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3.140.8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巴巴羅薩行動 的原始碼
←
巴巴羅薩行動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巴巴羅薩行動'''<br><img src="https://www.easyatm.com.tw/img/b/ce8/nBnauM3X3UzN5MzMzAzMyI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wMzL2M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easyatm.com.tw/wiki/%E5%B7%B4%E5%B7%B4%E7%BE%85%E8%96%A9%E8%A1%8C%E5%8B%95 圖片來自百科知識]</small> |} '''巴巴羅薩行動'''([[德语]]:Unternehmen Barbarossa)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纳粹德国]][[苏德战争|入侵蘇聯]]所使用的作戰代號,整場行動於1941年6月22日展開,其名稱來自於[[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腓特烈一世]]的綽號“紅鬍子”。巴巴羅薩作戰自1941年6月一直進行至同年12月間德軍在莫斯科門戶被蘇軍打退以失敗告終,但蘇德戰爭一直要到1945年5月蘇聯佔領柏林才算正式結束。 作戰原本的計畫是要快速攻克[[蘇聯]]的西方領土,北至[[阿尔汉格尔斯克]]<ref>[https://www.tripadvisor.com.tw/Tourism-g298499-Arkhangelsk_Arkhangelsk_Oblast_Northwestern_District-Vacations.html 阿尔汉格尔斯克],tripadvisor.com.tw</ref> 、南至[[阿斯特拉罕]]的戰線([[AA戰線]])為止。在作戰的最初數個月裡,德軍繼續沿用之前在西歐大獲全勝的[[闪电战|閃擊戰術]],最後在[[莫斯科保卫战|莫斯科戰役]]中受阻,這場作戰的受挫可以說是[[阿道夫·希特勒]]和[[纳粹德国|第三帝國]]命運的轉捩點。最重要的是,巴巴羅薩作戰的失敗開啟了長達數年的蘇德战争,成為人類歷史上最血腥的戰爭,數千萬人因此罹難。 ===德國戰爭計劃=== 史達林的名聲使得納粹德國在發動這場戰爭上獲得了某些正當性,而且也讓希特勒對德軍的勝利有相當信心。史達林在[[大清洗]]中殺害了無數蘇軍的基層和資深軍官,導致蘇軍整體的脆弱和無能。在針對斯拉夫人進行的宣傳上德國一直強調蘇聯政權的殘暴,同時也宣傳蘇聯正在準備攻擊德國,並主張他們先行的攻擊只不過是先發制人的舉動罷了。 巴巴羅薩作戰主要是希特勒自己所構思的,一些軍事和外交人員也曾勸告希特勒:應該先解決英國後才開闢對蘇戰場較為妥當,但大多數德軍的參謀幕僚都同意這場侵略應該在某個必要的時間點發起。希特勒的決策通常與德軍將領的建議相反,但直到那時為止,德軍在希特勒的戰略下已經達成了一連串原本被認為不可能達成的輝煌勝利,希特勒也自認為是政治和軍事上的天才。在那段時間裡,希特勒的驕傲和大膽、加上德軍的精良訓練,在不費多少功夫下便贏得了[[萊茵河]]、[[奧地利]]、[[捷克]]的[[蘇台德地區]],接著又攻下[[波蘭]]、[[丹麥]]、和[[挪威]],每場戰役幾乎都順暢無阻。接著他又迅速經由[[马奇诺防线]]北方的[[盧森堡]]和[[比利時]]及荷蘭進攻法國,以包圍戰術殲滅了大規模的同盟國部隊,並繼續向南進攻直到瑞士邊界。北邊遭受包圍的同盟國部隊最後經由[[敦刻尔克]]撤離,英軍被徹底逐出法國,但英國依靠著其海軍和空軍的優勢而免受侵占。在無法逼使英國投降、同時也缺乏海軍和戰略轟炸部隊的情況下,希特勒遂決定將目標轉往東方。他相信只要蘇聯被擊垮了,英國也不可能再支撐下去。希特勒對他在西歐的驚人勝利感到自負,同時紅軍在1939年至1940年間侵占芬蘭未遂的[[冬季战争]]也向全世界顯現了當時蘇軍內部的腐化和戰力低落。希特勒認為蘇聯內部已經腐敗,只要數個月便能取得勝利,也因此不需準備冬季的配備,這在後來成為德軍受挫的主因之一: 納粹的整個政策都是為了依照[[地缘政治学]]的生存空間概念徹底摧毀蘇聯的政治實體,以替未來的「雅利安」世代準備發展的環境。在1940年的春季德國戰爭機器的資源缺乏問題開始越來越嚴重,而德國與蘇聯在巴爾幹半島的利益衝突也開始浮現,這使得侵略蘇聯逐漸成為希特勒唯一的未來途徑,儘管德軍將領們也曾跟希特勒說過,占領整個俄羅斯西半部對於德國戰爭機器運作來說是利大於弊。 == 德軍的目標 == ===蘇德關係=== 希特勒早在《[[我的奋斗]]》一書裡就透露出侵略蘇聯的意圖,在書中他清楚表示德國人民必須追求所謂的「[[生存空间]]」:亦即土地和原料,而這個生存空間應該能在東歐找到。納粹的政策指定了,俄羅斯和其他斯拉夫民族的人應該加以殺害、驅逐出境、或奴役之,因為他們認為這些都屬於下等民族,而那些土地應該讓給德國人民居住。計畫中這些地區的都市人口會經由飢荒加以徹底滅絕,以剩餘的農產品養活德國人,並改由德國人居住。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590 軍事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巴巴羅薩行動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