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93.1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巴比松 的原始碼
←
巴比松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巴比松</big> ''' |- | <center><img src=https://p1-q.mafengwo.net/s12/M00/E6/A4/wKgED1vZWlCAb_ilAAFNOWYZ1Bg22.jpeg?imageView2%2F2%2Fw%2F680%2Fq%2F90 width="250"></center> <small>[https://www.mafengwo.cn/gonglve/ziyouxing/183115.html?mfw_chid=3281-5922896 来自 马蜂窝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本名 巴比松 国家 [[法国]] |} '''巴比松''':法国巴黎南郊的一个村落。 <ref>[https://www.mafengwo.cn/gonglve/ziyouxing/183115.html?mfw_chid=3281-5922896 巴比松], 途牛, 2020-01-18</ref> == 简介== 巴比松(Barbizon)是巴黎南郊约50公里处的一个村落,[[巴比松画派]]诞生于此,这个艺术小镇也因此闻名于世。巴比松画派。画派活跃于19世纪30~40年代,代表人有[[柯罗]](J.B.C.Corot )、[[卢梭]](The'odore ousseau )以及[[米勒]](Jean Francois Millet)。 ==历史== 巴比松是巴黎南郊约50公里处的一个村落,这个地方引以为傲的是曾经诞生了一个巴比松画派。画派活跃于19世纪30~40年代,主张描绘具有民族特色的法国农村风景,其中的佼佼者就有诗人风景画家柯罗(J.B.C.Corot )、科学风景画家卢梭(The'odore ousseau )以及农民画家米勒(Jean Francois Millet)。(学界的另一种说法是柯罗其实是与巴比松画派有联系,但并不是其真正成员。) 一百年前,画家塞温这样描述巴比松:“它就在枫丹白露森林里。这实在是块好地儿,当我们在高高的橡树下面,抽着烟斗,使用大量的矿物颜料画画时,你将看到它是怎样的美丽!” 巴比松,紧挨着枫丹白露森林,1850年前后,这里还是一个偏僻的小村,没有教堂、邮局、学校,但它仅有的两家客店却住满来这里写生的画家,这里迷人的风景和纯朴的民风吸引了他们。先是[[卢梭]]从巴黎迁居于此,接着[[柯罗]]、[[米勒]]等大批画家也到这里居住,几乎成为一条“画家村”了,画史上被称为“[[巴比松画派]]”便由此开始。 巴比松画派不仅以写实手法表现自然的外貌,并且致力于探索自然界的内在 生命,力求在作品中表达出画家对自然的真诚感受,以真实的自然风景画创作否定了学院派虚假的历史风景画程式,揭开了19世纪法国声势巨大的现实主义美术运动的序幕。巴比松画派的画家们反对学院派画家在室内画风景画,主张走出画室在自然光下对景写生,然后以写生稿为基础,进行风景画创作。他们的创作经验,特别是对景写生,以求获得真实新鲜的感受和使画面色调响亮起来的艺术主张和实践,给欧美风景画家,包括印象主义画家以重要启示。 ==现今== 而今的巴比松已是一个闻名世界的艺术小镇,依旧是那条不足200米的老街,还保留着当年的痕迹。 原先画家们聚居的“GANNE”客栈如今已经变成了市政博物馆。19世纪中叶到后期,许多年轻的艺术家寄宿在这家饭店里,他们没有钱付食宿费用,便在墙壁、家具上绘画来抵充费用。绘画的内容,有跟着画家去写生的猎狗、有画家背着画夹的场景,最有意思的一幅是在橱柜里画上各种器皿和食物,据说是画家因为肚子饿,吃光了橱柜里的东西,便在橱柜外边画了画,逼真地竟一时瞒过了屋主。在博物馆的一楼,还有一间售卖各种纪念品的商店。 巴比松的房子现在很多已变为画廊,展览着当今流行的各种风格流派的绘画。很多房子的外面都刻有某位著名画家曾住在这里的石碑,其中保留最完整的当数米勒的故居了。1849年米勒带着妻儿前往巴比松,并定居下来,从此过着与繁华的都市所隔绝的日子。在这里,米勒的艺术进入成熟阶段(19世纪50~60年代),他一边在田间辛勤劳作,一边作画,农民生活成了他最重要的题材。作品大多描绘宁静的田园生活,如油画《播种者》、《拾穗》、《晚钟》等一大批杰作都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米勒用自己的画笔真实地反映了农民日常生活和艰苦劳动,这种新型风俗画受到欢迎,因而被他称为“农民画家”。米勒故居坐落在一个简朴的小院子里,“农民画家”的本色自然流露出来。不大的画室分为里外两间,里面摆着很多漂亮的风景画,听说这些都是米勒的学生所作,他们模仿恩师的画风,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派别。 巴比松小街的尽头,是一片茂密的杉树林,那里也曾经是那些年轻艺术家们写生和聊天的地方,在一块大石头上还刻有米勒和卢梭的头像,以代表二人的友谊长青。 ==[[米勒庄园]]== 沿着米勒故居的指引,我们寻到了他当年画《拾穗》与《晚钟》取景的地方,路边竖着一块牌,上面就印着米勒的画。竖着的地方就是当年画家绘画之处,现在的麦田正是当年《晚钟》里的样子,这里的一切据说都保持着19世纪的风格。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740 欧洲史地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巴比松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