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22.240.16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廖嘉展 的原始碼
←
廖嘉展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廖嘉展01.jpg|400px|缩略图|右|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左)[https://udn.com/newmedia/921/rebuild/liao/ 照片來自 udn.com]]] '''廖嘉展''',1962年生於[[台灣]]雲林,現任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早期寫作以弱勢族群與社區改造為其報導對象,風格平易近人,透過文字和影像道盡社會邊緣人的生活、感受以及命運,並反映出社區工作者對鄉土的熱愛。在[[921大地震]]災後,為台灣保留了一塊世外桃源──桃米生態村。他與夥伴創辦新故鄉文教基金會,打造以生態為主的桃米社區,吸引了許多遊客前來,為埔里居民創造新商機。<ref>[https://www.pts.org.tw/program/Template1B_Customize_Menu.aspx?PNum=862&CMNum=1718 探索新美台灣:廖嘉展]</ref> 2005年,廖嘉展前往[[日本]]參加[[阪神大地震]]十周年紀念活動,被鷹取教會Paper Dome五十八根紙柱呈現的溫暖氛圍深深感動。不是教徒的他,竟然在毫無資金規畫下,大膽提議將Paper Dome移到台灣,做為台灣與日本地震社區重建經驗的交流中心,經過一番交流討論後,便讓紙教堂建在埔里桃米坑。 廖嘉展保留傳統文化產業,為落後地區的社區居民能夠保留家鄉的文化,使台灣的地區文化永續,希望能像世界展現出台灣文化之美。一生致力於保留傳統文化產業,為落後地區的社區居民能夠保留家鄉的文化,使台灣的地區文化永續,希望能向世界展現出台灣文化之美。 ==學歷== •中國文化大學新聞學系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及政策研究所 ==經歷== * 1986年人間雜攝影記者,見識到台灣社會變動的力量,也體會了台灣社會結構性的發展困境。<ref>[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13/109/people04.html .專題介紹:關於廖嘉展先生]</ref> * 1993年到嘉義縣新港鄉,從事社區工作紀錄,擔任新港文教基金會執行長並出版了《老鎮新生──新港的故事》一書。 * 1986年回到埔里。 * 1999年一月創辦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 九月遭逢921集集大地震,基金會隨即參與地震的相關重建工作。 * 陪伴的建構桃米生態社區與新故鄉見學園區紙教堂的再生。 * 2005以新故鄉見學園區發展的互助網絡關係,以社會企業為發展模式,集合更多的社區與產業形成區域發展的力量。 * 《人間》雜誌攝影編輯、採訪主任 * 《天下》雜誌駐省府資深編輯 * 新港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文學風格== *曾獲中國時報文學推薦獎及開卷年度十大好書獎。 *廖嘉展創作文類以報導文學為主。弱勢族群與社區改造為其報導對象,風格平易近人。 作者透過文字和影像道盡社會邊緣人的生活、感受以及命運,並反映出社區工作者對鄉土的熱愛。 ==貢獻成就== ===魅力新故鄉=== 廖嘉展先生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創立了「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目的是為了不讓台灣的文化產業走向歷史,也希望弱勢團體、住在偏遠山區的居民減輕經濟負擔。經過次次的討論會議,決定以復興台灣本土文化產業的路線來幫助偏遠地區的人們,他們積極的發展當地社區的文化傳統產業,使它們告別沒落的命運。其中他們所復興的社區中,最為成功的的社區是「桃米社區」。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250"> File:廖嘉展02.jpg|缩略图|桃米社區擁有豐富的濕地生態,以及青蛙蟲鳴的野趣。圖/報系資料照[https://udn.com/newmedia/921/rebuild/liao/] </gallery> ===桃米奇蹟─921震後=== 在九二一地震之中埔里居民的房屋倒塌,他們失去了賴以維生的家,也不知道該如何生活下去,整天無所事事,而就在這時廖家展先生與新故鄉協會的成員向他們伸出了援手,幫助了他們重建家園,廖嘉展先生發現埔里桃米坑裡的生態及物種豐富,其中以青蛙種類為台灣最多,便利用當地生態將桃米做成生態村,且以青蛙作為主題。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250"> File:廖嘉展04.jpg| File:廖嘉展05.jpg| File:廖嘉展06.jpg| </gallery> ===桃米奇蹟─紙教堂=== 2005年1月,廖嘉展前往日本參加阪神地震十周年紀念活動,被鷹取教會Paper Dome五十八根紙柱呈現的溫暖氛圍深深感動。不是教徒的他,竟然在毫無資金規畫下,大膽提議將Paper Dome移到台灣,做為台灣與日本地震社區重建經驗的交流中心,經過一番交流討論後,便讓紙教堂建在埔里桃米坑。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250"> File:廖嘉展03.jpg|缩略图|紙教堂曾在日本神戶撫慰無數阪神地震災民,在廖嘉展(左)的推動下,2008年搬來台灣,落腳埔里桃米生態社區。右為921重建基金會執行長謝志誠。圖/黃仲裕攝影[https://udn.com/newmedia/921/rebuild/liao/] File:廖嘉展07.jpg| File:廖嘉展08.jpg| </gallery> ==視頻== ===105-L6-廖嘉展老師:埔里生態城鎮的建構===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KyYVyKnx5A}} ==外部連結== *[https://zh-tw.facebook.com/people/%E5%BB%96%E5%98%89%E5%B1%95/1663912750 廖嘉展的.facebook] == 參考資料 == {{Reflist}}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廖嘉展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