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0.110.4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崑崙岰古道 的原始碼
←
崑崙岰古道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崑崙岰古道'''<br><img src="https://2.bp.blogspot.com/-Nib-wSeKSsY/VsLCHc7dDjI/AAAAAAAB5wc/zT2Xk0BIWbQ/s1600/IMGP8246.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guan16.blogspot.com/2006/10/01.html 圖片來自blogspot]</small> |} '''崑崙岰古道'''又可稱為「崑崙凹古道」為一條位於[[臺灣]]南部的[[古道]],原為[[排灣族]]與[[卑南族]]部落的傳統貿易路線。在臺灣[[清領時期]]末期,於1874年被開闢為正式道路,是[[福建]][[海防大臣]][[沈葆禎]][[開山撫番]]政策中最早完成的一條撫番道路。古道總長約105[[公里]],路線起自[[屏東縣]][[來義]],翻越[[中央山脈]],至[[臺東縣]][[金崙]],橫跨[[海拔]]高度約在 200[[公尺]]到 2068 公尺之間。<ref name="《台灣的古道》 "> 《台灣的古道》,遠足文化,出版日期:民國91年5月 ISBN 9868015421</ref>,崑崙岰古道為清末「開山撫番」古道中、南路的一條古道,南路前前後後共完成5條從屏東通往臺東的古道,起點為屏東縣來義鄉古樓村,終點為金峰鄉金崙,全長約101公里,由海防同知袁聞柝所開的「赤山、卑南古道」,以及總兵張其光所開的「射寮、卑南古道」為兩條最早開闢的南路。 == 歷史沿革 == 崑崙坳古道原為居住於東西部的排灣族與卑南族,因姻親關係、親人往來所走出的一條山徑。清同治13年(西元1874年)爆發牡丹社事件後,清朝決定於台灣開發北、中、南三條撫番道路。崑崙坳古道則是南段的撫番道路,由袁聞負責帶隊開鑿,由於本為排灣族與卑南族的「姻親道路」的關係,原住民願意提供人力支援,開工的時間比八通關古道早一年,名副其實為台灣最早的撫番道路,亦是第一條拓建姻親道為官道的範例。經歷124年的歲月摧殘,除了少數當年清兵駐紮營盤的附近路段外,原本6公尺寬的道路和上下陡坡舖設的石階,早已湮沒於樹叢林間,難以尋覓。 崑崙坳古道海拔介於200公尺~2,068公尺之間,植物種類主要有[[筆筒樹]]、[[楓香]]等,此外該地區的[[穗花杉]]為瀕臨絕滅的國寶級台灣特有種植物。當地環境適合各類動物棲息,故分布於此區段的動物資源豐富,動物種類包括有魚類,如金崙溪中的苦花;哺乳類動物,如[[台灣獼猴]]、[[台灣野豬]]、[[華南鼬鼠]]、[[鼬獾]]、[[白鼻心]]、白面鼯鼠、赤腹松等﹔鳥類,如[[台灣藍鵲]]、[[藍腹鷴]]、[[樹鵲]]、[[橿鳥]]、[[五色鳥]]、[[白耳畫眉]]、[[冠羽畫眉]]﹔爬蟲類,如赤尾青竹絲、過山刀與白梅花蛇;兩生類,如小雨蛙、盤谷蟾蜍、褐樹蛙及[[莫氏樹蛙]]等。 崑崙坳古道最早是居住於臺灣西南部原住民族[[排灣族]]古樓社、來義社與東部排灣族、[[卑南族]][[聯姻]]的山徑,也是過去排灣族古樓社族人在山中獵捕[[動物]]、採集藥材,送至臺東與其他部落進行交易,換一些民生用品、[[鹽巴]]、衣服等物資的商業道路,當時原住民族人將此道路稱之為 Rinipungan,而舊古樓社的[[頭目]]家系之一曾經沿著這條山徑,遷徙至東部的臺東縣[[達仁鄉]][[土板村]]。<ref name="魯凱族對外古道 崑崙岰古道 ">{{cite web |url=http://rukai.loxa.edu.tw/menu/line.htm |title=魯凱族對外古道 崑崙岰古道 |accessdate=2015-05-29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40911015933/http://rukai.loxa.edu.tw/menu/line.htm |archivedate=2004-09-11 }}</ref><ref name="典藏臺灣 郭純良耆老訪談(古樓舊古道) ">{{cite web |url=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45/b9/35.html |title=典藏臺灣 郭純良耆老訪談(古樓舊古道) | accessdate=2015-05-29}}</ref> === 清治時期 === 在[[臺灣清治時期]],清[[同治]]十年(1871年),當時的[[鳳山縣 (臺灣)|鳳山縣]]南側發生[[八瑤灣事件]],事件第三年,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派兵討伐牡丹社[[原住民]],是為[[牡丹社事件]],清廷即賠款 50 萬兩讓日本撤軍而結束該事件。爾後清廷開始積極治臺,負責處理[[牡丹社事件]]的[[福建]][[海防大臣]][[沈葆禎]],擬訂[[開山撫番]]政策。利用清軍的力量,分北、中、南三路進行山區開路。其中南路部分由擔任[[海防同知]]的[[袁聞坼]]負責開通。<ref name="《台灣的古道》 "/> 袁聞坼為開通此路,特地前往臺東[[縱谷]]進行考察,雖然,當時袁聞坼認為最佳的方案是從西部向東部打通,然而因當時居於東部的原住民族卑南族與排灣族與西部的排灣族之間有姻親關係故積極配合道路的開通,因此袁聞坼最終選擇由原住民協助來開通此路。<ref name="《台灣的古道》 "/> 同治十三年(1874年) 7 月,袁聞坼從赤山開路,8 月由赤山開路至雙溪口,9 月開路並進紮至崑崙坳,10 月開路並進紮至諸也葛社,11 月開路抵達臺東縱谷,道路工程全線完工。起點由[[鳳山郡城]](今[[高雄市]][[鳳山區]])經中央山脈至終點[[卑南]]覓(今臺東縣),全長約 105 公里,路寬約 6 公尺。由於該路的工程比中路的[[八通關古道]]要早一年動工,也是北、中、南三路中最早完工的撫番道路,故南路是臺灣名副其實最早的撫番道路,當時該條道路稱之為'''赤山卑南道'''。<ref>{{cite web |url=http://memory.ncl.edu.tw/tm_cgi/hypage.cgi?HYPAGE=toolbox_event_detail.hpg&subject_name=%E8%87%BA%E7%81%A3%E5%A4%A7%E4%BA%8B%E8%A8%98%E8%A6%81&subject_url=toolbox_event.hpg&project_id=dailynews&dtd_id=20&xml_id=0000390013 |title=臺灣記憶 臺東縣史‧大事篇(上冊) | accessdate=2015-05-29}}</ref><ref name="《台灣的古道》 "/> === 日治時期 === [[甲午戰爭]]清廷戰敗後,臺灣割讓給日本進入[[台灣日治時期|日治時期]],當時[[日本人]]接管清廷修築的南路,重新修築成能夠運送砲車的戰備通道與理番道路並以道路起點排灣族古樓社音譯而命名為崑崙坳古道。<ref name="典藏臺灣 郭純良耆老訪談(古樓舊古道) "/> === 中華民國時期 === [[臺灣戰後時期|戰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後崑崙坳古道便廢棄使用,僅將古道西段改為現今的來義林道,其餘來義至金崙約 40 多公里的山區路段,除了少數當年清兵駐紮營盤的路段外,原本 6 公尺寬的道路和上下陡坡舖設的石階,已湮沒於樹叢林間並未加以維護。<ref>{{cite web |url=http://ptdoc.aeweb.com.tw/article-detail.asp?item=6&doc_id=769 |title=屏東縣數位機會中心 崑崙岰古道 | accessdate=2015-05-29}}</ref><ref> 《聯合報 崑崙坳古道 四天午後暴雨試煉》 劉峻谷,聯合報,出刊日期:2002/09/06</ref> [[臺灣省政府]]曾計畫興建[[國道5號]][[南橫高速公路]]時穿越此處的山脈,然而現今環保意識抬頭以及[[大武山自然保留區]]的設置,目前已擱置貫通隧道之計畫。<ref name="魯凱族對外古道 崑崙岰古道 "/> ==環境現況說明== * 地理區位: 崑崙坳古道西起屏東縣來義鄉古樓村,經台東縣[[金峰鄉]],東至台東縣[[太麻里鄉]][[金崙村]]。步道位於原住民部落,西與山地門(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瑪家、霧台、好 茶等;東與金峰、土板(排灣族竹竿祭)、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等形成「原」味十足的旅遊線動線。 * 交通方式:由西側進入崑崙坳古道登山健行之遊客,可經由屏東都會生活圈出發,由台1線接屏185縣道(沿山公路)、轉屏110鄉道,經古樓、轉來義林道至12公里處登山口進入古道。由東側進入崑崙坳古道登山健行之遊客,可由台東都會生活圈出發,由台9線([[南迴公路]])經金崙轉東66鄉道,接產業道路至歷坵登山口進入古道。 * 環境現況:步道西側部分,185縣道為路寬約7-8m之雙向車道,路況良好。沿途岔路繁多,缺乏明顯且正確的指示系統。而屏東縣[[來義鄉]]的來義與義林,是兩個極有特色之社區部落,社區中適切運用圖騰藝術、強烈表現出部落色彩,可見其原住民文化氣息相當濃厚。尤其是位於義林大橋鄰近的義林社區公園,是勞委會永續就業工程計畫下所補助設置的社區公園,其交通便利、幅員亦尚稱寬廣,未來如可結合設置轉運諮詢中心,將可發揮極佳的服務功能。另外在接近動線方面,[[來義林道]]在9公里前有多處崩塌,之後路段則是部分過陡造成車行不易的情況,應予留意。而東側部分,台9線沿途景色優美且串聯多處遊憩景點,路況十分平整良好。 == 資料來源 == {{Reflist}} [[Category:992 旅遊;觀光]]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崑崙岰古道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