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9.207.11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幅巾 的原始碼
←
幅巾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幅巾</big> ''' |- |<center><img src=https://ss0.baidu.com/94o3dSag_xI4khGko9WTAnF6hhy/baike/w=268/sign=dc74f32aceef76093c0b9e9916dca301/95eef01f3a292df5307e5ba2b9315c6035a873cc.jp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B9%85%E5%B7%BE&step_word=&hs=0&pn=2&spn=0&di=2222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2&ie=utf-8&oe=utf-8&in=&cl=2&lm=-1&st=-1&cs=2731190433%2C960855430&os=3926378979%2C58015146&simid=0%2C0&adpicid=0&lpn=0&ln=542&fr=&fmq=1626092252553_R&fm=index&ic=0&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height=&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ss0.baidu.com%2F94o3dSag_xI4khGko9WTAnF6hhy%2Fbaike%2Fw%3D268%2Fsign%3Ddc74f32aceef76093c0b9e9916dca301%2F95eef01f3a292df5307e5ba2b9315c6035a873cc.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kwthj_z%26e3Bkwt17_z%26e3Bv54AzdH3FetjoAzdH3F8la990m_z%26e3Bip4&gsm=14&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 来自百度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幅巾</big> '''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幅巾 '''拼 音''' :fú jīn '''定 义''' :是指用整幅帛巾束首 '''解 释''' :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 |} '''<big>幅巾</big>''',又称巾帻,或称帕头。 是指用整幅帛巾束首。多裁取一幅即长度和门幅各三尺的丝帛做成。 从额往后包发,并将巾系紧,余幅使其自然垂后,垂长一般至肩,也有垂长至背,用葛布制成,称为"葛巾",多为布衣庶人戴用。用细绢制成,称为"缣巾",多为王公雅士戴用。 宋代以后,深衣幅巾是士大夫家冠昏、[[祭祀]]、宴居、交际服。 古代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的释菜礼,儒生都穿戴幅巾深衣祭祀孔子。原先的幅巾作四方形,使用时有前幞后,包住发髻,于脑后缚结。北周武帝对其作了改进,于方帕上裁出四脚,并将其接长,形如阔带,裹发时巾帕覆盖于顶,后面两脚朝前包抄,自上而下,系结于额,前面两脚绕至颅后,缚结下垂。在幅巾的基础上演变出了[[幞头]]。 == 引证解释 == * 古代男子以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后裁出脚即称幞头。 * * 《东观汉记·鲍永传》:" 更始 殁, 永 与 冯钦 共罢兵,幅巾而居。" * * 《后汉书·逸民传·韩康》:" 及 见康柴车幅巾,以为田叟也,使夺其牛。" * *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敛以时服" 裴松之 注引 晋 傅玄 《傅子》:" 汉 末王公,多委王服,以幅巾为雅。" * * 唐 王绩 《赠李征君大寿》:孔淳辞散骑,陆昶谢中郎。幅巾朝帝罢,杖策去官忙。 * *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幞头巾子》:"今 宋 朝所谓头巾,乃古之幅巾,贱者之服。" * * 宋 刘克庄 《沁园春·送孙季蕃吊方漕四归》词:"岁暮天寒,一剑飘然,幅巾布裘。" * * 《金瓶梅词话》第十九回:" 西门庆 那日不往那去,在家新卷棚内,深衣幅巾坐的,单等妇人进门。" *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袁绍幅巾单衣,引八百余骑,奔至黎阳北岸,大将蒋义渠出寨迎接。 == 历史 == 幅巾,是指用一块帛巾束首。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幅巾之名早见于《后汉书 郑玄传》:"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据汉人扬雄《方言》:幅巾之名自关西秦晋之郊日络头,西楚江湘之间日陌头,自河北赵魏之间日缲头。《三国志魏志 武帝纪》亦有记载,裴松之注引《傅子》:"汉末王公多委王服,以幅巾为雅。"《晋书》记,"后汉末,王公名士以幅巾为雅,是以袁绍、崔钧之徒,虽为将帅皆着缣巾"。 这种厌弃冠冕公服,以幅巾束首的风气,一直延续到魏晋仍十分流行。《后汉书·鲍永传》:"悉罢兵,但幅巾,与诸将及同心客百余人诣河内。" 李贺《咏怀》诗:"头上无幅巾,苦糵已染衣。"唐宪宗元和时人刘肃《大唐新语》记载:"昔袁绍与魏武帝战于官渡,军败,幅巾渡河,遁相仿效,因以成俗。初用全幅皂向后幞发,谓之'幞头'。"《封氏闻见录》巾幞条日:"近古用幅巾,周武帝裁出脚,后幞发,故俗谓之幞头。"宋人俞琰(1253-1314)《席上腐谈》卷上记:"幞头起于周武帝,以幅巾裹首,故日幞头。幞字音伏,与幞被之幞同,今讹为仆。"司马光《书仪》卷六《丧仪二》:"布四脚其制如幅巾,前缀二大脚,后缀二小脚以覆髻,自额前向顶后以大脚系之,大暑则屈后,小脚于髻前系之,谓之幞头"。幅巾在宋明时期亦是流行的头巾之一,士大夫常喜戴之。朱熹拜祭先祖和孔子也穿戴幅巾方履。 屈大均遗嘱写道:"吾死后,以幅巾、深衣、大带为殓。大带书碣'明之遗民'。" == 幅巾制作系法 == 用黑缯六尺许,中屈之,右边就屈处为横巾取,左边反屈之自巾取左四五寸间斜缝,向左圆曲而下,遂循左边至於两末。复反所缝馀缯,使之向里以巾取当额前,裹之至两髻旁,各缀一带,广二寸,长二尺,自巾外过顶后,相结而垂之。 == 明代幅巾 == 明代幅巾多为学者所带,总体形制一样个别细节也是有所差异的。一般来说穿深衣的时候带幅巾,在明代有幅巾深衣一词。韩国幅巾主要是受到明代幅巾的影响而形成的,韩国幅巾儿童还有学子们戴的比较多,一般士大夫戴的比较少。<ref>[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52664186 明制女性幅巾佩戴介绍],哔哩哔哩网站</ref> ==视频== <center> ===汉服开箱:155小个子戴上明制幅巾,一秒感觉要出家了=== {{#iDisplay:n0930yu4c7r|640|360|qq}} </center> ==参考资料== [[Category:630 中國文化史]]
返回「
幅巾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