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2.98.9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建康 的原始碼
←
建康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small><small>(南京的古称,中国古代都城)</small></small> <br> <br> <p style="text-indent:2em;">建康是[[南京]]在[[六朝]]时期的名称,[[东吴]]、[[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六代京师之地,三百多年为京辇神皋所在,是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六朝皇宫建康宫,宫殿壮丽巍峨,殿阁崇伟,为北魏都城以及东亚各国争相效仿,深远影响了后世宫室建设的形制。<ref name="MYT">薛冰.南京城市史.南京:南京出版社,2008年:53—56 </ref> [[File:001v15Ztzy6J4zh1lGab2&690.jpg|缩略图|右|[http://s3.sinaimg.cn/mw690/001v15Ztzy6J4zh1lGab2&690 原图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ec9abf0101t1wa.html 来自新浪博客]]] <p style="text-indent:2em;">建康城东西南北各四十里(约130平方千米),宫墙三重,南拥秦淮、北倚后湖、西临长江,苑囿主要分布于都城东北处,宫城北有华林园,覆舟山有乐游苑,华林园、天渊池等宫苑点缀其中。四周有石头城、西州城、东府城、白下城、南琅邪郡城等众多卫星城围绕并构成拱卫之势,成为中国城市建设史上的孤例。宣阳门至朱雀门的御道两侧布置官署府寺,居住里巷主要分布在御道两侧和秦淮河畔,城内外遍布佛寺五百余所。 <p style="text-indent:2em;">建康城的建设遵循中国传统礼教制度,在中国都城建设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首开中轴对称布局的先例,形成了东亚都城特有的以中轴线为基准,主要建筑左右对称的布局和风格,其平面布局、建筑形制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后世都城建设的范本,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并深刻影响到东亚各国。从南朝建康起,各代宫城基本呈南北长的矩形,宫前道路两侧布置官署,隋、唐、宋、金、元均如此。 <p style="text-indent:2em;">衣冠南渡使汉民族在建康保存了华夏文化之正朔,被历代所传诵。以建康为代表的南朝文化,与西方的古罗马被称为人类古典文明的两大中心,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ref name=MYT/> ==基本信息 == {| |- | '''中文名称''' || 建康 || '''地理位置''' || 今南京市 |- | '''别 名''' || 建业、建邺、金陵等 || '''行政区类别''' || 首都(东晋至南朝) |- | '''方 言''' || 金陵雅音 || '''面 积''' || 东西南北各四十里(约130平方千米) |} == 历史发展 == <p style="text-indent:2em;">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诸葛亮]]出使江东,对孙权说:“秣陵地形,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p style="text-indent:2em;">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年),[[孙权]]筑石头城,并将秣陵(今南京)改名为建业,寓意“建立帝王之大业”(另一说为“建功立业”之意)。 <p style="text-indent:2em;">东吴黄龙元年(229年)5月23日,孙权称帝,定都建业(今南京),住在原将军府,取名为“太初宫”,其后在周围筑起宫墙以加强防卫。建业城城周二十余里。南北长,东西略短,位置约在今南京城北部。宫城在城内偏北部分,西为孙权建的太初宫,东为孙皓建的昭明宫和苑城。东傍钟山,南枕秦淮,西倚大江,北临后湖(玄武湖),处天然屏障之内。孙权建都于此后,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极快。一个郡的粮食可以供几个郡的人食用,建康因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故而极为繁荣。<ref>《太平御览》卷一五六引《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ref> <p style="text-indent:2em;">东吴赤乌十年(247年),孙权才在群臣的建议下改建太初宫。改建后的太初宫周围有500丈,南面开有5个宫门,其中正门叫做公车门,东、西、北三面各开一门,分别叫做苍龙门、白虎门和玄武门。正殿称为“神龙殿”。建业都城北依覆舟山、鸡笼山和玄武湖,东凭钟山,西临石头,城周“二十里十九步”。在太初宫的东面和北面,是东吴的皇家花园和皇宫卫队的营地,名叫“苑城”,可容纲3000多名贵族子弟同时在里面骑马操练。苑城的北部有一座苑仓,又称仓城,里面储藏着大量粮食和其它物资。在太初宫的西面,还有一座专供皇太子用的花园,叫做“西苑”。同年,孙权为印度僧人康僧会修建了“建初寺”。建初寺是江南地区最早的佛教寺庙,它的建立成为佛教在中国南方兴起的标志性事件。在康僧会的努力下,佛教逐步在南方流行开来。 <p style="text-indent:2em;">西晋太康元年(280年),西晋攻下东吴京师建业,东吴灭,东吴末帝[[孙皓]]投降西晋,三国时代结束。 <p style="text-indent:2em;">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改建业为建邺。 <p style="text-indent:2em;">西晋永嘉元年(307年)[[八王之乱]]后,[[司马睿]]听从王导建议迁镇到建邺。 <p style="text-indent:2em;">西晋建兴元年(313年),因避愍帝“司马邺”讳,改建邺为建康。南京自此得名建康,直沿用至南朝末年不变。东晋建武元年(317年)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廷,为晋元帝,史称东晋。东晋时期,因冶铸业的迅速发展,造成城市污染,被迫将坐落在市区冶城的冶炼工场迁到县东南3.5公里的地方。东晋和南朝的都城仍沿用东吴旧城,并在其基础上扩建,增辟九座城门。并分置建康、秣陵二县,并称为京邑二县,城区范围扩为东西南北各四十里(约130平方千米)。中心为宫城(台城,即建康宫)。北面白石垒(白下)、宣武城、南琅邪郡城,西面石头城,西南冶城、西州城,东南东府城,南面丹阳郡城,都屯有重兵。地居形胜,守卫坚固。 <p style="text-indent:2em;">东晋咸和年间,在吴昭明宫、苑城的旧址新建宫城,称建康宫,又称台城。 <p style="text-indent:2em;">刘宋永初元年(420年),[[刘裕]]代东晋立宋,史称刘宋。从此进入南朝,齐梁代兴,经济更为繁荣。南朝时期,建康仍为冶铸中民,此时冶铁技术提高,创造了生熟铁混合冶炼法。 <p style="text-indent:2em;">南齐建元二年(480年),正式在城垣外包砖。 <p style="text-indent:2em;">南梁天监十年(511年),又增建第三重宫城,有三重城的宫城在当时的城市发展史上尚属首次。<ref name=MY3/> [[File:20181204015717 2d5e0d09594422edaf46f0ab7bcc8613 3.jpg|缩略图|右|[http://08imgmini.eastday.com/mobile/20181204/20181204015717_2d5e0d09594422edaf46f0ab7bcc8613_3.jpeg 原图链接] [http://mini.eastday.com/a/181204015717290.html 来自东方资讯]]] <p style="text-indent:2em;">南梁武帝时期,建康建设最大,吸引了印度等各国商人前来参观。南朝皇帝兴佛,在建康城中建立了许许多多富丽堂皇的寺庙,一个建康城,就有僧尼十余万,建康又有石头城和长江天堑做保护,因此极为坚固,在梁武帝晚年,侯景叛乱,将梁武帝饿死在台城,又将富庶的江南生灵涂炭,还差点毁了建康。<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8714/ef7bqYHgkG0N1eHrGgac9FM6R2FFxMliFZ_tDazYAx6QuVYcMyJqPfOd7Ha8ifM4din5_Gr_42J_Mq2dfzZVWM508c4E465_uJH9WBg26qK_kyfRw1MnWxxA6A 南京城市史.南京日报网.2020-03-25] </ref> <p style="text-indent:2em;">陈武帝平定[[侯景之乱]]后,开始有计划的修筑建康城,到了陈后主时期,建康城的繁华比起前三朝有过之而不及,更为气派繁华。到了陈朝后主祯明三年正月,隋军破建康,俘虏陈后主,陈朝灭亡,隋文帝因有人占领称帝,下令将建康城夷为平地,摧毁六朝宫苑,在石头城置蒋州[5] == 都城规模 == === 布局 === <p style="text-indent:2em;">东晋时期对建康城进行大规模改建扩建,把宫城东移,南对吴时的御街,又把御街南延,都城南面正门即宣阳门,再往南五里为朱雀门,门外有跨秦淮河的浮桥朱雀航,直抵南面祭天的南郊,形成正对宫城正门、正殿的全城南北轴线。宣阳门至朱雀门间五里御道两侧布置官署府寺,南端临秦淮河左右分建太庙、太社,居住里巷也主要分布在御道两侧和秦淮河畔。经此改建,建康城内形成宫室在北,宫前有南北主街、左右建官署、外侧建居里的格局,城门也增为十二个。 <p style="text-indent:2em;">建康城规模极其庞大,以建康宫为中心,据记载有宫墙三重,外周八里。南面正面是大司马门,直对都城正门宣阳门,两门之间是二里长的御道。御道两侧开有御沟,沟旁植槐、柳。大司马门前东西向横街,正对都城的东、西正门。苑囿主要分布于都城东北郊。宫城北有华林园,原是东吴的旧宫苑,宋时加以扩建。覆舟山有乐游苑,宋时就东晋药圃建成。玄武湖在都城北。东晋时筑长堤以防水患,并引湖水通入华林园、天渊池和宫内诸沟,再下注南城壕。 <p style="text-indent:2em;">建康南迁人口甚多,加上本地士族,遂不得不在城东沿青溪外侧开辟新的居住区。建康有长江和诸水网航运之便,舟船经秦淮河可以东西两方面抵达建康诸市,沿河及水网遂出现一些聚落。秦淮河南岸的长干里就是著名的居住里巷,北岸的乌衣巷则是东晋王、谢名门巨族累世居住之地。王公贵族的住宅多分布在城东青溪附近风景优美的地带。城中河道以秦淮河通长江,又从秦淮河引运渎直通宫城太仓,运输贡赋,北引玄武湖水南注青溪和运渎,以保证漕运和城壕用水。为保卫建康,在其四周又建了若干城镇军垒(如石头城、东府城、西州城、冶城、越城、白下城、新林);为安置南迁士民,又建了一些侨寄郡县(如丹阳郡城、南琅琊郡城等)。这些环建康的城镇聚落周围也陆续发展出居民区和商业区,并逐渐连成一片。建康城外以东府城、西州城最为著名。东府城位于大城东南,宋武帝初领扬州,筑东府城。元嘉中彭城王义康更开拓之,自后常为宰相府第。西州城位于大城西南,为扬州刺史治所。另外还有丹阳城(大城西南)、白下城(大城北)、江乘城(大城东北)等,许多重要机关在城外各自为城。不仅可以加强防御,还可以互相支援。这种形式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极为罕见。同时也说明建康城区不断向城郊发展,突破了城墙的限制。 <p style="text-indent:2em;">实际上,早在东吴时,“京师鼎族,多在青溪左及潮沟北”,青溪即东渠,通城北堑潮沟。也就是说,东吴时许多名门大族多居住在城北堑潮沟外和城东北青溪附近。青溪在城北,“以泄玄武湖水,南入秦淮”。另外,城南秦淮河一带也是人口稠密区。“横塘(秦淮河堤)、查下(巷名,横塘西),邑屋隆夸;长干(里名,秦淮河岸山岗间的平地称为干)、延属,飞甍舛互。其居则高门鼎贵,魁岸豪杰,虞(文绣)魏(周)之昆,顾(雍)陆(逊)之裔。”也是名门望族,证明从东吴起,有权有势的人就多住在水路交通发达、经济繁华的地区,这也是六朝建康城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城小市区大,贵族多居住在城外。城东南的东府城,也就是东晋简文帝和会稽王道子的私宅,南朝时才成为宰相办公的所在。 <p style="text-indent:2em;">一般居民区也称作里,建康到底有多少里,如何划分已不得而知。梁大通三年(537年),分建康之同夏里置同夏县,证明建康城外的里范围很大,可以划分为一个县。南朝的建康城佛寺林立,梁时“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成为建康城的一大特色。这些寺庙都分布在什么地区,难于备述,而梁武帝舍身的同泰寺(今鸡鸣寺),位于鸡笼山下,即南朝建康宫以北。另外还有栖霞山的栖霞寺、城南花漉岗的瓦官寺和道场寺也很有名,法显就曾在道场寺译经。<br> <p style="text-indent:2em;">史载在梁朝全盛期,建康已发展为人兴物阜的国际性大城市,它西起石头城,东至倪塘(方山北),北过紫金山,南至雨花台,东西南北各四十里(约130平方千米),人口约二百万。建康未建外郭,只以篱为外界,东南两面又沿青溪和秦淮河立栅,成为外围防线,设有五十六个篱门,可见其地域之广,不仅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也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8714/31fc33j8lOi2NW-Z93R66_gWJjGu6yN-zNWmb6D_PKz1AkljCqF94deptMJh-7jMV_krifvV8_fIfktDUzglTeBFWv0_e4Qp-jyXh1tFcG_J1VNFKTY 建康 .中国网.2015-11-14] </ref> === 城垣 === <p style="text-indent:2em;">由于东吴建业城和东晋建康城均恃大江为固,故而只建了夯土城墙,城门多为竹篱门,南齐时正式使用城砖修葺城墙。南齐建元二年(480年)“五月,立六门都墙”,从此以后,建康城固若金汤。“宋世外六门设竹篱。是年,初有发白虎樽者言:‘白门三重门,竹篱穿不完’。上感其言,改立都墙。”六门指建康城的六个城门,南面三门,西曰陵阳门,后改名广阳门,世谓之尚方门。正中宣阳门,本吴所开,世谓之白门,晋为宣阳门。门三道,上起重楼悬楣,上刻木为龙虎相对。南对朱雀门,相去五里余,名为御道。御道是全城中轴线的延长,两侧槐柳成荫,十分壮观。东为开阳门。东面二门,南为清明门,门三道,门东出青溪港桥。北(正东)为建春门,后改为建阳门,门三道。西面一门,正西南西明门,门三道,东对建春门,两门之间即宫城大司马门前横街。正北面用宫城,别无门。 === 皇宫 === * 太初宫 <p style="text-indent:2em;">太初宫位于大城中部偏西地区。在城西南凿渠,引秦淮河北抵仓城,仓城位于后来东晋南朝建康宫西华门内道北。周回五百丈,正殿为神龙殿,南面开五门,正中曰公车门。东西各三门,北一门,共开有12门。 * 昭明宫 <p style="text-indent:2em;">昭明宫由孙皓建,周五百丈,以赤乌殿为正殿,位于太初宫之东,即大城中部地区。东晋苏峻之乱时,“宫室皆焚毁”,重修新宫,“署曰建康宫”,即东晋和南朝的皇宫,位于建康城中部偏北地区。宫有五门,南面正中为大司马门,正对大城宣阳门,两门之间为御道,即全城的中轴线。建康宫一名苑城,亦称台城,京都有事,以台城为固。台城内有华林园,位于北部,风景如画。 * 苑城 <p style="text-indent:2em;">苑城即吴之后苑,一名建平园。“都城周二十里一十九步,本吴旧址,晋江左所筑,但有宣阳门。”从《地舆志》的记载可知,城为方形,边长5里余,即边长2.077千米,面积4.31平方千米。由于宫城南有南北向干道和东西向干道,又可把全城分为东西两部分和南北两部分,布局整齐。主要政府机关都布设在宫城南御道的两侧,有“府寺相属”,“屯营栉比,廨署棋布”之称。 * 建康宫 <p style="text-indent:2em;">建康宫是东晋至南朝时期的中国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东晋建都于建康,于公元330年重修建康宫城,以后历经南朝的宋、齐增缮,到梁代发展为当时中国最壮丽的宫殿。<br> <p style="text-indent:2em;">东晋、南朝建康宫城的平面布局非常整齐,宫墙有内外三重。外重宫墙之内布置宫中一般机构和驻军。此时,把中央机构的宿舍也建在这里,则是东晋与南朝所特有的。第二重宫墙内布置中央官署。朝堂和尚书省仍在东侧,向南有门通出宫外,与洛阳宫殿相同。在西侧有中书省、门下省、秘阁(皇家图书馆)和皇子所住的永福省等。第三重墙内才是真正的宫内,前为朝区,建主殿太极殿和与它并列的东堂、西堂;后为寝区,前为帝寝式乾殿,又称中斋,后为后寝显阳殿,各为一组宫院,二组前后相重,都在两侧建翼殿,形成和太极殿相似的三殿并列布局。太极、式乾、显阳三殿和太极殿南的殿门,宫正门共同形成全宫的中轴线。寝区之北是内苑华林园。<br> <p style="text-indent:2em;">进入南朝后,经济发展,宫室渐趋豪华,到梁代中期,随着国势进入极盛期,宫室也建得空前壮丽,当时北方的北魏建都洛阳,参考魏晋洛阳宫及南朝建康宫而建新宫。梁为超越北魏宫殿,遂把宫城诸门楼普遍由二层增为三层,把主殿太极殿由面阔十二间改为十三间,太庙等建筑也加高了台基。到了南朝后期的陈代,宫室更加向绮丽方向发展,陈后主在宫中新建了临春、结绮、望仙三座阁,使用香味木材,以金玉珠翠为饰,是南北朝时著名的豪华建筑。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8714/d0b2svIJobwl1YgEJPLvGAIJ8tmyp5a6zmO44aUrzhqyayFmyxO8hbInVK3MVmBZyolUvAS4IWQmZJaZY-xwzEuOegdIUKfRbbyCPayOgEltckC0C7fCktTBNJTBI-O86fGn 建康宫城.中国网.2020-03-18] </ref> <br> [[File:0018LUzLgy6WWaShn792f&690.jpg|缩略图|右|[http://s16.sinaimg.cn/mw690/0018LUzLgy6WWaShn792f&690 原图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5511710102vykd.html 来自新浪博客]]] 东<p style="text-indent:2em;">吴建康城宫殿都集中于城北,宫前道路两侧布置官署。建康城自两晋、南北朝宫殿大体相沿,其前殿受汉代东西厢建筑的影响,以主殿太极殿为大朝会之用,两侧建东西堂,处理日常政务。从南朝建康起,各代宫城基本呈南北长的矩形,有中轴线,南面开三门,建康城的平面布局、建筑形制对后世影响深远,隋、唐、宋、金、元的宫城均如此。<br> <p style="text-indent:2em;">经考古发掘,建康宫位于鸡笼山南乾河沿北,其范围大约在珠江路(南)、北京路(北)、中山路(西)与成贤街(东)之间,周长4千米左右。<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8714/b019rRCuDReosVEwGcQaNlXIaSiIRhJHvG-DWvmnkJlwglF17VRf2qu4nmzU3ZSZwU_HickKRf18tH5u9zOWbpnpeIH1ozDJej-um18s3J1fd0d2Kzktnyc2TBs 南京将原址展示六朝建康城遗址.中国江苏网.2020-03-25] </ref> == 经济发展 == === 手工业 === <p style="text-indent:2em;">建康是当时中国经济中心,手工业以织锦和造纸术著称,著名产品有罗纹锦,除满足贵族需要外,还远销海外。纸张质地精美,王羲之、王献之写字用的麻纸,就是当地产的。据说王羲之一次赠谢安麻纸九万张。秦淮两岸手工业作坊和商业廛肆星罗棋布。著名手工业产品有“百炼钢”、“罗纹锦”等多种。商业廛肆有百货俱全的“大市”,还有纱、谷、盐、花、草和牛马等专门小市,物资充足,交通便利。<br> 建<p style="text-indent:2em;">康的冶炼技术水平高,用于铸造兵器、钱币。当时已经能生产高级的百炼钢,叫“横法钢”。用这种钢制成的宝刀叫“百炼钢刀”。建康地区著名的匠师谢平和黄文庆(皇室作坊的匠师),曾为齐、梁两代的皇帝两批高级刀剑。这些刀剑“穷极精巧,奇丽绝世”。铸钱有铜钱、铁钱等。此外制陶业也极为发达。<br> === 建康商业 === <p style="text-indent:2em;">建康城作为六朝时期中国帝京的三百多年中,不断发展,商业繁华,人才荟萃,文物鼎盛,成为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建康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商业城市,城中有四个市,秦淮河北岸有大市百余个,还有小市十余所,市场名目繁多,且专业分工,一些商品有专门的市场。商品有三吴地区的粮食、丝帛、青瓷、纸张,长江中游来的铜铁矿石,海外的香料、珍宝等等。出现了专业市场,如谷市、牛马市、纱市、盐市、花市等。商业发达,《隋书·地理志》称:“(建康)小人率多商贩,君子资于官禄,市廛列肆,埒(等)于二京(长安、洛阳)。”士人和贵族经商受到免税等政策鼓励,故经商者众,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商业繁华区突破了长干里和大市,东面的秦淮河两岸和清溪一带也很繁华。<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8714/a24f56n1HYBLrfr3MgXoI8VFJ9NV4P-i9Ea7k45Z_9wNW4QbUnfzsbHx8I-17dlzpVB5eIjb5VC2vqmp-3_HmqICB_EwFbxJx9IPjrljaJyyzA 南京历史上曾有过很多城名 .现代快报网.2020-03-24] </ref> <p style="text-indent:2em;">东晋南朝称建康市。刘裕破后秦,“执姚泓归于京师,斩于建康市”。这里所说的建康市是指哪一个市,已不得而知。东吴时从御道南端的朱雀门南渡淮(秦淮河),“名为大航门”,朱雀桥“亦名大航桥”,就是商业兴盛之区。东晋时“新作朱雀浮桁”,也就是以舟船所做的浮桥,证明这里仍为交通要道,商业依然兴盛。其市场区主要在秦淮河沿岸,“市廛列市,埒于二京(长安、洛阳),人杂五方”,“淮水北有大市百余,小市十余所”,其各津渡处大致都是市场区。淮水即秦淮河,为通长江的重要航道,又横贯建康市区,自然形成重要的商业市场区。六朝时的建康城,市场已分散分布,数量众多,自东晋衣冠南渡以后,长江下游的社会经济已得到空前发展,成为中国重要的经济繁华区域。 === 航运 === <p style="text-indent:2em;">[[秦淮河]]上流方山置埭,有破冈渎东接江南运河,以通吴会。从水路运到建康的货物有:三吴(会稽、吴郡、吴兴)地区的丝绵竹席、青瓷器、食盐、粮食、家禽等;长江中游的铜锡等矿产和砖木等建材;广东、福建的南方及海外土特产,如漆、蜜、蜡、朱砂、海味、琉璃、珊瑚、珍珠、象牙香料等。建康的江河码头经常停泊着数以万记的船只,其中最大的船载重量达百石左右。<br> <p style="text-indent:2em;">东吴建业城有二市,即建初寺前的大市和东市。而凿句容(今江苏句容)中道,至云阳(今江苏丹阳)西城,以通吴、会的破岗渎,为建业东南的主要水运交通线,沟通了长江和秦淮河,上下14埭,“通会市,作邸阁”,也是主要的商业区。市场兴旺发达,“开市朝而并纳,横阛阓而流溢”,“轻舆案辔以经隧,楼船举帆而过肆”,“乘时射利,财富巨万”,货物繁多,人流如潮,一派繁荣景象。<br> <p style="text-indent:2em;">[[六朝]]时期,以建康为中心的“海上丝绸之路东海航线”正式开辟,建康“石头津”作为通江达海的国际码头,停泊的中外船只数以万计,出现了“四海流通,万国交会”“舟舶继路,商使交属”的繁华景象,南京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心城市。<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8714/7265e79nMWRJZM4LYGu3h0vgjKJ51Vr56W5kjBHkefnlQiIRrl1_WkwRamDwYWg_9f6MaiRriZ-JQNAVCKrhtdmV8V_Q8co3m8qJkK8e9PAbqmCWh7wbZJuuHQ 金陵史迹里的“海丝往事”.南京日报网.2020-03-23] </ref> == 文化科学 == === 综述 === <p style="text-indent:2em;">六朝时期的文学与清谈、绘画与书法、陵墓石刻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以建康为代表的南朝文化,与同时期的西方古罗马被称为人类古典文明的两大中心,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 文学 === <p style="text-indent:2em;">东晋时期,达官贵族云集于此,谈玄论道。南齐竟陵王萧子良在鸡笼山开“西邸”,广延名士高僧,研讨文化异同。[[钟嵘]]的《诗品》、[[萧统]]的《文选》、[[沈约]]的《四声》(已佚)、[[刘勰]]的《文心雕龙》、[[范缜]]的《神灭论》、[[刘义庆]]《世说新语》、[[范晔]]《后汉书》、[[斐松之]]《三国志注》、[[萧子显]]《南齐书》等名著,均是在此完成。 <p style="text-indent:2em;">南朝文化成就,尤以诗歌最为突出。古体五言诗到了南朝已转入律诗的新境界。代表人物是晋末宋初的[[谢灵运]]和[[颜延之]]。南齐武帝永明年间(483~493),诗歌出现了音律化的新诗体,特点是平仄谐调,音节谐美,诗采清丽,对仗工整。称为“永明体”。在南朝建康完成的几部总结性文学著述:《文选》,三十卷的文学总集,收集了上起周代,下迄梁朝的各种重要文体,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梁昭明太子[[薛统]]所撰;《诗品》,汉魏以来五言古诗的总结,作者梁钟荣;《文心雕龙》,文学评论,共五十篇,西周以来文学的大总结,作者刘勰,齐朝末年撰成。 <br> === 宗教 === <p style="text-indent:2em;">东吴时期,佛教已传到建邺。南朝建康寺院达到五百余座,僧尼十余万人。寺院建筑金碧辉煌,壁画光彩夺目,雕塑精美生动,佛教文化在此得到长足的发展,建康从此成为中国的佛教中心,梵刹林立,释子成行。钟磬之声,不绝于耳。六朝帝王都信仰佛教,建康城内外遍布佛寺,有五百余所。著名的有同泰寺(今鸡鸣寺)、瓦官寺、开善寺和城东北摄山的石窟寺等。《南史·[[郭祖深]]传》有“都下佛寺500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的记载。唐[[杜牧]]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句。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8714/a6c7s70iMpxufGh9gWUmiZZd3z_rXpt6NY19ZR2dC8uC9-pH2klJFM-v7hy15NxNQwtredByzW33hrlEuQHdr_CeF69wFck_jIpMDEVuobQq 中国四大古都的前世之谜.华夏经纬网.2020-03-24] </ref> === 科学 === <p style="text-indent:2em;">建康文化事业兴盛,城市设有儒学、玄学、文学、史学4所学馆,培养人才。南朝时期的几部著名文史传世之作,均成书于建康。宋泰始元年(465年),在今朝天宫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科学研究机构——总明观,出现了[[祖冲之]]、[[葛洪]]、范缜、[[王羲之]]、[[顾恺之]]、[[法显]]等文化名人。六朝建康城也有许多诗人,最有名的就是陈朝的皇帝[[陈后主]],他的[[玉树后庭花]]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分布于南京及其附近计33处六朝墓前石刻,以石兽居多,风格独特,既体现生动优雅的风格,又流露出六朝繁华颓废的气息。<ref name="MY3">[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8714/5ebcxDoWbvuLzWHpQQYfOchEnI3Kh88x05vK1edLVWhW18ejUbkYR4lglCSqi8U-_6J46riUgZeK9LFGh3lakttF-11Erbczxrnctq9vxHyC7iY 南京:六朝古都.东方网.2020-03-24] </ref> == 后世影响 == [[File:E21c35db1de748da88219fb82877e86d.jpg|缩略图|右|[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301/e21c35db1de748da88219fb82877e86d.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224657207_100050791 来自搜狐网]]] <p style="text-indent:2em;">建康城的建设遵循中国传统礼教制度,在中国都城建设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首开中轴对称布局的先例,形成了东亚都城特有的以中轴线为基准,主要建筑左右对称的布局和风格,其平面布局、建筑形制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后世都城建设的范本,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并深刻影响到东亚各国。从南朝建康起,各代宫城基本呈南北长的矩形,宫前道路两侧布置官署,隋、唐、宋、金、元均如此。<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8714/dce1fk1SiRk1aXFYt9kMaqhIPhZiaT0m15W-Bdz01-MT8j7Z1Z-bIICMlV5je9RcXw9UJA1qFHTOTfO3RdszhbFFi2Kh1ZHRaGi7QcEBAtBwvZtJH9Xxwr0c8J0 六朝博物馆再现建康城 当时的人们生活休闲潇洒.中国江苏网.2020-03-25] </ref>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680 中國地理類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建康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