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12.12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左都御史 的原始碼
←
左都御史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左都御史'' 左都御史(又称总宪)明清时期都察院主管,掌院事。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设左、右各1人,正三品。雍正八年(1730年)俱升为从一品。其右都御史为总督之兼衔,不设专员。 == 都察院职能 == [[File:T013e85c2e9a99f3546.jpg|缩略图|右|[https://image.so.com/view?q=%E5%B7%A6%E9%83%BD%E5%BE%A1%E5%8F%B2&src=tab_baike&correct=%E5%B7%A6%E9%83%BD%E5%BE%A1%E5%8F%B2&ancestor=list&cmsid=56790c8a4b19b025ae68bb32c9715b85&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65#id=d28b583e6feefb5a91515ab906553ca1&currsn=0&ps=59&pc=59 原图链接]]] 左都御史,又称总宪,明清时期都察院主管,掌院事。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设左、右各1人,正三品。十七年升正二品。洪熙元年(1425年)南京都察院设都御史1人。清顺治五年(1648年)定制,满、汉各1人。初制满员一品,汉员二品。十六年(1659年)改并二品。雍正八年(1730年)俱升为从一品。其右都御史为总督之兼衔,不设专员。 以左都御史为长官的都察院,除"职专纠劾百司"之外,还有两项重要职能,其一为天子耳目,即所谓的言官,在特定时期特定情况下甚至可以风闻奏事;其二为重案会审,即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三法司就是指[[刑部]]、[[都察院]]、[[大理寺]]。 == 历史记载 == 明代都察院及左都御史 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凡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劾。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劾。遇朝觐、考察,同吏部司贤否陟黜。大狱重囚会鞫于外朝,偕刑部、大理寺谳平之。其奉敕内地,拊循外地,各专其敕行事。十三道监察御史主察纠内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劾,或封章奏劾。在内两京刷卷,巡视京营,监临乡、会试及武举,[[巡视光禄]],巡视仓场,巡视内库、皇城、五城,轮值登闻鼓。 根据《明史‧职官志》记载:都察院设左、右都御史,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佥都御史,正四品。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共一百余人,均为正七品。其它还设有经历司、司务厅、照磨所、司狱司等机构。官在外而加都御史、副都御史、佥都御史衔者,有总督,有提督,有巡抚,有总督兼巡抚,提督兼巡抚等员。 清代都察院及左都御史 左都御史掌管都察院,初制,满员为一品,汉员为二品。顺治十六年并改二品。康熙六年仍升满员为一品,九年并定正二品。雍正八年升从一品。左副都御史,正三品,俱满、汉二人。其属除经历司、笔帖式外,有十五道掌印监察御史。左都御史掌察核官常,参维纲纪。率科道官矢言职,率京畿道纠失检奸,并豫参朝廷大议。凡重辟,会刑部、大理寺定谳。祭祀、朝会、经筵、临雍,执法纠不如仪者。左副都御史佐之。十五道监察御史掌弹举官邪,敷陈治道,各核本省刑名。 据《清史稿‧职官志》记载:初沿明制,设都察院。天聪十年,谕曰:"凡有政事背谬,及[[贝勒]]、大臣骄肆慢上者,许直言无隐。"崇德元年,置承政、参政各官。崇德二年定承政一人,左、右参政满、蒙、汉理事官各二人,后省。顺治元年,改为左都御史掌都察院事,满、汉各一人。左副都御史协理院事,各二人。汉左佥都御史一人,先用汉军,后参用汉人,乾隆十三年省。外省督、抚,并以右系衔,即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右佥都御史为督、抚坐衔。乾隆十三年停右都御史衔。 == 参考资料 == <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668770525797900307.html?fr=iks&word=%D7%F3%B6%BC%D3%F9%CA%B7&ie=gbk 左都御史是多大的官?相当于现在的什么?]</ref> [[Category:570 政治學總論]] [[Category:802 漢語]]
返回「
左都御史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