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3.210.8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工业互联网 的原始碼
←
工业互联网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工业互联网1.jpg|缩略图|右|2019工业互联网峰会 [http://www.cinn.cn/gyrj/201902/W020190227370095124368.jpg 原图链接]]] [[File:工业互联网2.jpg|缩略图|工业互联网全景图 [http://img1.iyiou.com/Editor/image/20171204/1512369091303253.jpeg 原图链接]]] '''工业互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是全球[[工业系统]]与高级计算、分析、感应技术以及[[互联网]]连接融合的结果。 工业互联网通过智能机器间的连接并最终将人机连接,结合软件和[[大数据分析]],重构全球工业、激发生产力,让世界更美好、更快速、更安全、更清洁且更经济。中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落户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五大城市。*<ref>{{ cite web | url=http://www.cac.gov.cn/2018-12/02/c_1123794378.htm | title=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重庆)在渝启动 | author=于宏通、何宗渝 | date=2018年12月02日 | language=中文 | accessdate=23 三月 2020 }}</ref> 2018年7月,信息化部印发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指南》和《工业互联网平台评价方法》。*<ref>{{ cite web | url=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7/25/c_1123172389.htm | title=工业互联网起步,政策助力破瓶颈 | author=新华网 | date=2018-07-25 | language=中文 | accessdate=23 三月 2020 }}</ref>2019年1月18日,工信部已印发《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及推广指南》。3月,“工业互联网”成为“热词”并写入《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定义== 工业互联网是开放、全球化的网络,将人、数据和机器连接起来,属于泛互联网的目录分类,是全球工业系统与高级计算、分析、传感技术及互联网的高度融合。 工业互联网的概念最早由通用电气于2012年提出,随后美国五家行业龙头企业联手组建了工业互联网联盟(IIC),将这一概念大力推广开来。除了通用电气这样的制造业巨头,加入该联盟的还有IBM、思科、英特尔和AT&T等IT企业。*<ref>{{ cite web | url=http://www.gov.cn/zhuanti/2016-05/13/content_5072984.htm | title=落子“工业互联网” 美国工业4.0着眼“软”实力 | author= | date=2016-05-13 | language=中文 | accessdate=23 三月 2020 }}</ref> 工业互联网的本质和核心是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紧密地连接融合起来。可以帮助制造业拉长产业链,形成跨设备、跨系统、跨厂区、跨地区的互联互通,从而提高效率,推动整个制造服务体系智能化。还有利于推动制造业融通发展,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跨越发展,使工业经济各种要素资源能够高效共享。*<ref>{{ cite web | url=http://www.gov.cn/xinwen/2019-03/19/content_5374897.htm?_zbs_baidu_bk | title=工业互联网究竟是怎样一张“网” | author= | date=2019-03-19 | language=中文 | accessdate=23 三月 2020 }}</ref> 国家顶级节点是整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核心环节,是支撑工业万物互联互通的神经枢纽。按照工信部统一规划和部署,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落户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五大城市。 ==联盟== 工业互联网联盟采用开放成员制,致力于发展一个“通用蓝图”,使各个厂商设备之间可以实现数据共享。该蓝图的标准不仅涉及Internet网络协议,还包括诸如IT系统中数据的存储容量、互连和非互连设备的功率大小、数据流量控制等指标。其目的在于通过制定通用标准,打破技术壁垒,利用互联网激活传统工业过程,更好地促进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融合。*<ref>{{ cite web | url=http://www.gov.cn/zhuanti/2016-05/13/content_5072984.htm | title=落子“工业互联网” 美国工业4.0着眼“软”实力 | author= | date=2016-05-13 | language=中文 | accessdate=23 三月 2020 }}</ref> ==目标== 工业互联网的目标是升级那些关键的工业领域。*<ref>{{ cite web | url=http://tech.sina.com.cn/i/2013-06-19/03148454526.shtml | title=通用电气与亚马逊合作创建工业互联网 | author=新浪科技 | date=2013年06月19日 | language=中文 | accessdate=23 三月 2020 }}</ref> 2019年1月18日,工信部已印发《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及推广指南》,明确提出以构筑支撑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互联互通的网络基础设施为目标,着力打造工业互联网标杆网络、创新网络应用,规范发展秩序,加快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到2020年,形成相对完善的工业互联网网络顶层设计。*<ref>{{ cite web | url=http://www.gov.cn/xinwen/2019-01/18/content_5359021.htm | title=2020年我国将形成相对完善的工业互联网网络顶层设计 | author=新华社记者 张辛欣 | date=2019-01-18 | language=中文 | accessdate=23 三月 2020 }}</ref> ==内容== 2013年6月,GE提出了工业互联网革命(Industrial Internet Revolution),伊梅尔特在其演讲中称,一个开放、全球化的网络,将人、数据和机器连接起来。工业互联网的目标是升级那些关键的工业领域。如今在全世界有数百万种机器设备,从简单的电动摩托到高尖端的MRI(核磁共振成像)机器。有数万种复杂机械的集群,从发电的电厂到运输的飞机。 通用电气提出的“工业互联网”与德国明确提出的“工业4.0 战略”有异曲同工之妙,被称为美国版工业4.0。无论是GE 2012年提出的“工业互联网”,德国2013年提出的“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其核心都是通过数字化的转型,提高制造业的水平。 工业互联网将整合两大革命性转变之优势:其一是工业革命,伴随着工业革命,出现了无数台机器、设备、机组和工作站;其二则是更为强大的网络革命,在其影响之下,计算、信息与通讯系统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事实上,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国内一直都有,而非仅仅是舶来品。*<ref>{{ cite web | url=http://news.163.com/13/0820/14/96NS03CJ00014Q4P.html | title=什么是工业互联网? | author= | date=2013-08-20 | language=中文 | accessdate=23 三月 2020 }}</ref> 伴随着这样的发展,三种元素逐渐融合,充分体现出工业互联网之精髓: 智能机器:以崭新的方法将现实世界中的机器、设备、团队和网络通过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和软件应用程序连接起来。 高级分析:使用基于物理的分析法、预测算法、自动化和材料科学,电气工程及其他关键学科的深厚专业知识来理解机器与大型系统的运作方式。 工作人员:建立员工之间的实时连接,连接各种工作场所的人员,以支持更为智能的设计、操作、维护以及高质量的服务与安全保障。 将这些元素融合起来,将为企业与经济体提供新的机遇。例如,传统的统计方法采用历史数据收集技术,这种方式通常将数据、分析和决策分隔开来。伴随着先进的系统监控和信息技术成本的下降,工作能力大大提高,实时数据处理的规模得以大大提升,高频率的实时数据为系统操作提供全新视野。机器分析则为分析流程开辟新维度,各种物理方式之结合、行业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信息流的自动化与预测能力相互结合可与现有的整套“大数据”工具联手合作。最终,工业互联网将涵盖传统方式与新的混合方式,通过先进的特定行业分析,充分利用历史与实时数据。 工业互联网是指全球工业系统与高级计算、分析、感应技术以及互联网连接融合的结果。它通过智能机器 间的连接并最终将人机连接,结合软件和大数据分析,重构全球工业、激发生产力,让世界更美好、更快速、更安全、更清洁且更经济。 ==实质== 首先是全面互联,在全面互联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流动和分析,形成智能化变革,形成新的模式和新的业态。互联是基础,工业互联网是工业系统的各种元素互联起来,无论是机器、人还是系统。 互联解决了通信的基本,更重要的是数据端到端的流动,跨系统的流动,在数据流动技术上充分分析、建模。伯特认为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是在互联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流动和分析,形成新的模式和新的业态。 这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理,比现在的互联网更强调数据,更强调充分的连接,更强调数据的流动和集成以及分析和建模,这和互联网是有所不同的。工业互联网的本质是要有数据的流动和分析。*<ref>{{ cite web | url=http://zhuanti.cww.net.cn/news/html/2016/2/1/201621121356839.htm | title=中国信通院余晓辉:数据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 | author=刁兴玲 | date=2016年2月1日 | language=中文 | accessdate=23 三月 2020 }}</ref> 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的持续拓展基于Predix以及Predix.io两大基础。 ==效应== 假设发展情况和互联网大潮时期类似,截至2030年工业互联网革命将为全球GDP带来15万亿美元,相当于在计算全球经济总量时把美国的经济多加了一次。 最令人惊讶的地方在于这一切来源于那些看起来很小的生产力提升。即使是1%的生产效率提升,背后潜藏的上升空间也是没有人可以抵挡的。 工业互联网已经不断应用于各个领域,并且开始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工业互联网将智能设备、人和数据连接起来,并以智能的方式利用这些交换的数据。在通用电气的倡导下,AT&T、思科(Cisco)、通用电气(GE)、IBM 、英特尔(intel)已在美国波士顿宣布成立工业互联网联盟(IIC),以期打破技术壁垒,促进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融合。 ==推动力与催化剂== 工业互联网需要应用的推动力和催化剂: 我们需要不懈努力推动技术创新,同时加大投资配置必要的传感器、测试设备与用户界面系统。投资将成为加速实现技术转化的基本条件。工业互联网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效率,能带来多少便利将取决于其发展步伐。部署工业互联网的成本将因行业与地区而定。然而,对该技术领域的投入,人们普遍认为其成本最终将获得正收益。 坚固的网络安全系统、管理脆弱环节、保护敏感信息与知识产权的有效途径。 建立庞大的人才库,包括新型交叉人才,如机械与工业工程结合形成新的“数字机械工程师”,创建分析平台与算法的数据专家及软件与网络安全专家。培训员工掌握相应技能,有助于确保创新,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促进生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是一项需要投入人力物力的工程,但它将彻底改变我们的工业发展与生活方式,促进人脑与机器的互动与融合。 ==相关政策== 2015年发布《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强产业链协作,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制造新模式。 2016年出台《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充分释放“互联网+”的力量,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推动“中国制造”提质增效升级,实现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 2017年,国务院正式发布 《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提出增强工业互联网产业供给能力,持续提升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深入推进“互联网+”,形成实体经济与网络相互促进、同步提升的良好格局。 2018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指南》和《工业互联网平台评价方法》。指南提出,到2020年,培育10家左右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一批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区域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2019年1月18日,工信部已印发《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及推广指南》,初步建成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技术产业体系,包括建设满足试验和商用需求的工业互联网企业外网标杆网络,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企业内网标杆网络,建成一批关键技术和重点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实验环境,建设20个以上网络技术创新和行业应用测试床,形成先进、系统的工业互联网网络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等。 2019年3月,2019年全国两会上,“工业互联网”成为“热词”并写入《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400 應用科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工业互联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