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9.123.8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开封王烔民俗博物馆 的原始碼
←
开封王烔民俗博物馆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开封王烔民俗博物馆.jpeg|有框|右|<big></big>[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527/4267beda4bc54c5c9f622e142644d75c_th.jp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77670375_395157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开封王烔民俗博物馆'''由开封籍[[收藏家]]王丙森先生创办,馆藏展品46000多件,并在开封县万隆建设有收藏基地和藏品库房。 ==展厅简介== 王烔民俗博物馆经过三年的筹备建设,一期基本建成,[[博物馆]]<ref>[https://www.sohu.com/a/400846926_99934929 每日科普 | 博物馆知识],搜狐,2020-06-10</ref>围绕“民俗中原,老家[[河南]],”为主题陈展设计,整个展区分为六个展厅,分别是:汉风古韵展厅,大宋百工展厅,交通车马展厅,卧榻升香展厅,市井民俗展厅和火红年代展厅。 ==展厅布局== ===汉风古陶——黄河古陶文化展厅=== (一)综述 陶是人类文明的先声,也是人类[[艺术]]的源头,在陶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尤以汉陶是最为着名,汉代制陶业颇为发达,种类十分丰富,制作工艺高超,所制陶器具有浓厚的生活与时代气息,充分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关系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展厅以汉陶为为主,展出以[[汉代]]中原地区为主的民间生产、生活的陶制用具模型,有盛粮食的陶粮仓、有日常饮用水的陶井、做饭的陶灶、盛水的陶瓶、装酒的陶方和喝酒的陶酒杯 1、清中期淄博窑酱釉婆婆车 本藏品俗称“婆婆车”,是清代山东淄博窑重要的民间实用[[陶器]]<ref>[https://www.sohu.com/a/17061902_182042 中国陶器发展简史] ,搜狐,2015-05-30 </ref>,相当于现在夏天时使用的婴儿童车。在古代,照看小孩的老婆婆,会将小孩放在上面,确保小孩不会乱爬。在陶器底座的中间有一个圆洞,小孩大小便时,大小便就会通过圆洞掉到下面,陶瓷的婴儿坐具,尤其清洗方便并且卫生,清洗时用水冲洗即可。而且小孩在[[夏天]]坐上陶器会感觉凉爽,很舒服。 2、汉代灰陶粮食大瓮: 在河南这样的坛叫“面坛”或“大缸”,一般用来盛[[粮食]]和面粉。大缸高80公分口径,是汉代大器之作,俗话说“大器晚成”,这样硕大的汉代陶器,古代都是用麦秸烧造,十个难以烧成一个,另外,能保存到实属不易此缸整体器形硕大,雄浑雅健,是难得一见的汉代灰陶重器,在国内中实属罕见。 3、汉代朱砂红灰陶盘口瓶 汉朱砂彩虎头环灰陶盘口瓶是[[汉代]]典型的生活用具器物,该种陶瓶是由商周时期的青铜瓶演变而来。该展品通体饰以矿物质大红朱砂彩,通体大红色彩,喜庆奔放,历经两千年的岁月,朱砂红鲜艳如新。盘口瓶的肩部两侧对称装饰虎头衔环,所以这种样式的瓶又称“虎头瓶”。这种虎头瓶瓶肚丰满圆润,端庄大气,瓶口为向外延展,好似一个大盘放在瓶的顶部,因此这种虎头瓶又称为“盘口瓶”。 ===大宋百工——民间手工艺展厅=== “大宋百工坊”是指[[北宋]]时期被严格控制在官府手工业作坊中劳动的专业匠户,他们具有专门技能,主要从事于金、石、竹、漆、土、木和纺织等行业。在当时纷乱的社会背景下,大宋百工坊致力于保护濒临失传的中原地区纯手工艺制作[[技艺]],成为一座活的民间手工艺博物馆。 本展厅以大宋百工坊为题,主要展出民间手工艺的女红(gōng),即妇女以手工制作出的传统技艺,像是[[纺织]]、编织、缝纫、刺绣、拼布、贴布绣、剪花、浆染等等。 1、民国刺绣霞帔: 古代妇女的一种披肩服饰。颜色分红、蓝、黄、绛紫、粉红、天青等,宋以后定为命服,随品级高低而不同,到了[[明代]]更是对霞帔作了详细规定,一品至九品,各有不同。到了[[民国]]时期,思想开放,打破等级礼数,逐渐演变为民间女子重要场合的装饰服饰 2、开封产向阳牌缝纫机 开封产向阳牌缝纫机商标是两片绿叶衬托着3朵金黄色的[[向日葵]]花,在当时那个年代,能买上三转一响带咔嚓的五大件,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三转就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一响就是收音机,咔嚓就是照相机,可见缝纫机的地位不可小觑。本馆收藏了大量解放后开封产的轻工业产品,例如:矛盾牌肥皂、开封牌电视机、伞塔牌香烟,这些藏品也是开封曾经的工业辉煌历史见证。 三号展厅:交通车马——近代交通用具展厅 该展厅主要以太平车为展示主题,据史料记载,太平车最早出现在[[宋代]],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就描绘有几辆用4匹或2匹健骡拉的太平车。直至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生产队里还不断使用。随着农用拖拉机、机动三轮车乃至汽车纷纷开进“寻常百姓家”,曾经作为重要运输工具的太平车,也消逝在历史的尘烟中。 1、 四轮民间太平车 豫东四轮民间太平车是古时最为实用的[[交通工具]],缰绳一端缚绑在牲畜的轭套上,另一端缚扎在车轴上,虽然车速很慢,但行进十分平稳。另外,它还具有载重量大的特点,非常适宜于在地势平坦的地区短途运输量大。 2、 民国木制马拉轿车 或载人,或运货。历史极为久远,它几乎与人类的文明一样漫长。一直到19世纪,马车仍然是城市交通的十分重要的交通工具。人们喜欢马车的优雅和诗意,喜欢乘坐马车从容地穿过乡村大道或古旧的城区街巷去访问朋友。随着[[火车]]和汽车的出现,车轮转动的速度越来越快。至此,马车的黄金时代宣告结束。 第四号展厅提名为卧榻升香——近代床具展厅 常言道:一世做人,半世在床。床,和我们每个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形态各异的老床、张张有雕刻,件件有画工,是家具中的集大成者,成为情感、性格、思想、文化和技艺的结晶体,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色,为历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考量依据 1、四进戏曲人物进士床,主要以穿雕和[[浮雕]]为主,局部采用镂空雕,四进主要是一道脱鞋,二道脱衣服,三道放马桶,四道上床睡觉,除了四进也有三进,二进,零进床,床的进数越多,越显示出床主人身份的高贵。 五号展厅:市井民俗——民俗生活实物展厅 常言道: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 。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各个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人民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 本展厅展示了反映民俗风情、[[生产]]、生活民俗实物,这些民俗实物真实、直观、贴近我们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也许我们的母亲、母亲的母亲都使用它们!现在它们和我们的亲人一样,正在渐渐离我们远去! 1、 古代洞房婚俗场景 婚俗较为普遍的程序就有:提亲、合八字、相亲、定亲、换帖、送好、过嫁妆、铺床、迎娶、听房、谢媒、回门、开箱等20多项。这里是迎亲用的花轿。迎亲时新郎骑着高头大马,身披红花,一路吹吹打打来迎娶新娘。新娘要拜别[[父母]],哭着上花轿,一是表示舍不得离开父母,二是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新娘不哭是要被人笑话的,意思是害怕嫁不出去,急着出嫁。 2、 民国圆柱道符木印版 在印版上涂长一层油墨,将纸放置于印版之上,将纸提起就会发现印版上的[[图案]]会清晰出现于纸上。目前河南滑县年画博物馆有一个类似藏品,本馆有一个,截至目前全国收藏仅此两个。非常珍贵! 展厅六 火红年代——农业题材宣传画展厅 本展厅,以农业和[[农村]]生产生活题材的宣传画为重点,并且多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场景,一幅幅鲜活的画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农业大发展的一个缩影,这些在宣传画场面宏大,内容生动、朴实、题材丰富、活泼,是解放后红色宣传画作的精品。 本馆馆藏红色题材宣传画有120多个题材,近5600多张,包括抗战题材、抗美援朝、学大庆学大寨、毛主席像、教学挂图、年画题材、[[改革开放]]等,由于场地原因,其它藏品,本馆将分期分批展出。 1、《五个里程碑》三拼宣传画 在所有的宣传画中,本馆精品收藏是三拼宣传画《高举毛主席群众文艺路线,紧密团结在毛主席周围》(简称《五个里程碑》),由三张两开的画作拼接而成,是文革期间最大的宣传画。在招贴画中堪称巨作。画作中毛主席身着绿军装,背手眺望远方。身后的[[中国共产党]]党旗鲜艳夺目,在红色大地上的五个革命圣地跃然纸上——韶山、井冈山、[[遵义会议]]会址、延安宝塔山、北京天安门。这五个图像是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形象象征,习惯称为“五个里程碑”,这幅画因此而得名。1967年10月,原稿入选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毛泽东革命路线胜利万岁”全国美展。《五个里程碑》(纸上水粉)是当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学生王晖绘制。 2、清代官斗 清代官斗是清代官府使用的[[标准]]粮食量具,其中古代量具“斗”的标准,由官署定制。通常以官署“签筒”25倍的容积为1斗,这个官斗在山西收集。 3、《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宣传画 最初描述文革的独特的卡通宣传画,构图精美的文革画,热火朝天的[[大跃进]]场面,场面宏大,人物众多,表情丰富。包括了农业学大寨,人定胜天、开山治水,肃刘反修,红小兵,毛泽东思想等文革题材和故事,应有尽有,本藏品实乃文革期间的《清明上河图》,能较丰富地反映当时人民大生产的场景和社会精神面貌。 ==镇馆之宝——汉代石磨== 最后大家一起参观本馆的镇馆之宝“汉代民间加工粮食的工具实用精品收藏——汉代石磨,石磨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此磨为标准的汉代石磨.直径公分.出土于河南开封,由两片石片组成,两层的接合处都有纹理,[[粮食]]从上方的孔进入两层中间,沿着纹理向外运移,在滚动过两层面时粮食被研磨磨碎,形成粉末面粉。应该说这是同类物品中最为完好的。制做[[工艺]]也颇为精湛。是一件非常难得的藏品。 ==视频== ===<center> 开封王烔民俗博物馆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旅游开封》王烔民俗博物馆</center> <center>{{#iDisplay:l0176yr42rm|560|390|qq}}</center> <center>开封民俗博物馆</center> <center>{{#iDisplay:z0330uw87kk|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069 博物館学]]
返回「
开封王烔民俗博物馆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