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8.111.2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尤利西斯号 的原始碼
←
尤利西斯号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尤利西斯号.jpg|350px|缩略图|右|[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images/attachement/jpg/site1/20080223/0013729e4614092a274d04.jpg 原图链接][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2008-02/23/content_6479131.htm 来自 中国日报网站环球在线 的图片]]] '''尤利西斯号'''(英语:Ulysses)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欧洲空间局]](ESA)联合研制的一颗[[太阳探测器]],以[[希腊神话]]中智勇双全的奥德修斯的拉丁文名字命名,目的是研究太阳的性质,加深对[[太阳风]]、太阳极区以及[[行星际磁场]]等方面的了解<ref>[https://www.sohu.com/a/383193468_772926 太阳先驱:尤利西斯号 ],搜狐,2020-03-26</ref>。 ==历史== 尤利西斯号探测器于1990年10月6日在[[卡纳维拉尔角]]由[[发现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探测器的控制中心位于[[美国宇航局]]的喷气推进实验室。 尤利西斯号探测器发射时重370千克,主体是箱式机构,长、宽、高分别为3米、3.3米和2米,安装有一个指向[[地球]]的1.65米直径的碟型[[高增益天线]](HGA),用于和地面的通讯联络。探测器在飞行的同时围绕天线的轴线进行旋转。除此之外还有一个5.6米长的径向悬臂(RB),上面安装有一台三轴伸展螺旋磁强计、一台电磁导航[[磁强计]]和一台磁力磁向测量仪。它们都安装在远离探测器的地方,为的是避免干扰。在自转轴上、与高增益天线相反的方向还装有一个7.5米长的单极天线。仪器由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生器供电。 尤利西斯号探测器目标之一是探测太阳的极区,其轨道与[[黄道面]]成几乎垂直的倾角。为了到达这样一条轨道上,探测器首先于1992年2月8日接近木星,借助木星的引力调整到太阳极轨上,开始向太阳的高纬度地区飞行。1994年6月26日,尤利西斯号第一次接近太阳南极,并于同年9月13日到达太阳南纬最高点80.2度。1995年3月到达距离太阳1.93亿千米的[[近日点]],同年6月19日第一次通过太阳北极。1994年-1995年太阳正处于第22活动周期的宁静期。1996年5月1日,尤利西斯号穿越了[[百武彗星]]的尾巴,分析了它的[[化学]]成分,发现其尾巴的长度至少有3.8[[天文单位]]。2000年11月27日,尤利西斯再次通过太阳南极地区,2001年9月到12月通过北极地区。当时太阳正处于第23活动周期的高峰时期,尤利西斯号对其进行了大量的观测。2004 穿越另一颗彗星 C/1999 T1 , 2007年2月7日,尤利西斯号探测器第三次通过了太阳南极地区,2007 越了第三颗彗星 C/2006 P1 (McNaught) 的尾巴 。 尤利西斯号探测器对太阳极区的[[冕洞]]进行了观测,探测到了高纬度的辐射暴,这是先前人们未预料到的。此外,尤利西斯号没有在两极地区发现预想中的[[宇宙射线]],给[[天文学家]]们提出了新的课题。此外,尤利西斯号还发现了太阳的南北极温度略有不同的证据<ref>[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77221&do=blog&id=1003896 尤利西斯号-太阳极点探测器 ],科学网,2016-9-20</ref>。 ==视频== ==<center> 旅行者2号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终于回来了!宇宙遨游42年,“旅行者2号”带回了最新数据</center> <center>{{#iDisplay:m30181bj0xp|560|390|qq}}</center> <center>伽利略号捕获到的珍贵画面!苏梅克列维彗星坠入木星发生大爆炸!</center> <center>{{#iDisplay:a0935ey3tag|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320 天文學總論]]
返回「
尤利西斯号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