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3.58.161.21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山苕行 的原始碼
←
山苕行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img-qn-2.51miz.com/Element/00/18/34/69/21cf88b9_E183469_7dad48e3.png!/quality/90/unsharp/true/compress/true/format/png/fh/320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51miz.com/so-sucai/1909685/p_18/ 来自 觅知网 的图片]</small> |} 《'''山苕行'''》是宋末元初[[文学家]]戴表元的作品之一。 戴表元(1244—1310年),字帅初,一字曾伯,自号剡源先生,溪口镇榆林村人。五六岁从父学诗文,多有奇句,稍长就塾师习辞赋。师从曾任南宋[[礼部尚书]]<ref>[http://www.qulishi.com/article/201902/320802.html 礼部尚书的权力到底有多大?在六部中排名如何],趣历史网,2019-02-27</ref>的[[王应麟]]和[[舒岳祥]]等一代文学师表。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中[[进士]],被授予迪功郎、建康府教授等职。其所著有《剡源集》30卷和佚文6卷。 <center>山苕行</center> {{Cquote| 苕花如云色如雪,万垄千溪看不绝。 风吹日炙自鲜明,弃在空云谁爱悦。 遭逢偶入山人手,缚作蓬菘扫尘帚。 髯疏发落已萧然,时对西风一回首。 人间贵贱不须论,此物古来从至尊。 犹胜长抛霜露里,秋虫野燐愁枯根。 |[南宋]戴表元}} ==后世评价== 《元史》言其于至元、大德间,在东南一带“以文章大家名重一时”。清永瑢、[[纪昀]]主编的《四库全书提要》言其:“学博而肆,文清深雅洁,化腐朽为神奇,蓄而始发。”诚然,他的记、序一类散文,笔调清新流畅,看似和[[欧阳修]]等人的风格相近,却没有偏爱说理的毛病。如《送张叔夏西游序》,记词人[[张炎]]少年时代作为贵游公子的翩翩风姿,和中年漂泊潦倒的境遇,以及酒中高歌、忘怀穷达的神态,文辞简洁而传神,感情亲切自然。其他如《寒光亭记》《清峙轩记》《秋山记》等,完全立足于人生的真实体验,应该说是[[文学]]的进步。 其诗则力变宋诗积习,风致近晚唐。戴表元深谙宋代诗风的弊端所在,大声疾呼革除其弊,特别是对[[理学]]和[[科举制度]]破坏文学艺术的现象,反复加以揭露和抨击。[[袁桷]]<ref>[https://new.qq.com/rain/a/20210802a015vk00 文人袁桷袁桷小传,主张朱陆合流,并主张实学],腾讯网,2021-08-02</ref>《戴先生墓志铭》说他“力言后宋百五十余年理学兴而文艺绝”。如他的《方使君诗序》记南宋末都城临安士人的风气:“当是时,诸贤高谈性命,其次不过驰骛于竿牍俳谐、场屋破碎之文,以随时悦俗,无有肯以诗为事者。”这在理学盛行的当时很是难能可贵。 故国之思是他诗歌的一个着眼点。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中称:戴帅初湖上赠歌者一绝,有故国之思焉:“牡丹红豆艳春天,檀板朱丝锦色笺。头白江南一樽酒,无人知是[[李龟年]]。”好一句“无人知是李龟年”!恰是一声长叹,茶冷月寒,有无尽哀思。同时,与其后期隐逸生活相连,其志趣清雅的山水田园诗则占有相当部分。而最为人称道的当属那些搭着时代脉搏跳动、可称之为“史诗”的诗篇——从《剡民饥》到《夜寒行》《采藤行》,以及《江行杂书》《南山下行》等,均以犀利的笔锋揭露了当时的黑暗现实,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下层人民饱受[[徭役]]、战乱之苦的悲惨境遇。 ==视频== ===<center> 山苕行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0331-005 初一年级历史 元朝的统治</center> <center>{{#iDisplay:f0942wb6x5z|560|390|qq}}</center> <center>钱大昕评论《元史》</center> <center>{{#iDisplay:b3267vj8vfc|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quote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山苕行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