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E7cd7b899e510fb33269ebedd933c895d1430c53.jpg|左]] '''尚德延''',麻醉科专家,中国现代[[麻醉学]]的奠基人之一。早年在国外学习麻醉,中国麻醉学科早期创始人之一,培养了大批麻醉专业人才。对低温麻醉及体外循环各方面的研究有卓越贡献,推动了中国心血管外科的发展。尚德延教授是中华麻醉学会第一届主任委员和第二届名誉主任委员、中华外科学会委员、中华急救研究会顾问、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医院麻醉科及麻醉学研究室主任、顾问、研究员、《中华麻醉学杂志》副主编、《临床麻醉学杂志》顾问。 ==人物简历== 1932~1937年 在北京知行中学、北京法文专门学校、上海震旦大学附中读中学。 1937~1942年 在甘肃学院(后兰州大学)教育系、医学系学习并毕业。 1942~1947年 任兰州中央医院住院医师及外科住院总医师。 1948~1949年 任美国芝加哥美国医院麻醉科住院医师及住院总医师。 1949~1956年 任兰州军区总医院外科主治医师、副主任,普通外科主任,麻醉科主任,兼兰州大学医学院外科及麻醉科副教授、第四军医大学外科教研室主任。 1956~1958年 任解放军胸科医院麻醉教研室主任。 1958~1983年 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麻醉科主任,副、正研究员。 1964年 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1979年 当选中华医学会麻醉学会首任主任委员。 1981年 任《中华麻醉学杂志》副主编。 1984年 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1985年10月24日 因心血管意外猝死于北京。 ==生平经历== 学医经历 尚德延,字叔明,父亲是邮电局职员,家境较贫寒。尚德延自幼聪明伶俐,勤奋好学,曾在辽宁省沈阳、辽阳、铁岭等地念小学,1932年秋小学毕业后因当时国内政局不稳,曾辗转就读于北京知行中学(半年)、北京法文专门学校(三年半)、上海震旦大学附中(一年半)。1937年高中毕业后随父母举家迁移至兰州并考入甘肃学院(现兰州大学前身)。尚德延喜欢医学,但因医学系不招生,故在教育系读了半年,于1938 年春转入五年制医科,于1942年底毕业。 上大学期间,尚德延过人的才华就开始崭露头角。他做事总是有一种韧劲和永争第一的精神,经常在班级内考取第一名。上大学前尚德延便有很好的法文基础,上大学后又刻苦学习英文、俄文、德文。英文、法文可以翻译,口语亦佳;俄文、德文也能借助字典进行翻译。尚德延是个活跃分子,喜欢唱歌、跳舞、演话剧。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尚德延及其同学们经常通过演话剧的方式进行抗日宣传。上大学期间尚德延结识了同班女同学蔡心铭,1943年这对志同道合的情侣结为伉俪,在以后几十年的共同生活中,蔡心铭在事业和生活上均给予尚德延极大的支持和关怀。 大学毕业后,尚德延应征入伍在国民革命军第68军任上尉军医(外科)3年,1945年3月后在兰州中央医院做外科住院医师及住院总医师。工作中尚德延兢兢业业,打下了坚实的外科学基础并深得院长张查理的赏识(张查理为中国外科学家,曾是吴英恺大学时的外科启蒙教师)。由于当时中国麻醉事业处于空白状态,1947年底,张查理派尚德延去美国学习麻醉。尚德延1948年全年在芝加哥美国医院(American Hospital of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College of Medicine)学习麻醉,任住院医师及代理住院总医师,并在1948年4月22 日成为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会员。 行医经历 1949年初,尚德延回国后即在兰州中央医院创立麻醉科,这是中国最早的麻醉科。尚德延任主任,但仍负责外科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兰州中央医院更名为西北军区第一陆军医院,1953年后又更名为兰州军区总医院,是当时国内规模较大、医疗水平较先进的医院之一。从1949年8月至1956年5月,尚德延任该院大外科副主任、普通外科及麻醉科主任并兼任兰州大学医学院副教授,第四军医大学外科教研室主任(1952~1953)等职。此时刚刚而立之年的尚德延一面承担外科手术、会诊、查房工作,一面承担起麻醉专业的创建工作。工作艰辛,废寝忘食。不断开展麻醉技术,提高医疗水平。编写了70余万字的麻醉学、野战外科学讲义,向本院麻醉科医生及医学院学生讲授麻醉知识和临床经验,反复宣传麻醉工作的重要性,并经常到西北地区各解放军及地方医院协助开展麻醉工作及讲学,对西北地区麻醉专业的发展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1951年,尚德延发表了第一篇麻醉方面的论文“周身麻醉时之循环突然停止”,对全身麻醉时循环突然停止的原因、症状、预防、处理及预后进行阐述,并列举两个病例。1953年,尚德延等人总结了西北军区第一陆军医院自1951 年10月至1952年11月全年施行脊椎麻醉的552例,写成论文“脊椎麻醉552例经验的初步分析”,发表于《中华外科杂志》上。这两篇论文是国内这方面最早的文献。1951~1955年尚德延在《中华医学杂志》及《西北医学杂志》上发表了7篇普通外科与战伤外科方面的论文。 当时,中国正处于战后,战伤患者特别多,尚德延积极服从国家需要从事战伤外科、战伤麻醉及抗美援朝的工作,对中国的战伤麻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于1951年在《西北医学杂志》上发表了“战伤麻醉”一文,这是中国在这方面的较早论著。 1954年,国家军委卫生部为了使志愿军伤员晚期战伤得到良好的治疗,决定成立战伤外科医疗研究组(简称医研组),将伤员集中到新建成的辽宁省辽阳第201医院。医研组由吴英恺、陈景云、许殿乙、赵连璧四位教授领导。医院组成了各专科病房和相关科室。当时在兰州军区总医院任外科副主任兼麻醉科主任的尚德延任辽宁省辽阳第201医院麻醉科主任,原第一军医大学的王伦辉任主治军医,担任经治军医(相当于住院医师)的有郑斯聚(沈阳)、程洪元(长春)、李雅琴(齐齐哈尔)、李森(辽阳)、于祥云(大连)等。 自1954年8月至1955年7月,一年时间内,麻醉科在医研组领导下完成了分担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 在医疗工作方面,尚德延领导全科人员密切配合外科各专科完成了大量晚期战伤,如颅内异物、外伤性癫痫、慢性肺脓肿、慢性脓胸、髋关节创伤后遗症等(当时算是疑难的手术)手术任务,无一例因麻醉死亡 教学经历 在教学工作方面,当时医研组调集了志愿军各军和分部医院的外科军医成立了军医队,分组到各科轮转,也到麻醉科轮转一个月。尚德延和王伦辉给他们讲解麻醉的基础知识,郑斯聚等负责辅导他们实际操作,使他们初步掌握半开放滴给法、腰椎麻醉以及麻醉机的使用,并初步了解气管内插管的操作程序。 在科研方面,为了解决野战条件下的麻醉问题,尚德延制定了科研计划,对比观察乙醚、不同比例的氯仿-乙醚混合液和氯乙烷的诱导效果,并观察了麻醉时的心电图变化。最后总结出的论文“氯仿、氯乙烷、乙醚在麻醉引导期中作用的观察”,刊登在《人民军医》1957年第11期上。尚德延还参与中国第一部《野战外科学》的编著,编写了“野战麻醉”和“战伤感染”两章,并翻译了大量战伤麻醉的文献。 结束了辽阳的工作后,1955年尚德延又任抗美援朝医疗队队长(周毅任政委),往返于陕甘各地,对抗美援朝的伤员进行救治。 1956年春,中央军委总后卫生部成立解放军胸科医院,吴英恺任院长兼外科主任。尚德延从兰州调来任麻醉科主任。1958年胸科医院集体转业至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尚德延任麻醉科主任,副、正研究员。 1964年,尚德延被邀请赴莫斯科参加深低温学术会议,在会上介绍了中国自己的做法及其理论基础,取得了与会各国代表的赞许。同年还被邀参加波兰全国麻醉学会议并作题为“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和“体外循环与深低温”的学术报告。1966年夏被邀参加巴基斯坦-英联邦联合举办的医学学术会议,报告了题为“心脏直视手术的麻醉和体外循环”的论文,会后受到巴基斯坦总统的接见和宴请。1963年曾被邀赴越南,协助他们开展心血管手术,作过多次学术报告。此后又被派往河内,参加该国党政最高领导人的医疗急救。返京后,为越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的麻醉与体外循环工作进行过多批培养,都取得了优良效果。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尚德延被迫停止各项工作。1970年参加当时高级党、政、军领导的保健急救工作。1972年逐渐恢复工作。开展针麻下心内直视手术和中药麻醉,对洋金花的有效成分进行分析,将其应用于临床,明确了洋金花的有效成分(山莨菪碱)后用中英文发表论文,后此法被国内广泛采用。1970年代后,尚德延从事过一段肺心病的工作,对肺心病心衰的抢救治疗、肺心病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及肺心病的某些呼吸疗法均发表过文章。同时继续进行呼吸功能不全及体外循环各方面的研究,对体外循环下的心肌保护、心脏起搏、循环骤停和心脏复苏及心脏手术时的心脏复苏的研究亦取得了较大成绩。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尚德延继续担任阜外医院麻醉科及麻醉学研究室主任。1956年以来,他曾多次与英、美、法、澳、意、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瑞典等国的心脏内科、心脏外科、麻醉学科教授会晤,交流经验。1978年应澳大利亚卫生部长的邀请前往访问考察。1979年冬应邀赴美各地访问考察,并被授予“国际协作最高水平医学家”证书。1960年代后,他多次参加外科及麻醉学术会议,并多次到全国各地进行讲学,协助工作。 ==人物贡献== 对心血管麻醉的研究 1956年,尚德延到解放军胸科医院工作后,便全身心投入到心血管麻醉的科研和临床中。尚德延重视实验研究,根据临床任务和存在问题,遵循实践-研究-再实践-再研究的方针,使临床工作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1956年成立麻醉科的同时即创建了动物实验室,为开展心脏直视手术、胸部大血管手术和重症肺部手术进行低温麻醉研究,使低温麻醉成功地应用于临床,于1956年开展了首例低温麻醉下的肺手术,1957年开展体表冰浴低温麻醉下的心内直视手术和大血管移植手术,进行了数百例均获得成功。尚德延进行了低温各方面的研究,如研究了常温、低温、深低温下心脏手术的心功能恢复和心脏复苏,低温、深低温的病理生理改变,低温下心室纤颤的预防和治疗,均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些均是中国当时的创举。同时他在受控降压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方面也取得很大成绩。这些对中国心脏外科的发展都有很大贡献,是新中国麻醉学成就的一部分。1957年,尚德延领导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内首次研制成功国产氧化亚氮(笑气),而后将此成果无偿转让给北京氧气厂,不久氧化亚氮正式投产。 体外循环心内手术研究 1958年,尚德延到阜外医院麻醉科工作。除保留动物实验室外,尚德延又在科内建立实验室。麻醉科拥有动物实验室和实验室的,这恐怕是国内第一家。1958年,他与阜外医院外科及北京协和医学院修理工厂合作研制体外循环机,阜外医院麻醉科在尚德延的领导下进行了体外循环动物实验200余次,1959年首次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成功。尚德延除继续研究,不断改进胸心手术麻醉外,还进行了有关体外循环各方面研究。他改进了半身循环的血液动力学,减少了并发症,使之在效果和安全性上均得到提高。在肝素血代用品的研究中,为便利工作,节约用血,改进末梢循环,他在国内首先倡导用构橼酸血、葡萄糖盐水和右旋糖酐代替肝素血,为大量开展体外循环下心脏大血管手术提供了很大方便,并对由此引起的血液学和血液动力学改变进行了相应研究。在体外循环后的重要并发症,特别是有关血液动力学和血化学改变的研究方面,他也取得较丰富的经验,这使体外循环下心内手术期间和手术后的处理都得到了很大改进。尚德延同时进行麻醉下,特别是心脏手术下心率失常及其防治的研究,取得较多经验。他还进行了呼吸功能的研究,对麻醉下呼吸功能的改变和某些麻醉方法对呼吸功能的影响以及正负压呼吸机在胸心手术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严重呼吸功能不全的某些治疗问题,对处理二氧化碳,改善通气换气等问题均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处理方法。1965 年他自行设计试装人工心肺机并开展了动物试验,在人工肺的研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明确了国产人工肺的性能并将其应用于临床。但研究于1966年后被迫中断,到1973年才恢复。他参加了国内各地的试制鉴定工作。尚德延的这些实验和临床研究,对开展中国心脏直视手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人才培养 桃李满天下 尚德延非常重视麻醉专业人才的培养,从1949年回国到兰州工作时,即编写讲义培养了西北地区的麻醉专业人才。1956年到北京工作后,即在胸科医院(今阜外医院)成立麻醉进修班,每年一期,开始培养来自全国的进修医生,又编写了几十万字的麻醉、体外循环、心肺复苏等内容的讲义。从1964年起,共培养了7名研究生。他培养过的进修生和研究生结业后多数担任各地各单位麻醉科的负责人及地区麻醉科学会的领导人,成为新一代麻醉学专家。1988 年中华麻醉学杂志编辑部出版的《中国当代麻醉学家》一书共收录了195位麻醉学家简历,其中约40人曾在尚德延门下学习过。 作为中国现代麻醉学的创始人,尚德延一生都在关注着中国麻醉事业的发展和麻醉科室的建设。1959年,他与谢荣一起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麻醉学方面取得的成就。1962年,尚德延再次通过《中华外科学杂志》麻醉方面的投稿情况分析了中国的麻醉学现状。文化大革命后,尚德延深刻认识到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年来中国麻醉学科取得了巨大成绩和进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很大差距,呼吁中国的麻醉学进行现代化建设。他提出确保手术安全与顺利进行仅是现代麻醉学科的部分内容,麻醉专业还应承担并涉及从急救复苏到生物医学工程,从临床医疗到基础理论研究等多方面的工作。并特别强调麻醉专业干部的培养和专科建制问题。尚德延一直呼吁麻醉科应列为临床科室。但他却没有等到这一天,直到1989年卫生部才下达文件把麻醉科列入一级临床科室。 从20 世纪60 年代起尚德延即担任中华外科学会委员,中国急救研究会顾问,中华外科学杂志、心脏血管疾病杂志编委。文革后,尚德延与其它老一辈麻醉学家一起积极筹备组建中华医学会麻醉学会,创办中华麻醉学杂志,1979 年8 月中哈尔滨举行的第二次全国麻醉学术会议上,中华医学会麻醉学会正式成立,尚德延因其在中国麻醉界的崇高威望当选为中华麻醉学会首任主任委员。1981 年3 月20 日《中华麻醉学杂志》第一卷第一期正式出版发行。尚德延任副主编。 1984 年尚德延因年事日高,身体欠佳,退居二线,担任第二届中华麻醉学会名誉主任委员及阜外医院麻醉研究室主任,但仍老骥伏枥,为中国麻醉学现代化不懈努力,并承担了培养研究生及大量审校和稿件修改的工作。1985 年不幸因病逝世。 人物评价编辑 尚德延平易近人,没有架子,工作中关心下级,不辞劳苦。有一次胸科手术做了近30个小时,大家轮流看台麻醉,尚德延虽身为主任,却总是身临一线,经常劝王伦辉及其他住院医师去休息而自己多干一会。这些都赢得了大家对他的尊敬。 尚德延在国外学习麻醉,回国后创立我国麻醉学科、刻苦专研、勤奋工作,为我国麻醉事业奋斗一生,培养了大批麻醉专业人才,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现代麻醉的发展,尚德延从医的一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现代麻醉学的发展史。 [3] ==主要论著== 尚德延一生写过中英文论文150 余篇,分别刊登在各有关杂志上,并参加了五部著作的编写,内容覆盖面极广,包括外科,一般麻醉,低温、体外循环,心肌保护,呼吸,心肺急救等方方面面,并且涉及了诸多麻醉学的处女地,多数论著达到国家一级水平,对我国麻醉学进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尚德延,周身麻醉时之循环突然停止.中华医学杂志,1951,37 (7):542. 2 尚德延,战伤与交感神经切除术.西北医学杂志,1951,1(5):316. 3 尚德延,战伤麻醉.西北医学杂志,1951,1∶130. 4 尚德延,刘秉华.脊髓麻醉552例经验的初步分析.中华医学杂志,1953,39(4):237. 5 尚德延,王自生.包虫囊肿.中华外科杂志,1955,3(1):28. 6 尚德延,王伦辉等.氯仿、氯乙烷、乙醚在麻醉引导中作用的观察.人民军医,1957,(11):29. 7 尚德延,低温麻醉.人民军医,1957,(7):136. 8 尚德延,野战麻醉和战伤感染.见:吴英恺,赵连璧主编.野战外科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 9 尚德延等,人工低温下预防和治疗心室纤颤的实验与观察.中华外科杂志,1958,6(10):111. 10 尚德延,控制性人工低血压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生理科学进展,1958,2(2):174. 11 尚德延,胡旭东.胸外科患者在麻醉和手术时心律改变的观察和分析.中华外科杂志,1958,7(3):284. 12 尚德延,徐守春,胡旭东等.二尖瓣狭窄之交界分离术的麻醉处理.中华外科杂志,1958,6(10):112. 13 尚德延,低温下心内直视手术期间以动脉血实施冠状动脉持续灌注的实验观察.中华外科杂志,1959,7(12):1175. 14 尚德延,心室纤颤的治疗.中华外科杂志,1959,7(7):663. 15 尚德延,低温下心内直视手术时应用冠状动脉药物灌注的实验观察.中华外科杂志,1959,7(12):1172. 16 尚德延,控制性人工低血压在手术中的应用(100例临床分析).军事医学杂志,1959,(2):119. 17 尚德延,新中国麻醉学的成就.中华外科杂志,1959,7(9):848. ==参考资料== {{reflist}}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尚德延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