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1.27.7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康熙臺灣輿圖 的原始碼
←
康熙臺灣輿圖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康熙臺灣輿圖''' </p> |- |<center><img src="https://th.bing.com/th/id/R.ce0cbf56e6759495c39914860c600211?rik=kc%2f9Dy%2bjs3Wz4Q&riu=http%3a%2f%2f2.bp.blogspot.com%2f-zwbcNRlUWTU%2fUAQcuSx6CgI%2fAAAAAAAAAmo%2f5621Jd6sKN8%2fs1600%2f%2525E5%2525BA%2525B7%2525E7%252586%252599%2525E8%252588%252587%2525E5%25259C%252596-crop.jpg&ehk=Ebeg8iRsbeInMH8M%2fqqrN7pyFZ5Z92YfSDp%2blawvy9o%3d&risl=&pid=ImgRaw&r=0" width="280"></center><small>[http://lungang.blogspot.com/2012/07/blog-post_4511.html 圖片來自blogspot] </small> |} '''康熙臺灣輿圖'''是已知現存最早的單幅彩繪卷軸臺灣全圖,全圖絹本設色,橫長536公分,縱寬66公分。原圖繪製約於1699~1704年間(清康熙38年至43年),是現存最早的單幅彩繪卷軸[[臺灣]]全圖。全圖以傳統中式的山水技法,描繪出十八世紀初臺灣山川形勢與人文城鄉景觀。曾被[[伊能嘉矩]]譽為「臺灣古圖之最」,是[[國立臺灣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於2010年經指定為「[[中華民國國寶|國寶]]」。 康熙臺灣輿圖為橫向長條捲軸,以中國傳統山水技法繪製,視點由臺灣海峽上空由西往東鳥瞰臺灣西部,圖左為北,圖右為南。內容則以寫實手法描繪出17、18世紀更迭之際,臺灣西部由北到南的山川地形、行政兵備部署、道路與城鄉生活等景觀,可說是當年臺灣社會文化生活及清初對臺灣地理知識的一個縮影,兼具地理圖、兵備圖、風俗圖等特性。 該圖在[[臺灣日治時期]]由[[臺灣總督府]]於1902年([[明治]]35年)年向[[新竹]]某鄭氏家族購入,作為「[[臺灣總督府博物館]]」的藏品。[[第二次中日戰爭]]結束後[[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臺灣,臺灣總督府博物館的藏品由[[國立臺灣博物館]]接收。 == 現存版本 == 國立臺灣博物館所典藏的《康熙臺灣輿圖》其實不只一幅。清康熙年間繪製的「原版」(或稱A版)據傳原藏北京內府,於1900年「義和團之亂」時流出至臺灣,成為臺灣博物館的收藏,2010年經指定為「國寶」,但本版圖面在高雄以南的部分有大面積缺損,雖經修護仍無法盡數復原,故流傳不廣。目前流通較廣的則是20世紀上半所摹製的兩版摹本:「第一摹本」(或稱B版) 與「第二摹本」(或稱C版)。這兩份20世紀的「摹本」雖在畫風與內容上與「原版」略有出入,但圖面較為清晰完整,且大致保存了目前「原版」畫面上所缺損的圖像內容,故多年來逐漸取代「原版」,成為館方與外界流通運用主要的版本。<ref name=":0">{{Cite web|date=2023-04-26|title=康熙臺灣輿圖|url=https://kangxitaiwanmap.ntm.gov.tw/|url-status=no|access-date=2022-07-29|archive-date=2022-06-1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616071118/https://kangxitaiwanmap.ntm.gov.tw/}}</ref><ref>{{Cite web|date=2023-04-26|title=一張地圖,了解400年前的臺灣!解碼國家機密!|ur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jQhI_d4JCc|url-status=no|access-date=2023-04-26|archive-date=2023-05-02|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502063648/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jQhI_d4JCc}}</ref> === 《康熙臺灣輿圖》原版(A版) === 《康熙臺灣輿圖》原版為清康熙年間繪製之絹底巨幅臺灣長卷軸地圖,其年代據學界的考證,約可訂在清康熙38-43 (西元1699-1704) 年間。本圖據傳原藏於北京內府,於1900年「義和團之亂」時流出輾轉流至臺灣,為日本臺灣總督府所購得,收藏於「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國立臺灣博物館前身)至今。本圖堪稱臺灣古地圖中最著名,也最具代表性的一幅輿圖,自入藏後即廣受注目。但也因早期長期展示,狀況逐漸劣化,畫絹圖層多處剝落,尤以今高雄以南地區缺損最為嚴重,圖像內容幾乎已無法辨識。國立臺灣博物館雖於2004-2005年間委託日本「宇佐美松鶴堂」進行專業修護,但由於原畫絹剝落嚴重,無法將此區塊回復原有樣貌,僅能以類似背景色之空白補絹填補全色。所幸,本圖在臺灣南部地區佚失的圖面內容,仍相當完整地保留於20世紀上半所臨摹的兩幅摹本:即《康熙臺灣輿圖》第一摹本(B版)與第二摹本(C版)之上。 === 《康熙臺灣輿圖》第一摹本(B版) === 《康熙臺灣輿圖》第一摹本推斷應為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博物館」直接根據館藏《康熙臺灣輿圖》原版所臨摹之摹本。本圖色彩鮮麗,圖面完整而資訊清晰,保存狀況較原版為佳,故在20世紀後半逐漸取代原版,成為展示、流通出版主要的版本,堪稱《康熙臺灣輿圖》最普遍的版本,目前坊間各出版品中使用的《康熙臺灣輿圖》多屬此版。然而,較諸原版,本版不僅在畫風、用色與書法風格上有著明顯的差異,圖面上的文字資訊與圖像符號亦發現有部分的出入錯漏。有些地方錯漏情形甚至比同時期臨繪的「第二摹本」(C版)更為頻繁。 === 《康熙臺灣輿圖》第二摹本(C版) === 《康熙臺灣輿圖》第二摹本推斷與第一摹本一樣,為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博物館」直接根據館藏《康熙臺灣輿圖》原版所臨摹之摹本。本圖雖稱為「第二摹本」,但是它並非是臨摹自於「第一摹本」的「再摹本」,而是一份直接臨自於原版的獨立摹本。事實上,比起「第一摹本」,本版在文字與圖像資訊上更忠於「原版」。本版整體圖面畫工較「第一摹本」略為粗糙,故過去較少公開展出,亦少提供外界流通運用,但以圖中保存的地圖內容而言,本版堪稱《康熙臺灣輿圖》摹本中較「忠於原著」的版本。 === 《康熙臺灣輿圖》數位/夢幻重建版(D版) === 國立臺灣博物館於2016-2017年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光電工程研究所的團隊,以《康熙臺灣輿圖》原版的數位影像為底本,參考B、C版摹本的圖面資訊,以數位方式逐步將「原版」所缺失的內容資訊重建補足,完成《康熙臺灣輿圖》數位重建版,並沿用過去以英文字母的稱法,及英文Digital/Dream (數位/夢幻)之意,簡稱為「D版」。本版圖不僅維持《康熙臺灣輿圖》原版的古典畫風與書法風格,更補足了原圖上的細部斑駁與大片缺損,同時訂正了百處以上B版與C版摹本中的錯、漏與異體字,成為一份既忠於原版,又兼顧視覺美觀與資訊完整的《康熙臺灣輿圖》版本。<ref>{{Cite web|date=2023-04-26|title=【夢幻古圖—《康熙臺灣輿圖》總動員】|url=https://artemperor.tw/tidbits/9723|url-status=no|access-date=2023-04-26|archive-date=2023-04-2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429170854/https://artemperor.tw/tidbits/9723}}</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3 臺灣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Suggestion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康熙臺灣輿圖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