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7.155.14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应天府 的原始碼
←
应天府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应天府</big> ''' |- | [[File:应天府.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应天府 别名;河南郡、南京、南都 行政区类别;京城 所属地区;京东路、京东西路 下辖地区;五府十二州八十一县 政府驻地;宋城县南京城(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 地理位置;黄淮平原 面积;约1万平方千米 人口;157440口(注:宋朝户口仅算男丁) 方言;中原官话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商丘古城、应天书院、幸山、鹰鹭池等 国家学府;南京国子监(应天书院) |} '''应天府''',别名"河南郡",为[[宋朝]]四个京城之一的南京,治所宋城县南京城(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六月,赵匡胤时任殿前都点检、兼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后周显德七年(960年)正月,赵匡胤发动兵变。赵匡胤登基即位后,因发迹于"宋州",遂改国号为"宋"。因宋州古为商丘,火正阏伯居商丘,商丘为大火星分野之地,宋朝自称为"火宋"、"炎宋"。 景德三年(1006年),宋真宗以帝业肇基之地升宋州为应天府。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宋真宗亲自驾临应天府,主持隆重的授命仪式,建应天府为[[南京]],改圣祖殿为鸿庆宫,并赐宴三日,又下旨修建归德殿,接着规划京城和宫城。应天府成为宋朝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军事重镇。 南京应天府有全国最高学府南京国子监(应天府书院)。<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330/12/33878251_825260229.shtml 古代的应天府、顺天府、奉天府,分别是现在的哪些城市?] , 360doc个人图书馆 2019年3月30日 </ref>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赵构于应天府南京城南门外幸山筑"中兴坛"。五月初一,[[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登基即皇帝位,为了延续宋朝皇统和法统,定国号仍为宋,改元建炎,史称南宋。 ==序言介绍== ===后周=== 后周时,设宣武军于宋州(今河南商丘),后改为归德军。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六月,周世宗柴荣驾崩,继位的周恭帝柴宗训年仅七岁。[[赵匡胤]]时任殿前都点检、兼宋州归德军节度使。 后周显德七年(960年)正月,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登基]]即位,因其藩镇在"宋州",遂以"宋"为国号,建立宋朝。 又因五德终始说,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宋州为大火星房心分野之地,故宋朝又自称"火宋"、"炎宋"。 ===北宋=== 北宋初,复置宋州(今河南商丘)。至道三年(997年),分天下为十五路。以宋州、[[兖州]]、徐州、曹州、青州、郓州、密州、齐州、济州、沂州、登州、[[莱州]]、单州、濮州、潍州、淄州、淮阳军、广济军为京东路,路治宋州(今河南商丘)。 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二月,因赵匡胤曾于乾德元年(963年)受群臣尊号为"应天广运仁圣文武至德[[皇帝]]",宋州为艺祖龙兴之地 ,遂将宋州升格为应天府,仍为京东路路治。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正月,宋真宗决定将应天府再次升格,建为南京,并下旨建行宫正殿,以归德为名,称"归德殿",以圣祖殿为鸿庆宫 。奉[[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像,侍于圣祖殿之侧,名神御殿,又名三圣殿,成为赵宋的原庙。 接着规划京城和宫城。 熙宁七年(1074年),京东路被拆分为京东东路、京东西路两路。京东西路治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元佑元年(1086年),诸提点刑狱不分路,京东东路、京东西路并为京东路,路治南京(今河南商丘)。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初八,谢克家持"大宋受命之宝"到济州,康王赵构痛哭跪下接受。初九,济州百姓父老到军前,说济州的四方能看见城中火光冲天,请求高宗在济州即皇帝位。适逢宗泽来信说,南京(今河南商丘)是[[宋太祖]]龙兴之地,距离四方位置适中,漕运发达。康王赵构于是决定前往南京应天府。二十一日,赵构从济州出发,延副总管刘光世从陕州来会合,任命刘光世为五军都提举。二十二日,到达单州。二十三日,到达虞城县。西道都总管王襄率军从襄阳来会合。二十四日,到达南京应天府(今商丘)。二十五日,康王赵构到鸿庆宫朝拜三圣殿御容。皇后下诏有关部门准备仪卫兵仗和车驾。二十六日,[[张邦昌]]到南京应天府,跪在地上痛哭请求处以死罪,赵构慰问抚恤他。秉承诏旨任命汪伯彦为显漠阁直学士,黄潜善为徽酞阁直[[学士]]。代理吏部尚书王时雍等人供奉车驾和礼服到达南京,大臣们请求高宗称帝的越来越多,赵构下令在南京应天府南门外左侧幸山筑坛,称之为"中兴坛"。 ===南宋=== 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赵构于南京应天府登中兴坛受宝,载于祀典,登基即皇帝位,改元建炎,是为宋高宗, 遥上尊号曰孝慈渊圣皇帝,为了延续宋朝皇统和法统,定国号仍为"宋",史称南宋。 绍兴二年(1132年)九月,南京应天府沦陷于金国人之手。 金朝所扶持的伪齐皇帝[[刘豫]]将南京应天府降为归德府。 天眷元年(公元1138年),金朝领三省事宗磐、宗隽在朝廷专权,外结左副元帅挞懒,将河南、[[陕西]]地归还给宋朝,南京(今商丘)也在其中,南宋恢复南京应天府之名,以路允迪任南京留守。 绍兴十年(1140年)三月,宋高宗封南京应天府火正阏伯为"商丘宣明王"。 承安五年(1200年),金朝攻占南京应天府,又改称为归德府。 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六月,南宋将领全子才收复了宋太祖的发迹之地--南京应天府(商丘)。八月,宋理宗发布榜文,[[恢复]]南京之名。 ==行政区划== 应天府治宋城县,共辖七县。景德三年(1006年),升宋城县为次赤,其余六县升为次畿。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升宋城县为正赤,其余六县升为正畿。 (正赤)宋城县(治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六乡。城东、[[河南]]、葛驿三镇。有汴水、睢水、涣水。 (正畿)宁陵县(治今河南商丘市宁陵县)。京西五十里。五乡。新城、新舆、长亭三镇。 (正畿)[[柘城县]](治今河南商丘市柘城县)。京西南八十里。七乡。八桥一镇。 (正畿)谷熟县(治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谷熟镇)。京东南四十里。六乡。高辛、[[济阳]]、营城三镇。 (正畿)下邑县(治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京东一百二十里。六乡。会亭镇、济阳镇二镇。 (正畿)虞城县(治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利民镇)。京东北五十五里。治平镇一镇。有孟渚泽。 (正畿)楚丘县。京东北七十里。五乡。 应天府作为京东西路路治,管辖应天府、袭庆府、兴仁府、东平府四个府和徐州、济州、[[单州]]、濮州、拱州五个州,广济军一个军,四十三个县。 应天府作为京东路路治,管辖应天府、袭庆府、兴仁府、东平府、济南府五个府和徐州、济州、单州、濮州、拱州、青州、密州、[[沂州]]、登州、莱州、潍州、淄州十二个州,广济军、淮阳军两个军,八十一个县。 ==城市发展== 商丘南关[[码头]]的发掘表明,运河河岸高出宋代地面3米左右,河岸夯土的坚固,的确铁锥难入。这些夯土中,有大量砖瓦碎片,显示如今这片庄稼地,曾人口密集、遍布民居。 运河与南大湖相连,是非常适宜的码头停靠区域,正是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使睢阳城南运河沿岸,形成人烟稠密、商铺林立的繁华区域。 北宋熙宁五年,[[日本]]僧人成寻自台州启程北行,经扬州沿运河前往五台山参佛,这年十月初五晚,他所乘坐的船只到达南京应天府(今商丘),成寻在日记中写道:"……终日曳船,酉一点,过七十四里,至南京大桥下,停船宿。宋州城内有南京官,名杨侍读……大桥上并店家灯火,大千万也。伎乐之声,遥闻之……六日天晴,辰时,曳船,从桥下过。店家[[买卖]],不可记之。经二里,至次大桥下外,停船。艄公宿积干姜上市头了,五十石许上了。于宿州卅石许上市了。艄公屑福最可云富人。" 这段记述,真实地再现了当时商丘运河两岸的繁荣,以及夜生活的[[丰富多彩]]。南京城外,至少有两座大桥,大桥是水陆交会之地,因此是船只停泊的好地方。大桥上下,店铺林立,夜晚灯火辉煌,伎乐声闻数里。艄公停船的第二座大桥,是运河沿岸一个大市场,货物交易量极大,船工们携带的[[货物]],很容易出手。 ==人口== 北宋初年,南京应天府人口主户有21250户,客户有24200户,总户数有45450户,可户占总户数的百分比为53%。元丰初年,应天府主户有65490户,客户有25844户。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南京应天府(商丘)主户有79741户,口数157404口(注:宋朝户口仅算男丁)。 ==教育== [[五代]]时后晋时期(936年-947年),宋州虞城县通儒杨悫在归德军将军赵直扶助下创办睢阳学舍,聚众讲学。杨悫去世后,他的学生戚同文继承师业,继续办学。戚同文病逝后,学校曾一度关闭。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应天府宋城县邑人曹诚,在戚同文旧学之地出资三百万金,造舍150间,聚书1500余卷。并于次年聘戚同文之孙戚舜宾为主院,以曹诚为助教,建立了书院,博延生徒,讲习甚盛。府奏其事,宋真宗诏赐额曰"应天府书院",命奉礼郎戚舜宾主之,仍令本府幕职官提举,以曹诚为府助教。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应天府升格为南京,应天书院又称为"南京书院"。庆历三年(1043年),应天府书院改升为"南京国子监",成为中国[[古代]]书院中唯一一个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成为宋朝最高学府。 北宋范仲淹为应天府书院作[[《南京书院题名记》]]:"天下庠序,视此而兴"。 南宋陈均撰《九朝编年备要》记载应天府书院:"宋兴,天下州府有学始此"。元代赵孟瞓更是在《义学记》中道:"宋初时天下有四大书院,应天书院为首。" ==文物== 2009年1月8日,通济渠商丘南关段发掘出城市河市区河岸,这是[[中国]]大运河考古首次发现城市河岸,也是通济渠考古发现的最大的码头遗址。 通过清理河岸遗存可以发现当时建筑密集,贸易繁荣,堪比北宋著名画作《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场景,为隋唐至北宋时期中国大运河[[历史]]研究增添重要考古材料。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h3139gesi5o|480|270|qq}} <center>应天府被攻陷,建文帝剃发保命,朱棣登基屠杀建文伯臣</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返回「
应天府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