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78.21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幺站镇 的原始碼
←
幺站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么站镇'''位于威宁县南端,距县城25公里,东西南北分别与[[金钟镇]]、[[麻乍镇]]、[[金斗乡]]、[[草海镇]]相接,平均海拔2115米,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5℃,年平均降雨量700毫米左右,无霜期280天,总面积19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74万亩,林地10.96万亩;牧草地2.3万亩。辖16个行政村,102个村民组,共7225户,总人口35776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8.25%。境内居住着汉、彝、苗、回、蒙古、白6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3.47%。民族文化悠久,民族风情农厚。属典型的农业乡镇,农业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65%以上。2012年,财政收入260万元,比2011年增加81万元,增长45.25%。农民人均纯收入4413元,比2011年3618元增加795元,增长幅度达21.97%。<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D0PQS8605508W4F.html | 幺站镇] </ref> ==城镇简介== 幺站镇在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南部。面积196.7平方公里。人口3.5万,其中彝、回、苗等民族占15.8%。辖1居委会、18村委会。畜牧业以牛、羊、马、猪为主。是县内奶牛和商品牛良种基地。有中小学27所。镇人民政府驻地幺站,在草海镇西南12公里,团箐梁子西麓。人口 1 000 ,有汉、苗、彝等民族。海拔 2 100 米。为川黔滇古驿站,西出威宁州城第一站,故名幺站。设农贸集市。792县道贯穿全镇,镇西北有公路接326国道。<ref>[http://chz.wenming.cn/wmzh/201410/t20141022_1410817.html | 城镇简介] </ref> ==历史沿革== '''名称来历''' 幺站是古代威宁至云南宣威的第一个驿站,而本地方言"一"为"幺",故得名。 '''政区沿革''' 1953年,建瓜拉乡。 1958年6月,与白马、东山合建超美公社。12月,撤销公社建立瓜拉管理区。 1961年,改为公社。 1985年1月,改为么站镇,属么站区。 1992年,原么站区的么站镇、抱都乡、香厂乡合并建立新的么站镇。 '''地理位置''' 地处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南部,东与金钟镇接壤,南与金斗乡为邻,西南与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杨柳乡隔马摆河相望,西邻麻乍乡,北接草海镇。人民政府驻么站村,电话区号0857,邮政编码553101,南距县城11.75千米。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辖么站、新飞、新房、联合、平原、水塘、香厂、田上、五嘎、大树、新元、抱都、岔河、汤朗、大山、红岩16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02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下辖5个居民委员会,11个村委会。 '''居民介绍''' 么站镇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居住有汉、彝、苗、回、蒙古、白6个民族,占总人口的18.5%,少数民族中彝族、苗族人口较多。民族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浓厚。 '''产业结构''' 么站镇气候条件较好,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适宜发展畜牧业及种植业,畜牧养殖业发展得天独厚、前景看好。主养牲畜有马、羊、牛、猪等。种植作物主要有玉米、洋芋、芸豆、大蒜、荞麦、小麦、燕麦等。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旱烟、辣椒、蘑芋、半夏等。还盛产苹果,桃子、花红、杏子、柿子、核桃、板栗等干鲜果。么站镇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资源有煤、铁、铜、锌等,特别是煤、铁、铜藏量较大,开采价值可观。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作为一个农业乡镇,么站镇继承和发扬了重视农业的传统。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粮食生产逐年增长。以杂交玉米、地膜覆盖、玉米育苗移栽、包谷洋芋套种、绿肥聚垄免耕、脱毒马铃薯、烤烟等高科技种植含量较高的农业生产,全镇各族人民的农业生产和粮食增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增收渠道逐步拓宽,使生产条件有了明显改变,农业生产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以烤烟为支柱产业的黄色经济迅速发展;以玉米和马铃薯为主的农作物种植,正向规模、规范化方向发展壮大。马铃薯销售年年大增,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资源丰富,是发展养殖业的好地方。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以来,森林覆盖面积不断扩大,草资源更加丰富,生态环境良好,自然风光美丽,是乡村旅游的理想去处。 '''基础设置''' 交通、电力、信息建设是地方发展、进步和繁荣的基础,是一个地方现代文明的标志。么站镇以326国道和326复线么可公路为经伟,村级公路为辅助,交通网络初具规模;通过国家两期农网工程改造,全镇农村用户用上了国家电网输送的电,全镇村寨面貌焕然一新,家家户户电灯明亮,农业加工等也用上了电,电视、音响遍及山村小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深入基层、深入人心,文化科技知识得到了广泛普及,推动了全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发展。信息工作发展迅速,网络覆盖全镇乡村角落,加快了山村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大进步、大发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快科技进步,走科教兴国、科教兴镇之路是么站镇多年的选择,我镇教育工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两基"、"两全"为目标,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目标管理,注重人才效应,坚持以人为本,创办特色学校、示范学校,一直成为我镇一道亮丽的风景;全镇教职员工奋力拼博,默默奉献,育人环境不断优化、美化、净化,么站教育的明天会更加美好。么站镇社会安定、人民团结;党的事业不断加强,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不断发展;勤劳的人民安居乐业,对未来充满无限的希望。<ref>[https://new.qq.com/omn/20210602/20210602A0D9EM00.htmll | 历史沿革] </ref> ==经济状况== 目前么站镇社会经济发展仍然较为落后,2010年生产总值为6585万元,财政收入为130.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为2750元。一是自然条件差,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不成规模,带动效应差。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增产幅度小。二是教育水平不高,思想落后,教育发展滞后,群众素质有待提高。三是第二、三产业发展尚待起步,群众增收渠道较少。群众经济条困难。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四是交通不变,特别是是通往村里的交通极为困难,部分村道路狭窄,出行极为不变。 '''教育状况''' 幺站镇有学校十余所,教师几百人,现有中学一所,小学多所,教育水平在全县范围类较高。 '''社会建设''' 么站镇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并对工作进行明确分工:余健主持镇党委全面工作。徐永树主持人大全面工作,分管工、建、交、"整脏治乱"工作。王顺力主持政府全面工作,分管财务工作。陈志兴协助书记工作,分管党建党务、远教、组织人事、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协统战、工青妇、关工委、集镇建设、党政办。禄婵媛主持纪检监察工作,分管一办三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后勤保障工作。吴学聪主持政法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分管政法综治信访维稳、协助分管"整脏治乱"工作。王时光协助镇长工作,分管武装、民兵、安全生产、民族宗教工作。马武亮协助镇长工作,分管危房改造、生态家园建设、"一事一议"项目、体育彩票公益金项目。肖胜协助镇长工作,分管人口与计划生育、大农业、扶贫统计、人力资源、社保、劳务工作。 '''自然气候''' 么站镇平均海拔2200米,地势起伏较大,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具有低纬度高海拔高原季风气候特点,日照多、辐射强,气候温凉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6-8月阴晴相间、阳光和煦、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冬季晴天较多,日照多。 '''自然资源''' 全镇国土面积196.7平方公里,有耕地12.74万亩,林地10.96万亩,素有"林海之乡"的美誉;地下煤炭等矿产资源富饶,铜矿铁矿储存量在全县名列前茅。<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D0PQS8605508W4F.html | 经济状况]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幺站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