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8.18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弘农郡 的原始碼
←
弘农郡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弘农郡.jpeg|有框|右|<big>弘农郡</big>[https://ss1.baidu.com/6ONXsjip0QIZ8tyhnq/it/u=257792290,3257296354&fm=173&app=25&f=JPEG?w=639&h=360&s=B1634BB2D0F9BF8C630F8C430300E0FB 原图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1343484199924206 来自 Bai百度 的图片]]] '''弘农郡''',[[西汉]]元鼎四年(前113年),[[汉武帝]]设置,故址在今天河南省[[灵宝市]]东北。 弘农郡,是中国[[汉朝]]至唐朝的一个郡置,其范围历代有一定变化,以西汉为最大<ref>[https://www.sohu.com/a/326134024_488081 在有“水上莲花”之称的揭阳,这座以苏州园林别墅闻名的“紫园”令人“穿越”至江南水乡 ],搜狐,2019-07-11 </ref>,包括今天河南省西部的[[三门峡市]]、南阳市西部,以及陕西省东南部的[[商洛市]]。由于其地处长安、洛阳之间的黄河南岸,一直是历代[[军事]]政治要地。 ==历史沿革== 西汉元鼎四年(前113年),汉武帝设立弘农郡,设郡治在[[秦国]]名关函谷关,县名也是弘农,故址在今天河南省灵宝市东北,辖11县,118911户,475954人。 东汉、三国沿置,但今商洛市范围划归京兆尹,只领有河南省西部范围。 [[西晋]]时,郡南部析置上洛郡,其区域进一步缩小到黄河流域今三门峡市范围。 [[南北朝]]时,为避讳曾改为恒农郡,[[隋朝]]恢复弘农,但郡治弘农向西南迁到了今灵宝市中心,且失去了[[黄河]]沿岸的辖地。 [[唐朝]]时,弘农郡分为陕州、虢州,从此失去郡名。虢州仍治弘农县(今灵宝市),而陕州境内天宝元年因为在函谷关遗迹发现宝符而更名为灵宝的[[桃林县]],却不是今天的灵宝市所在地,而是汉晋时的弘农县所在地。 到[[北宋]]时,弘农县先改为常农,后以州名改为虢略<ref>[https://www.sohu.com/a/23798321_117499 弘农故地见陶泓 ],搜狐,2015-07-22 </ref>。从此弘农不再作为地名使用。 ==史料记载== 弘农郡,武帝元鼎四年置。莽曰右队。户十一万八千九十一,口四十七万五千九百五十四。有铁官,在黾池。县十一:弘农,故秦函谷关。衙山领下谷,属水所出,北入河。卢氏,熊耳山在东。伊水出,东北入雒,过郡一,行四百五十里。又有育水,南至顺阳入沔。又有洱水,东南至鲁阳,亦入沔。皆过郡二,行六百里。莽曰昌富。陕,故虢国。有焦城,故[[焦国]]。北虢在大阳,东虢在荥阳,西虢在雍州。莽曰黄眉。[[宜阳]],在黾池有铁官也。黾池,高帝八年复黾池中乡民。景帝中二年初城,徙万家为县。谷水出谷阳谷,东北至谷城入雒。莽曰陕亭。丹水,水出上雒冢领山,东至析入钧。密阳乡,故商密也。新安,《禹贡》涧水在东,南入雒。商,秦相卫鞅邑也。析,黄水出黄谷,鞠水出析谷,俱东至郦入湍水。莽曰君亭。陆浑,春秋迁陆浑戎于此。有关。上雒。《禹贡》雒水出冢领山,东北至巩入河,过郡二,行千七十里,[[豫州]]川。又有甲水,出秦领山,东南至钖入沔,过郡三,行五百七十里。熊耳、获舆山在东北。 ==视频== ===<center> 弘农郡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灵宝城市形象宣传片</center> <center>{{#iDisplay:u07536m8o7i|560|390|qq}}</center> <center>魅力桃林</center> <center>{{#iDisplay:t06408bhesf|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680 中國地理類志]]
返回「
弘农郡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