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7.67.23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广西芒毛苣苔 的原始碼
←
广西芒毛苣苔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广西芒毛苣苔</big> ''' |- |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广西芒毛苣苔 学 名:Aeschynanthus <br> austroyunnanensis var. <br> guangxiensis (Chun ex W.T.Wang & K.Y. Pan) W.T.Wang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合瓣花亚纲 目:管状花目 科:苦苣苔科 族:芒毛苣苔族 属:芒毛苣苔属 组:显苞芒毛苣苔组 种:滇南芒毛苣苔 变 种:广西芒毛苣苔 命名者:(Chun ex W.T.Wang & K.Y. Pan) W.T.Wang 命名年代:1982 |} '''广西芒毛苣苔'''(学名:Aeschynanthus austroyunnanensis var. guangxiensis (Chun ex W.T.Wang & K.Y. Pan) W.T.Wang)是苦苣苔科、芒毛苣苔属攀援小灌木。茎无毛,叶对生,无毛;叶片薄革质或坚纸质,椭圆形或狭椭圆形,叶较小顶端急尖或微钝,基部宽楔形或楔状圆形,边缘全缘,侧脉稍明显;叶柄粗,花簇生于腋生的短枝上;花梗疏被短柔毛。花萼裂片线状披针形,花冠红色,花萼和花冠外面无毛或近无毛。筒细筒状,雄蕊稍伸出,花丝着生于筒上部,花药长圆形,花盘环状,子房线形,花柱疏被短柔毛,柱头近球形。蒴果近线形,种子狭长圆形,10月开花。 分布于中国广西西部和贵州西南部。生长在海拔400-1000米的石灰岩山林中树上、石上或悬崖上。 广西芒毛苣苔的全株供药用,治关节炎等症。 <ref>[http://www.iplant.cn/info/%B9%E3%CE%F7%C3%A2%C3%AB%DC%C4%CC%A6 广西芒毛苣苔], 植物智, 2020-01-18</ref> ==广西芒毛苣苔形态特征== 攀援小灌木。茎长约1米,无毛,不分枝或有少数M-分枝。叶对生,无毛;叶片薄革质或坚纸质,椭圆形或狭椭圆形,叶常较小,长2.2-5厘米,宽1.4-2.4厘米,顶端急尖或微钝,基部宽楔形或楔状圆形,边缘全缘,侧脉每侧4-5条,稍明显;叶柄粗,长3-6毫米。 花1-2朵簇生于腋生的短枝上;花梗长4-8毫米,疏被短柔毛。花萼长4-5毫米,5裂近基部,裂片线状披针形,宽1.1-1.2毫米,顶端钝,花萼和花冠外面无毛或近无毛。内面无毛。花冠红色,花冠长2-2.3厘米,内面无毛;筒细筒状,长约2厘米,口部直径5毫米;上唇长约5毫米,2裂近基部,裂片狭卵形,下唇长约7毫米,3深裂,裂片宽卵形,长约2.5毫米。雄蕊稍伸出,花丝着生于筒上部,距花冠基部1.5-1.7厘米处,上部被短柔毛,花药长圆形,长1.2-1.5毫米,无毛。花盘环状,高约0.6毫米,浅裂。雌蕊稍伸出,长3.2厘米,子房线形,长2.2厘米,无毛,花柱疏被短柔毛,柱头近球形。蒴果近线形,长18.5-26厘米,无毛。种子狭长圆形,长约0.8毫米,每端各有1根毛,毛长12-15毫米。花期10月。产云南南部(景洪、易武)和东南部(屏边)以及广西西南部(龙州)。生于河边石上或林中,海拔500-1500米。模式标本采自云南景洪。 ==广西芒毛苣苔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广西西部和贵州西南部。生长在海拔400-1000米的石灰岩山林中树上、石上或悬崖上。 ==广西芒毛苣苔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新鲜种子的萌发率较高,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发芽率有下降趋势。因此,尽量使用新鲜种子播种。种子采收后,将其置于阴凉干燥无直射日光处,并尽快播种。播种前无须进行额外的种子处理即可获得很好的发芽率。播种时,将种子均匀地洒在栽培基质表面,无须覆土,然后采用浸盆法供水以避免由于种子太小而被流水冲走,最后盖上一层塑料薄膜,10天后将薄膜掀开,保持足够的空气湿度和基质湿度以及良好的通风,并适度遮光。播种后7天内开始出现萌发,萌发可持续到播种之后1-2个月。温度在15-28℃时都能正常萌发,以25-30℃萌发势最好。 扦插繁殖:叶片横切或纵切后,将切口在100-200毫克/升IBA水溶液中速蘸2-3秒,把叶柄端或近叶柄端插入基质中,纵切叶片则将切口端插入基质中,深2-3厘米,插后浇透水。温度控制在18-30℃,基质含水量保持在20-30%,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80%,置于60-70%阴蔽环境中。扦插后10-20天即可生根,50-60天可产生新芽(即子株)。叶片生根后要减少喷水的次数,以免烂根。 ==广西芒毛苣苔栽培技术== 基质:广西芒毛苣苔的栽培基质为中性至弱碱性的腐殖质3份+园土1份+粗砂1份+碳酸钙(石灰石粉或草木灰)少量,调节基质pH值为7-7.5。 光照:广西芒毛苣苔要求较强的散射光。在栽培中常通过遮阳来达到所需的光照条件,栽培场所的遮荫率都控制在50-80%之间。 温度:在栽培温度的管理上,夏季应注意降温。 浇水:广西芒毛苣苔生于湿润、荫蔽的环境,但不同环境中的种类对土壤水分和空气相对湿度的需求有一定差异,栽培环境应尽量模仿原生镜的水分和湿度条件。土壤水分的管理要做到基质表面见干即要浇水,浇水必浇透,对于叶面被毛较多的种类,浇水时切忌浇到叶面上。不同生长期的植株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幼苗期需水量较少,应少量多次。营养生长期适当增加水量,浇水必浇透。花芽分化期,要适当控水。孕蕾期要多浇水,以利花蕾发育。开花期则要适当少浇水,防花早谢。休眠期也要少浇水。 施肥:施肥可采用基肥和根外追肥2种方式进行。基肥可在移栽定植时加入,将基质和少量经过腐熟发酵的鸡粪、花生麸等农家肥均匀混合,同时还可参入少量磷肥。或者在春天将有机肥埋在盆边的基质中,但肥料不可与根直接接触。在植株的生长旺盛期,可进行根外追肥,可用0.1%复合肥溶液20-30天灌根1次,也可将沤制好的饼肥、油渣稀释成1000-1500倍液进行灌根。 ==广西芒毛苣苔主要价值== 广西芒毛苣苔的全株供药用,治[[关节炎]]等症。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广西芒毛苣苔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