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52.15.57.5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布里亚特蒙古族 的原始碼
←
布里亚特蒙古族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C8F8F " align= center| '''<big>布里亚特蒙古族</big>''' |- |<cente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90712/Img265160424.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k.sina.com.cn/article_5953190001_162d6787106601o6j6.html 来自 新浪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布里亚特蒙古族 主要聚居地: 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东部 归属: 蒙古族 |} '''布里亚特蒙古族'''是[[蒙古族]]的一个古老的部落,《蒙古秘史》称作"不里牙惕"。其先民一直在贝加尔湖一带森林草原地区,从事牧畜和狩猎生产。1207年,术赤受成吉思汗之命率大军征服"林木中百姓",布里亚特部成为成击思汗的属部。其后多次迁徙,16世纪后开始在额尔古纳河、贝加尔湖、色楞格河流域一带草原上游牧。<ref>[http://k.sina.com.cn/article_5953190001_162d6787106601o6j6.html 永远的布里亚特] 新浪 2023年05月20日</ref> == 简介 == 大约有100,000的布利亚特族人居住在靠近中国、俄罗斯和蒙古交界的地带--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布利亚特族未被算作是一个独立的民族,他们被包括在蒙古族中。 大多数的布利亚特族人(420,000人)生活在俄罗斯。另外还有480,000人居住在蒙古国。布利亚特族与蒙古族有许多相同的特征和习俗,但两族的历史和语言各异,从而布利亚特有资格成为一个独特的民族群体。居住在中国的布利亚特族人是在1917年从俄罗斯移民过来的。 与蒙古族其它的少数民族团体不同,布利亚特族并没有受到喇嘛教太大的影响。大多数的布利亚特族人崇拜自然和神灵。在布利亚特族人的村子里有许多巫师。一些对神的能力了解不深的早期外国传教士曾悲叹到,这些巫师在行奇功异能方面比他们更有能力。 虽然有一小部分的布利亚特族东正教信徒居住在俄罗斯,但生活在中国的布利亚特族人还没有发现有基督徒。第一批来到俄罗斯布利亚特族的新教传教士是两个家庭,他们在西伯利亚从1818年到1840年一直做主的工。据他们说,布利亚特族信教者很高兴上帝并没有让穷人和富人之间有任何差别。从过去的生活捆绑中解放出来,他们有了一个新的身份,那就是上帝的儿女。到1827年,传教士已经将旧约和四福音书翻译成布利亚特文。该版本现在已经不用了,新的翻译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 民族服饰 == 蒙古族历来以游牧、狩猎经济为主,形成男女皆喜穿长袍、靴子的服饰风格。布里亚特蒙古族的服饰既有一般蒙古族的风格,又有其独自特点。男子一般冬季戴红缨角帽,帽边和帽耳是羔皮或水獭皮等贵重皮毛,脖子上围有长毛绒围巾,身着羊皮长袍,扎彩绸腰带,脚穿自制布里亚特式厚毡高腰蒙古靴。寒冬出外办事或放牧时外套达哈。春秋两季身着布袍,脚穿皮靴。夏季,头戴呢子角帽,称为"尤登",身着布夹袍,脚蹬单皮靴,身披宽大的较厚呢子做成的朝布(意为雨衣),以防雨或夜晚在外寒冷。女装同男装一样的帽子和靴子,身着女士袍,前胸打褶,已婚女子着肩部打褶的长袍。肩部是否打褶成为女性已婚、未婚的醒目标志。两种袍均不系腰带。冬季女性则在长袍之外再罩一件皮、棉坎肩。 == 婚礼习俗 == 布里亚特蒙古人的婚礼仍保留着北方游牧民族古老的传统风俗。婚礼大致分为订亲、送亲和结亲三个步骤。订亲由男方的使者牵线搭桥。订亲仪式上,女方家长常以假意推辞或一时静默来考验对方的智慧,场面诙谐、风趣。女方家长接过男方使者呈献的"哈达",即表示应允婚事,男方使者将随身带来的奶食、糖果郑重地放入主人家的果盘内,表示两家已缔结"秦晋之好"。此后,男方双亲择日来女家认亲,两亲家母合用羊皮缝被,备儿女新婚之用。婚礼举行的前一天晚上,女方家举行隆重的送亲仪式,当地人称"讷利祥"。亲朋、村邻在包外毛毡上围圈坐定,男的按辈份分长幼坐于东,女的坐于西;两半圈衔接处,即将出嫁的姑娘衣饰一新,面南而坐,旁有女伴相陪。她们的面前摆放着盒装的熟羊头。年长的歌手举杯祝福,用高亢动听的歌声对出嫁的姑娘谆谆叮嘱。歌儿结束的时候,人们燃起篝火,围着火堆翩翩起舞,舞姿奔放,场面热烈。翌日清晨,新娘跨上接亲使者牵来的骏马,由十余名男女青年簇拥着,向男方家驰去,绿野之上荡起阵阵笑语、串串蹄声。以马送亲,是牧民的传统,不论男方家近在咫尺,还是远隔百里,都要乘马相送。伴娘均为已婚妇女。婚礼的第三部曲是举行结婚盛典。新郎家原有的旧蒙古包旁,搭起洁白的新包,上系七色彩条,成为草原上特有的洞房。女方送亲人摆放完嫁妆后,要举行"抢枕头"仪式。女方家四个壮汉,抱着枕头蹒跚而来。枕头形状奇特,两头粗细不同,长约一米。男方家四名壮汉迎上前去,将枕头围在中间,双方你拉我拽,互不相让,围观的人们叫好助威,十分热闹。难解难分之际,有长者出面劝解,方才罢手,双方对视一笑,共同将枕头放于新人的婚床上。新娘卸下闺妆,换上妇人装束:头戴圆筒帽,其上珠玉熠熠闪光;足蹬高筒马靴,乌黑发亮;婚前梳起的七根发辫合为两根。 == 传统饮食 == '''奶茶''' 布里亚特人的奶茶制作不同,是将砖茶或煮或沏,装在暖水瓶中,喝茶时兑上牛奶和开水,浓淡因人而定,一般不加盐。乌如莫:布里亚特蒙古人称朱黑(稀米丹)。从前将鲜牛奶放酸,把浮在表层的油脂收起。用奶油分离器分离。 '''黄油''' 把乌如莫倒入锅内熬煎,分解出黄油。叫(xiar tokhe)酸奶(塔日格):牛奶发酵后,蛋白质沉积物。可加炒米和饭吃,或留做奶豆腐。宝日斯:春季,冬储肉开化时将肉割成条,在荫凉处晾干存储,夏季砸开切段下锅做粥或肉汤。也可烧食、素食。牛羊肉:牧民主要肉食。多以手把肉,肉粥,肉汤面为主! '''布里亚特包子''' 不用多说了,最特色的食物。荷乐玛:布里亚特人自制大面包,类似俄罗斯的大列吧[[User:Xfd|Xfd]]([[User talk:Xfd|讨论]])切成块与稀米单,奶油,白糖一起食用!!有布里亚特同胞看到有疏漏的请补充!不利呀特包子最先是在甘南拉布楞的不利呀特喇嘛发明的,主要特色是包子皮不用擀面杖,而是用手捏出来。此外是用切快的牛肉。其实正宗的不利呀特包子的包法也不是汉族式圆全褶子。所以最初只有甘南和不利呀特才有这样的包子,后来慢慢传到蒙古,而在前几年呼和浩特的所谓蒙古包子完全是汉族的蒸饺,陷是剁烂的,而不是块状,只是基本不放菜。而最近几年受到蒙古的影响包子陷也开始用切块的,但效果还是不行。比如著名察哈尔。 == 参考来源 == [[Category:650 中國史料]]
返回「
布里亚特蒙古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