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的原始碼
←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1.jpg|缩略图|[https://ss0.bdstatic.com/70cFuHSh_Q1YnxGkpoWK1HF6hhy/it/u=2757470943,971795605&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5%B8%B8%E8%AE%B0%E6%BA%AA%E4%BA%AD%E6%97%A5%E6%9A%AE%2C%E6%B2%89%E9%86%89%E4%B8%8D%E7%9F%A5%E5%BD%92%E8%B7%AF 图片来源]]]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ref>[https://so.gushiwen.org/mingju/juv_80c6e424bc13.aspx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古诗文网] </ref>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ref>[https://hanyu.baidu.com/shici/detail?pid=6723aee98b2e4012a974164cf6aefc4a&from=kg0&highlight=%E5%B8%B8%E8%AE%B0%E6%BA%AA%E4%BA%AD%E6%97%A5%E6%9A%AE%EF%BC%8C%E6%B2%89%E9%86%89%E4%B8%8D%E7%9F%A5%E5%BD%92%E8%B7%AF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百度汉语] </ref> 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 奋力把船划出去呀!奋力把船划出去!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译文二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 划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译文三 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 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怎么渡,怎么渡?(最终)惊起水边满滩鸥鹭。 注释 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 溪亭:临水的亭台。 日暮:黄昏时候。 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兴尽:尽了兴致。 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回舟:乘船而回。 误入:不小心进入。 藕花:荷花。 争渡:奋力把船划出去。 惊:惊动。 起:飞起来。 一滩:一群。 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赏析== [[File: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2.jpg|缩略图|左|[https://ss0.bdstatic.com/70cFuHSh_Q1YnxGkpoWK1HF6hhy/it/u=3612446793,3628151273&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5%B8%B8%E8%AE%B0%E6%BA%AA%E4%BA%AD%E6%97%A5%E6%9A%AE%2C%E6%B2%89%E9%86%89%E4%B8%8D%E7%9F%A5%E5%BD%92%E8%B7%AF 图片来源]]] 此词是记游赏之作,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6592024.html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意思 百度知道] </ref> 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 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创作背景== 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较为可信的时间当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讲解== 有时候,一件细小的、但饶有兴味的往事,会反复出现在你的记忆中,引起你的思索和回味。当时经历的生动情景,会历历如画,在眼前重现;当时的兴奋和激动,也会再次在心头涌现,印象还是那样的新鲜。如果你是一个有才能的文学家,你就会真实地描绘出这种经历和心情,吸引读者也进入你再现的那个境界,分享你的激动。 这首《[[如梦令]]》就是这样的作品。这是李清照为追记一次有趣的郊游而写的。作品中第一句说明了这是已经过去的一天,是在郊野水边的一个亭子里,傍晚的时候。一个“常”字,表明这件往事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而时常引起她的回忆。在那里作什么?第二句告诉我们,她喝酒喝得醉醺醺的,已经到了不认识回家路途的程度了。“沉醉”,是醉得很深的意思。显然,她是在一边欣赏郊野的景色,一边在喝酒,而且,也不是刚刚到了那里,是在那里已经游赏了相当长的时间了。“兴尽晚回舟”,是说在玩赏的兴致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之后,天色已晚,才上了去时所乘的小船,掉转船头,往回走。可是,沉醉的后果产生了。由于天色黯淡,特别是醉眼模糊,辨认不清归路,把船划进了一片密集的荷花丛中。“藕花”,即荷花。因荷花是从藕长出来的,所以在诗词中也常叫藕花。按照词调的要求,这里不用荷花,而改称“藕花”。这时,她心慌意乱是可想而知的了。怎么办呢?怎么样才能划出荷塘?怎么样才能划回家去?正好,按词调,这里需要重复一遍相同的两个字的句子,作者恰到好处地填写了“争渡,争渡”。这里的“争”,作怎么讲。“争渡”,这里是怎么划出去的意思。“争渡,争渡”,重复一遍,就突出了她焦急的心情。当她正在心如火燎,思量着怎样才能划出荷塘回家时,想必是在胡乱地划动着小船,去找寻一条归路。忽然听得,呼啦啦一片响声,从河滩上飞起了一群被小船惊起的水鸟。“鸥鹭”,鸥和鹭都是水鸟。小词写到这里,戛然而止。至于下文如何,就留待读者自己去想象了。想来,可能是惊飞的水鸟,吓得她出了一身冷汗,使得头脑清醒了一些,终于能够寻路回家了吧! 作者在词中不是流水账式地写她如何去,如何到家,在那里怎么玩,只在字里行间把经过作了交代。作者也并没有写“我玩得多么高兴呀”之类,而只用了“常记”、“沉醉”、“兴尽”、“晚”几个字,就把她游赏的欢快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善于剪裁,仅仅截取了醉归途中、误入荷塘、惊飞水鸟这个“镜头”,稍加点染,就写出了她这次郊游中不同一般、最难以忘怀之处,使读者不仅如临其境,也如闻其声。总之,这首小词,虽然并无深意,但写得简练、生动而传神,今天读来,还是引人入胜的。 另外,一个有文化的女子,到郊野游玩,还喝得大醉,这在今天也是不多见的,在封建礼教重压之下的宋代,那就更为稀罕了。这也表现了李清照性格中任情豪放、不受拘束的一个方面。 ==简评== [[File: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3.jpg|缩略图|[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images%2F20190420%2F83d880ce070d446b9d0bdcbe72266631.jpeg&refer=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17501135&t=7315f7627361d5af606d427a66c3f1ee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5%B8%B8%E8%AE%B0%E6%BA%AA%E4%BA%AD%E6%97%A5%E6%9A%AE%2C%E6%B2%89%E9%86%89%E4%B8%8D%E7%9F%A5%E5%BD%92%E8%B7%AF 图片来源]]] 这首词在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中题为“酒兴”。玩词意,似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词人命舟备酒,畅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塘,藕花深处。这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给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花香、酒气,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贪玩活泼天性。于是有争渡之举。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之中,看着栖息在花汀渔浦的鸥鹭惊飞,她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的活力。这种活力就从词短促的节奏和响亮的韵脚中洋溢而出。 这首词杨金本《65+草堂诗余》误作苏轼词,《词林万选》误作无名氏词,《古今词话》、《[[唐词纪]]》误作吕洞宾词。从“误作”之多,也可看出此词之放逸已超出了“闺秀词”的范围,所以有人把它列入男性作者的名下。但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曾慥的《[[[乐府雅词]]》都把它作李清照词,应当是可信的。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851 中國詩]] [[Category:821 中國詩論]] [[Category:823 詞論;詞話]]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