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141.2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川白芷 的原始碼
←
川白芷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川白芷</big> ''' |- | [[File:U=2904920583,479634419&fm=26&gp=0.jpg|缩略图|居中|[https://ss2.bdstatic.com/70cFvnSh_Q1YnxGkpoWK1HF6hhy/it/u=2904920583,479634419&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undefined&tn=baiduimagedetail&ipn=d&word=%E5%B7%9D%E7%99%BD%E8%8A%B7&step_word=&ie=utf-8&in=&cl=2&lm=-1&st=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cs=2904920583,479634419&os=600340710,2958110677&simid=26490251,522084738&pn=0&rn=1&di=3630&ln=996&fr=&fmq=1603248879909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0,0&istype=0&ist=&jit=&bdtype=0&spn=0&pi=0&gsm=0&objurl=http%3A%2F%2Fc.hiphotos.baidu.com%2Fbaike%2Fw%253D268%2Fsign%3D24090e04afaf2eddd4f14eefb5100102%2F2cf5e0fe9925bc310e60719a5ddf8db1cb1370f6.jpg&rpstart=0&rpnum=0&adpicid=0&force=undefined&ctd=1603248890961^3_1263X577%1来自 百度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川白芷,[[四川]]省遂宁市的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川白芷为一常用[[中药]],有祛风,燥湿,消肿,止痛。[[主治头]]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癣。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收载的458个成方制剂中,有43个含有白芷,占所载成方总数的94%。 遂宁素称“[[中国白芷之乡]]”,是川白芷的道地产区,有着传统栽培历史。 2008年12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川白芷”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基本信息== *中文名;川白芷 *产地范围;四川省遂宁市 *品质特点;棕色油点明显,香气浓郁 *地理标志;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批准文号;国家质检总局2008年第141号公告 *实施时间;2008年12月24日 ==形态特征== 川白芷根呈长圆锥形,条粗壮,体重,质坚实,断面的放射状纹理及棕色油点明显,[[香气]]浓郁。 川白芷是伞形科[[植物]]杭白芷: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1.5米。根长圆锥形,上部近方形,表面灰棕色,有多数较大的皮孔样横向突起,略排列成数纵行,质硬较重,断面白色,粉性大,有分枝,径3-5厘米,径及叶鞘多为黄绿色,有浓烈气味。茎基部径2-5厘米,有时可达7-8厘米,中空,有纵长[[沟纹]]。 基生叶一回羽状分裂,有长柄,[[叶柄]]下部有管状抱茎边缘膜质的叶鞘;茎上部叶二至三回羽状分裂,叶片轮廓为卵形至三角形,长15-30厘米,宽10-25厘米,叶柄长至15厘米,下部为囊状膨大的膜质叶鞘,无毛或稀有毛,常带紫色;末回裂片长圆形,卵形或线状披针形,多无柄,长2.5-7厘米,宽1-2.5厘米,急尖,边缘有不规则的白色[[软骨质]]粗锯齿,具短尖头,基部两侧常不等大,沿叶轴下延成翅状;[[花序]]下方的叶简化成无叶的、显著膨大的[[囊状叶]]鞘,外面无毛。 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直径10-30厘米,花序梗长5-20厘米,[[花序梗]]、伞辐和花柄均有短糙毛;伞辐18-40,中央主伞有时伞辐多至70;总苞片通常缺或有1-2,成长卵形膨大的鞘;[[小总苞片]]5-10余,线状披针形,膜质,花白色;无萼齿;[[花瓣]]倒卵形,顶端内曲成凹头状;[[子房]]无毛或有短毛;花柱比短圆锥状的花柱基长2倍。果实长圆形至卵圆形,黄棕色,有时带紫色,长4-7毫米,宽4-6毫米,无毛,背棱扁,厚而钝圆,近海绵质,远较棱槽为宽,侧棱翅状,较果体狭;棱槽中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 花期7-8月,果期8-9月。 ==药用药理== 根入药,能祛风,散湿,[[排脓]],生肌止痛;主治风寒感冒,前额头痛,[[鼻窦炎]],[[牙痛]],痔漏、便血、[[白带]]、痈疖肿毒、烧伤等症。 1:10川白芷水煎剂对[[大肠]]、宋内氏痢疾、[[伤寒]]、副伤寒、霍乱等有抑制作用。对人造结核有抑制作用。水浸液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等致病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产地环境== 遂宁产区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涪江纵流而过,涪江灰棕冲积物风化发育成的沙土和油沙土土壤及当地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形成了遂宁桂花至[[龙凤]]一带沿江两岸特殊的生态[[环境]],其[[土壤]]、气候非常适宜白芷的生长。 遂宁地质构造简单,褶皱平缓。地貌类型单一,属中生代侏罗纪岩层,经流水侵蚀、切割、堆积形成的侵蚀丘陵地貌。丘陵约占全市总面积的70%,河谷、台阶地占25%,低山占5%,海拔高度在300~600米之间。全境的岩层,下部以石灰岩为主,上部以紫红色[[沙土]]、泥岩为主。所以,遂宁地区又被称为“红土地”。 ==历史溯源== 四川遂宁在[[明代]](1368年~1644年)由杭州的杭白芷引种栽培而形成道地[[药材]]。2004年王梦月实地调查证实四川安岳、南充、达县等地分别在1956年、1958年、1966年从遂宁引种白芷在当地[[栽]]培,成为[[川白芷]]的主产地。 ==生产情况== 遂宁素称“中国白芷之乡”,是川白芷的道地产区,有着传统栽培[[历史]],其商品量大、质优,销[[中国]]内地市场外,还远销香港、日本、东南亚及欧美等地。截止到2008年,川白芷产量3000~4000吨。川白芷GAP基地与2006年6月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AP认证。 ==产品荣誉== 2006年“川白芷GAP”项目通过国家[[认证]],属国家级认证的白芷生产基地,其科技成果居国际先进水平,项目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8年12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川白芷”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ref>[https://new.qq.com/omn/20200416/20200416A04B0900.html 川白芷历史考证及当前资源现状”],腾讯, 2018-08-19</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川白芷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