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8.114.19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巴蜀文化 的原始碼
←
巴蜀文化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巴蜀文化</big> ''' |- |[[File:巴蜀文化.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巴蜀文化 外文名: Ba-Shu culture 核心地区: 四川地区 分 类: 地域文化 代表人物: 李冰、司马相如、李白、郭沫若等 含 义: 巴文化与蜀文化的合称 代表文化遗址: 罗家坝遗址、三星堆遗址 |} '''巴蜀文化'''指四川盆地的地域文化。巴蜀[[文化]]不仅是优秀的地域文化,同样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员。 巴文化以四川省东北部地区(巴中、达州、阆中)为中心。巴人活动于四川东部、湖北西部、重庆[[三峡]]库区、陕西南部及贵州北部。巴文化国家重点保护遗址有罗家坝遗址(四川宣汉县)、城坝遗址(四川渠县)。 蜀文化则由三个古族融合而成,以德阳、成都地区为中心。蜀文化国家重点保护遗址有:三星堆遗址(四川广汉市)、金沙遗址(成都市青羊区)。蜀国后成为西周封国,含川西、陕南、滇北一带。 巴、蜀交融已是战国之后。(注“公元前316年巴蜀两国被秦灭)<ref>[https://www.360kuai.com/pc/9a89cd75509e85726?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巴蜀文化论坛在蓉举行 坚定文化自信 繁荣巴蜀文化 ],快资讯 , 2021-06-04</ref> 巴:据《[[汉书]]》《[[后汉书]]》《[[华阳国志]]》等所载,周秦之世,其疆域“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及黔涪”2,“巴”的地域范围大体已包括今天的湖南、湖北、陕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部分地域,而川东达州、巴中、重庆等地正在其辖境之腹心。 ==古蜀== 古蜀:《[[华阳国志·蜀志]]》曾有描述:“其地东接于巴,南接于越,北与秦分,西奄峨嶓。”其范围,东与巴国大致相邻于涪江流域一线,西边囊括了川西高原一部分,北边以秦岭为秦蜀边界,南边则已抵达后世中越边境。由此可见,蜀的疆域非常辽阔,几乎占据了古代所谓“华阳”亦即秦岭以南广大地区范围的大半。 巴蜀文化的发展形成了自身的特点,而巴蜀文化的特点又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巴文化与蜀文化有着各自的特点和明显的区别,却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割舍不断的关系。商至西周时,蜀人与黄河流域民族已有文化交流。出土商代后期陶器如深腹豆形器、高柄豆、小平底钵等,虽具地方特色,但铜镞、铜戈、铜矛却为黄河流域常见器形。出土的西周至[[春秋]]的玉石礼器与中原所出者一致。 四川盆地虽为高山和高原所环抱,但山原之间的若干河谷却成为巴蜀得天独厚的对外交通走廊。盆地的西部是岷江、雅砻江、大渡河和金沙江流域,它们穿行于[[横断山脉]],其中可通行的河谷。盆地的东部有长江三峡作为出口。盆地北部既有剑门蜀道(金牛道)直通秦陇,又有嘉陵江河谷直通汉中。而盆地以东的清江流域又北与江汉平原相通,南与湘西山地相连。正是依据这样的地理特点,自古巴蜀先民就兼容了南、北、东、西文化,使四川盆地成为荟萃农耕、游牧[[文化]]的聚宝盆。 ==文化辐射力== 巴蜀文化又具有很强的辐射能力,除与中原、楚、秦文化相互渗透影响外,主要表现在对滇黔夜郎文化和[[昆明夷]]、南诏文化的辐射,还远达东南亚大陆地区,在金属器、墓葬形式等方面对东南亚产生了深刻久远的影响。 元代的双流人费著《[[岁华纪丽谱]]》曾说:“成都游赏之盛,甲于西蜀,盖地大物繁而俗好娱乐”。俗尚游乐是巴蜀人的一大特点。所以,巴蜀很早就兴起了旅游习俗,到唐宋时达到顶点。以成都而论,全年的固定的游乐活动就有23次之多,或游江,或游山,或游寺,或游郊野,而且往往是群体出游,并与歌舞娱乐、体育竞技、商贸活动结合在一起,具有很丰富的文化内涵。 ==巴山蜀水== 巴山蜀水,自古有雄险幽秀之称:仙女山、金佛山、长江三峡、[[大巴山]]、凤凰山、犀牛山、花萼山、光雾山、华蓥山。经过当代的开发,今天更增加了“神奇瑰丽”的特色:九寨沟山水的神奇,黄龙山水的瑰丽,熊猫世界的趣,恐龙世界的奇,是今日旅游者领略的最大感受。从线路上看,有西北线的九寨、黄龙、四姑娘山、贡嘎山,有北线的剑门蜀道,有东线的三峡风光,有南线的蜀南竹海风光和泸沽湖探秘。整个巴、蜀景观布局疏密相间,如金线穿珠,珍珠满盆,几乎每个县都有可供旅游的景点。 巴、蜀旅游线最大的特色是雄险幽秀的[[自然]]景观,往往包含着人杰文昌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如:剑门蜀道具有丰富的三国蜀汉文化和梓潼文昌文化以及女皇武则天故里的文化内涵;九寨黄龙一线、夏禹文化、古蜀岷山文化、三国蜀汉文化的内涵;泸沽湖具有“母系王国”的文化内涵;三峡一线则更是一个古代文化的宝库。这是巴蜀旅游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之所在。 ==三国蜀汉文化== 三国蜀汉文化的中心遗迹是成都武侯祠。武侯祠本是刘备墓、祭祀刘备的汉昭烈 庙和诸葛武乡侯祠的合祀之地,让我们深深领略到其中[[历史]]文化积淀的况味。 永陵是我国历代帝王陵墓中唯一的一座修建和突出在地面之上又已经[[科学]]发掘的陵墓,可供游人参观,这更可以引起人们对于帝王陵寝秘密的兴趣。 ==成都武侯祠== 成都武侯祠,位于成都市武侯区,肇始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惠陵时,它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评选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成都武侯祠现占地15万平方米,由三国[[历史]]遗迹区(文物区)、西区(三国文化体验区)以及锦里民俗区(锦里)三部分组成,享有“三国圣地”的美誉。 ==三峡风光== 三峡风光的雄奇壮丽,举世闻名,再加[[长江]]支流大宁河小三峡的青幽神秘,身临其境,自会使人们充分体会到妙如仙境的峡中神韵。三峡库区的考古发掘表明,三峡很可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当我们领略大溪文化的原始意味的时候,自然会引起我们对于洪荒远古的无限遐思。沿岸及上下游的丰富文化遗存,如重庆丰都的鬼城、忠县的石宝寨、涪陵的水文石刻宝库白鹤梁,刘备向[[诸葛亮]]托孤的白帝城等,都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启迪我们的智慧。大江大水是巴蜀冲出盆地走向外部世界的活力之所在。当我们巡行三峡之中时,会对巴蜀人为什么从来向往走出夔门做出自身心灵的阐释。 四川盆地在地形上为“四塞之国”,古代交通甚为困难,故李白发出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这一封闭地形对巴蜀文化作为农业文明所必然带来的封闭性肯定会有较大影响。但正是因为如此,又反过来激励起巴蜀先民向外开拓、努力改善自身[[环境]]的决心和勇气。于是,环境与文化相交融,造就了巴蜀先民封闭中有开放、开放中有封闭的历史个性。随着时代的推移,开放和兼容终于成为巴蜀文化最大的特色。 巴蜀文化同秦陇文化的沟通,最大的障碍是北方的高山——[[秦岭]]。但巴蜀先民以惊人的勇气,创造了高超的栈道技术,打破了盆地地缘的封锁,克服了狭隘的封闭性。蜀王派遣五丁力士开道,迎接秦惠文王所送金牛和五个美女的神话故事,就是上古时代开山通道进行文化交流的生动体现。栈道是巴蜀人的一大发明。[[司马迁]]认为巴蜀“四塞之国”的封闭性是靠“栈道千里,无所不通”来达到开放的,这是很精到的史家眼光。 逢山必须开道,遇水必须造桥,古蜀先民为了突破封闭,在发明了栈道的同时,又发表了笮桥。笮桥即绳桥,有多种类型,至今尚可见到的藏区的溜索和编网的藤桥,岷山上的竹索桥,滇西北的编网篾桥,都江堰早期的珠浦桥以及攀枝花早期的[[铁索桥]],都是巴蜀先民向外部世界开放的智慧体现。 ==南方丝绸之路== 远在四千年前,四川盆地就存在着几条从南方通向沿海,通向今[[缅甸]]、印度地区的通道。一些重要的考古发现,如三星堆出土的海贝、象牙,大溪文化的海螺和象牙,茂汶和重庆涂山出土的琉璃珠,都不是本地所产,而是来自印度洋北部地区的南海,这些都充分证明巴蜀先民与南方世界有所交通和交流。汉武帝时,张骞在大夏发现邛竹杖和蜀布的故事,说明巴蜀到印度(古身毒国)再到西亚早就存在一条通道。这条通道,现代史学家沿用“丝绸之路”称呼的惯例而称为“南方丝绸之路”。 南方丝绸之路主要有两条线路:一条为西道,即“旄牛道”。从成都出发,经临邛(邛州)、青衣(雅安)、严道(荥经)、旄牛(汉源)、阑县(越西)、邛都(西昌)、叶榆(大理)到永昌(保山),再到密支那或八莫,进入缅甸和东南亚。这条路最远可达“滇越”乘象国,可能到了[[印度]]和孟加拉地区。 另一条是东道,称为“五尺道”。从成都出发,到僰道(宜宾)、南广(高县)、朱提(昭通)、味县(曲靖)、谷昌(昆明),以后一途入越南,一途经大理与旄牛道重合。根据目前所能见到的文献[[资料]],最早走这条线路的古蜀先民的知名人物是秦灭蜀后南迁的蜀王子安阳王。安阳王率领兵将3万人沿着这条线路进入了越南北部红河地区,建立了瓯骆国,越南历史上又称之为“蜀朝”。 巴蜀是一种特定的称谓,如今已分为巴和蜀。在战国以前,巴与蜀是分称的,[[泾渭分明]]。“巴”的古义为“吞食大象的巨蟒”,中心区域为川东(含重庆)及鄂西地区,涵盖陕南、汉中、黔中和湘西等地;“蜀”的古义为“葵中之蚕”,主要地理位置涵盖四川盆地川中西部平原地区。由是观之,巴蜀的核心区域即为如今的四川省和重庆市。 ==形成过程== 滥觞于商代,见名于春秋,主体气质成于[[秦汉]],巴的进取与蜀的兼容由此合二为一,秦汉以后逐渐融入中原文化,摇曳而生姿,经历代而飘然不散,是一片可以遮蔽天空的星云,和而未合,惜乎未能聚拢成星体,过去不能,现在不能,未来亦难能。 ==文化特点== 总体上,巴蜀文化绵长久远、神秘而灿烂,可坐享天成,亦可以行卒而生;可无为逍遥,更因刀剑而存。文化上兼容儒释道,以道,注川人风骨;以儒,举川人仕进;以释,去川人彷徨;进退之间,死生契阔。 三国蜀汉文化的中心遗迹是成都武侯祠。武侯祠本是刘备墓、祭祀[[刘备]]的汉昭烈庙和诸葛武乡侯祠的合祀之地,但人们都用武侯祠这个名称来代称这几处遗迹。诸葛亮作为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受到万世云霄的崇敬,“武侯祠”这一称谓,深深领略到其中历史文化积淀的况味。从武侯祠出发,沿着当年刘备入蜀的路线,可以陆续拜谒大邑子龙庙、德阳庞统祠、绵竹诸葛祠、绵阳富乐山和蒋琬墓、昭化费祎庙和剑阁翠云廊,北出汉中可到沔县定军山诸葛墓和武侯祠。一路上我们尽可以领略历史淘尽[[千古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铁马金戈变为渔樵江渚的沧桑变化,从中受到启迪和教益。 ==王建墓== 前后蜀时期是巴蜀历史上繁荣富庶、文化昌盛的又一高峰[[时代]]。永陵(王建墓)为我们留下了这一时代的历史见证。永陵石棺上的廿四乐伎石刻是我们了解唐代音乐的极品,从中可体味清乐与龟兹乐相结合,盛唐的霓裳羽衣舞曲在西蜀流传的情况。前蜀和后蜀各有一位花蕊夫人,究竟是谁写下了留传至今的《[[宫词]]》,肯定可以引起在旅游中探索的兴趣。永陵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中唯一的一座修建和突出在地面之上又已经科学发掘的陵墓,可供游人参观,这更可以引起人们对于帝王陵寝秘密的兴趣。 位于长宁县和江安县的蜀南竹海面积有6万余亩,其中还有仙寓洞、龙吟寺等文化景观,既是大[[自然]]的奇观,也是邛笮人和僰人等蜀地先民世世代代辛勤的杰作。 ==岷山== 岷山是古蜀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发源于岷山的岷江,自古称为“江源”,是蜀文化最先发达起来的[[地方]]。这里有人间仙境九寨、黄龙和大草原,有巍峨的四姑娘山,有著名的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和养殖基地,有古蜀文化的大量遗迹,有全国唯一的羌文化风光。游览岷山,不仅可以使我们体味山川的神奇秀美,更可以领略古老的巴蜀文化的千姿百态。 2018年12月,[[教育部]]认定四川大学巴蜀文化传承基地为第一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文化渊源== 巴文化、蜀文化源远流长已有5000余年[[发展]]历程,在中国上古三大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与齐鲁文化、三晋文化等地地域文化共同构成辉煌灿烂的中国文明。巴蜀大地是中华民族的又一摇篮,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从秦汉到晋、现代巴、蜀产生了司马相如、扬雄、陈子昂、李白、苏轼、张木式、杨升庵、张问陶、李调元、郭沫若、巴金等文化巨匠,在许多文化领域,诸如汉赋、唐诗、宋词、巴学、蜀学、史学、道教、天文、易学等方面,都处于全国前列。巴、蜀的[[文化]]和宗教,与齐鲁的儒学、三晋的法学、荆楚的道家,共同形成了祖国古代文化的显著特色。 巴蜀地区是西南丝绸之路的出发点和主经之地,自古与西南各族和南亚各国保持着密切交往,巴蜀文化影响了西南各族乃至南亚诸国,使巴蜀[[文化]]冲破了自身的地域特色进而具有大西南意义和国际文化交流意义。 “巴蜀文化”作为学术术语提出已近50年,[[郭沫若]]、卫聚贤、顾颉刚、徐中舒、蒙文通、冯汉骥、任乃强、缪钺、张秀熟、[[邓子琴]]等国学大师对巴蜀古史传说、古代历史、民族、学术、宗教和考古等方面进行开拓性研究,取得了一批划时代的成果。在西南地区,四川大学和重庆大学等素来是巴蜀文化[[研究]]的带头人,50多年来先后出版和发表了约450余种论著,巴蜀考古也获重大成果,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和研究,以成都“宝墩文化”命名的古城遗址发掘,三峡古人类遗址的发现,都凝聚了川大学人的心血,1999年川大师生对三峡李家坝原始人遗址的抢救性发掘,被评为该年度“十大考古发现”。博物馆4万余件以巴蜀及西南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物收藏,为研究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实物[[条件]]。 四川大学早在1991年即已成立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并接受邵逸夫捐款修1000余平方的“中心”大楼。1997年开始的“211工程”,又将巴蜀[[文化]]研究列为重点建设课题。该中心与实体型研究所古籍所组合成四川大学巴蜀文化研究所,该所丰富的藏书和专职研究队伍,为全面[[开展]]巴蜀文化研究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有中国古代史、考古学、专门史三个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为巴蜀文化高级人材培养提供了学术保障。 中国的茶文化有[[记载]]最早始西汉,源于邛崃山脉蒙山之上,被陆羽称为西蜀茶称圣。 == 参考来源 == <center> {{#iDisplay:s0775gine3c|480|270|qq}} <center>《影响四川》王宝器:看巴蜀笑星坚守巴蜀文化</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 630 中國文化史]]
返回「
巴蜀文化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