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10.10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岳飞传小说 的原始碼
←
岳飞传小说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岳飞传.jpg|缩略图|[ https://pic.baike.soso.com/p/20130726/20130726170336-2130413875.jpg 原图连接][https://baike.sogou.com/v531871.htm?fromTitle=岳飞传 图片来源于]岳飞传]] '''《岳飞传》'''是由谭数辉编写的通俗小说,于2009年首次出版。 该书主要讲述了一代民族英雄岳飞,从一个贫家之子成长为一代名将,从精忠报国,到最后含冤屈死的悲壮生平。许多读者耳熟能详的精彩故事如“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牛皋校场私抢状元”“韩夫人击鼓战金山”等,书中皆有生动地讲述。作者希望通过此书能让青少年读者们充分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生命的真谛。 ==内容简介== 岳飞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典范。 岳飞是[[杰出]]的爱国将领,为国家民族建立了卓越功勋。他出生于北部中国的普通农民家庭,代表着苦难中的人民,怀着保卫乡邦、敉平祸患、拯救万千苦难同胞的强烈愿望,而毕生奋斗于酷烈的战场。岳飞被民族败类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他的生平事迹与言论精神一度被有意掩埋。其后的几个世纪中,撰述者继起,却难免虚夸蹈袭之误。《岳飞传》为作者研究宋代人物之力作,也是综括研究两宋之际政治军事的重要史著。此书初版于1945年抗战胜利之日,后经两度大幅增订修改,再版于1983年。书中准确地勾画出岳飞生活的时代轮廓,真切地描述了岳飞的事功、形象和丰采、思想和情操,并且对于这一彪炳史册的历史人物作出了公允评价。凡此种种,皆反映出作者的“考索之功”与“独断之学”,得到学界“以非凡之史才,写一流之史书”(周一良语)的高度称誉。 《岳飞传》汇聚英雄群像,弘扬传统文化。孩子们之所以喜爱《岳飞传》,是因为它展现了一代抗金英雄岳飞精忠报国、壮志未酬的英雄气概。还有岳飞那篇千古绝唱[[《满江红》]],其中有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ref>[https://baike.sogou.com/v531871.htm?fromTitle=%E5%B2%B3%E9%A3%9E%E4%BC%A0]</ref> ==岳飞简介== 人物姓名:岳飞 (1103~1141) 人物国别:中国 [[军事家]] 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岳飞父岳和,母姚氏,世代务农。岳飞青少年时先后向周同、陈广学习射箭、枪技,成为全县武艺最高强的人,但因家境贫困,后到相州(今安阳),“为韩魏公(琦)家庄客,耕种为生”。19岁时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同年,金军攻破开封,俘获了徽、钦二帝,北宋王朝灭亡。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赵构登基,是为高宗,迁都临安,建立南宋。岳飞上书高宗,要求收复失地,被革职。岳飞遂改投河北都统张所,任中军统领,在太行山一带抗击金军,屡建战功。后复归东京留守宗泽,以战功转武功郎。宗泽死后,从继任东京留守杜充守开封。 建炎三年(1129年),金将[[兀术]]率金军再次南侵,[[杜充]]率军弃[[开封]]南逃,岳飞无奈随之南下。是年秋,兀术继续南侵,改任建康(今江苏南京)留守的杜充不战而降。金军得以渡过[[长江]]天险,很快就攻下[[临安]]、越州(今绍兴)、明洲等地,[[高宗]]被迫流亡海上。岳飞率孤军坚持敌后作战。他先在广德攻击金军后卫,六战六捷。又在金军进攻常州时,率部驰援,四战四胜。次年,岳飞在牛头山设伏,大破金兀术,收复建康,金军被迫北撤。从此,岳飞威名传遍大江南北,声震河朔。七月,岳飞升任通州镇抚使兼知[[泰州]],拥有人马万余,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劲旅“岳家军”。 绍兴三年,岳飞因剿灭[[李成]]、张用等“军贼游寇”,得高宗奖“精忠岳飞”的锦旗。次年四月,岳飞挥师北上,击破金傀儡伪齐军,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岳飞也因功升任清远军节度使。同年十二月,岳飞又败金兵于庐州(今安徽合肥),金兵被迫北还。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率军镇压了杨么起义军,从中收编了五、六万精兵,使“岳家军”实力大增。 绍兴六年,岳飞再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状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绍兴七年,岳飞升为太尉。他屡次建议高宗兴师北伐,一举收复[[]]中原,但都为高宗所拒绝。绍兴九年(1119年),高宗和秦桧与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纳贡。这使岳飞不胜愤懑,上表要求“解罢兵务,退处林泉”,以示抗议。次年,兀术撕毁和约,再次大举南侵。岳飞奉命出兵反击。相继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大破金军精锐铁骑兵“铁浮图”和“拐子马”,乘胜进占朱仙镇,距开封仅四十五里。兀术被迫退守开封,金军士气沮丧,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不敢出战。 在朱仙镇,岳飞招兵买马,连络河北义军,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直捣黄龙府。他激动地对诸将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这时高宗和秦桧却一心求和,连发十二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岳飞抑制不住内心的悲奋,仰天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他壮志难酬,只好挥泪班师。 岳飞回临安后,即被解除兵权,任枢密副使。绍兴十一年八月,高宗和秦桧派人向金求和,金兀术要求“必杀飞,始可和”。秦桧乃诬岳飞谋反,将其下狱。绍兴十一年(114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是年岳飞仅三十九岁。其子岳云及部将张宪也同时被害。宁宗时,岳飞得以昭雪,被追封鄂王。 岳飞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略”著称。在其戎马生涯中,他亲自参与指挥了126仗,未尝一败,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 岳飞无专门军事著作遗留,其军事思想,治军方略,散见于书启、奏章、诗词等。后人将岳飞的文章、诗词编成《岳武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 ==图书目录== 第一回 小岳飞险世遇贵人/6 第二回 岳飞偶题幸结严师/10 第三回 沥泉打怪得蘸金枪/13 第四回 岳飞试箭喜获姻缘/17 第五回 岳飞悼父喜结牛皋/21 第六回 五飞虎应试戏洪先/28 第七回 遇伯乐牛皋抢状元/32 第八回 生死状枪挑小梁王/42 第九回 路遇施全金国入寇/49 第十回 奸臣邦昌暗送社稷/55 第十一回 岳飞报国背刺精忠/61 第十二回 吉青归附初战立劲/68 第十三回 奸相假诏残害忠良/77 第十四回 兄弟重聚战爱华山/85 第十五回 黑福将败金获姻缘/93 第十六回 牛皋催粮喜结三兄/102 第十七回 两营大战高宠坠马/111 第十八回 岳云保家义结关铃/118 第十九回 岳云赎罪杀金弹子/126 第二十回 黄天荡再挫金兀术/133 第二十一回 秦桧夫妻卖国求荣/141 第二十二回 金兵再犯三度遭挫/147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900_藝術總論]] 第二十三回 加罪莫须有害忠良/154 参考资料: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岳飞传小说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