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3.59.84.3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张永和 的原始碼
←
张永和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B6C1" align= center| '''<big>张永和</big> ''' |- | [[File:1039f5d9382a48f2a70ca8070e796982.jpg|缩略图|右| [http://img.mp.itc.cn/q_70,c_zoom,w_640/upload/20170506/1039f5d9382a48f2a70ca8070e796982.jpeg 原图链接][https://image.so.com/view?q=%E5%BC%A0%E6%B0%B8%E5%92%8C&src=tab_www&correct=%E5%BC%A0%E6%B0%B8%E5%92%8C&ancestor=list&cmsid=2d141265615c5aa6b8d598ea2ab4a262&cmras=0&cn=0&gn=0&kn=30&crn=0&bxn=20&fsn=110&adstar=1&clw=249#id=ce1e1187b8c724c1a74f44829eba46e1&currsn=0&ps=68&pc=68来自 360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CDCDCD"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姓名''': 张永和 '''国籍''': 美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1956年 '''职业''': 艺术家,建筑学家,建筑师,教授'''毕业院校''': 北京电影学院 '''毕业院校 ''':东南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代表作品''': 《十年大事记馆》<br>《张永和非常建筑工作室专集1、2》 |} '''张永和'''(1956年-),出生于[[北京]],1977年考入南京工学院建筑系(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1981年赴美自费留学,先后在[[美国]]波尔州立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筑系分别获得环境设计理学士和建筑硕士学位。他是中国著名建筑师、建筑教育家、非常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美国注册建筑师。并担任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负责人、教授;2002年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丹下健三教授教席;2005年9月就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建筑系主任。2015年,在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招收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方向博士生。 == 人物经历 == 张永和,1977年考入[[南京]]工学院建筑系(东南大学建筑学院)<ref>[https://baike.sogou.com/appeal/snapshot?link=7zI_jkluWZFtt6f_1she7H6ewBLDsDnuY7MZsJ6Kcu6XAHcEwyckcf5JqdntV7tKANjJG3Ljl_50lvx0G_nkz9rRl9WIG9ajlDcTwd53&originRef=http%3A%2F%2Fnews.xinhuanet.com%2Fpolitics%2F2015-06%2F01%2Fc_127863717.htm&lid=67742493&title=%5Bobject%20HTMLHeadingElement%5D 张永和:成绩不等于成就国内高校建筑学方向不明,新华网 ] </ref> ,于1981年赴美自费留学,先后在美国保尔州立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筑系分别获得环境设计理学士和建筑硕士学位。 1984年毕业后曾在美国旧金山几家建筑设计事务所工作。 1985年开始相继在美国保尔州立大学、密执安大学、伯克利加大和莱斯大学教书。其间曾在一系列国际建筑设计竞赛中获奖,如1986年荣获日本新建筑国际住宅设计竞赛一等奖第一名。1988年荣获美国福麦卡公司主办的“从桌子到桌景”概念性物体设计竞赛第一名。 1988年荣获美国密执安大学W.桑得斯建筑设计教学研究奖金。1989年成为美国注册建筑师。 1991年参加美国建筑师协会[[旧金山]]分会/旧金山建筑基金会主办的旧金山/洛杉矶3×3+9设计竞赛,获优胜奖。同年,以“垂直玻璃宅”获日本新建筑国际住宅设计竞赛佳作奖。1992年,获得美国纽约建筑联盟青年建筑师论坛奖,在纽约举办作品展并发表演讲,同年获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史戴得曼建筑旅行研究金大奖。 张永和自1992年开始,由他设计的[[洛阳]]老城幼儿园、[[郑州]]小赵寨住宅区及幼儿园、汕头华利迪娱乐城、清溪山地住宅和虎门政府花园式酒店等工程相继发表在国内外杂志上。1994年作为八位中国建筑师之一入选日本《世界上581名建筑家》一书。1995年,在[[广东]]清溪的“坡地住宅群”工程荣获美国“进步建筑”1996年度优秀建筑工程设计1996年完成北京、南昌、武汉的席殊书屋等室内设计工程。1997年完成北京美国康明斯公司“颠倒办公室”工程、深圳润唐山庄住宅小区工程,1998至1999年完成广东清溪坡地住宅群、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晨兴数学楼工程、北京现代城样板间室内设计工程、北京怀柔山语间住宅工程、北京玻璃洋葱餐馆、北京红石实业办公室室内、北京水晶石电脑图像公司外立面及室内设计,河北燕郊画家工作室/住宅7#、4#、5#、3#工程,2000年完成[[重庆]]中试基地等工程。 自1992年起多次参加亚洲、欧洲、美洲等地举办的国际建筑及艺术展,其中主要包括:2000年上海双年展,并获得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艺术贡献奖(表彰在视觉艺术领域突出和有创造性成就);作为唯一的中国建筑师参加2000年在威尼斯举办的第七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1999年在美国纽约Apex Art艺术画廊举办个展“路边剧场”;1997-1998年陆续在奥地利维也纳、美国纽约PS1、丹麦路易斯安那现代美术馆、英国伦敦等地举办的“运动中的城市”中参展并完成部分展览设计;1999年参加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国际建筑师协会第20届大会中国青年建筑师作品展;英国伦敦AA建筑学院“可大可小-亚洲建筑三人展”;1997年在日本大阪、1998年在印度举办的“亚洲进步建筑”展及'97韩国光州艺术双年展等。2008年张永和成为08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策展之一。 ==所获荣誉 == 历年获奖 1982美国金钥匙荣誉协会终身会员 1983-1984美国建筑师协会/基金会奖学金 1984美国伯克莱加利福尼亚大学:Bakewell&Brown和Bakewell&Weihe建筑画奖 1986美国建筑师协会印地安那波利斯分会“[[纸上建筑]]”竞赛荣誉奖 1986日本新建筑国际住宅设计竞赛一等奖 1988-1989美国密西根大学:WalterB.Sanders设计教学研究奖金 1988美国“从桌子到桌景”概念性物体设计竞赛一等奖 1991日本新建筑国际住宅设计竞赛佳作奖 1991美国建筑师协会旧金山分会/旧金山建筑基金会:旧金山洛杉矶3X3+9设计竞赛获胜者 1992美国纽约建筑联盟:青年建筑师论坛奖 1992-1993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STEEDMAN建筑旅行研究奖金(去欧洲、亚洲考察一学年) 1994作为8名中国建筑家之一入选日本《世界之建筑家581人》 == 作品风格 == 理性的构思与设计:无疑是受到西方现代建筑教育影响,张永和最初的文字就明显具有西方人理性主义乃至怀疑主义的痕迹,同时受未来主义、胡塞尔、海德格尔的影响,注重思辩、强调求与解的过程,并讲求悬念,开始时则也不免带有卖弄之嫌,但这并不影响他的这种建筑价值追求、叙事方式和随后的设计表现方式,逐渐实现了文学、文字、艺术与建筑、空间的转轨与嫁接。并终成正果,这几年他在《读书》上的几篇文章就已有举重若轻之感。具体到他的设计中,则是一个先验与体验周而复始,相互交叉的一个过程。 对空间、对建筑的原型设计:所谓原形、原型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抛却现有建筑的一些模式、程式,对空间、建筑回归到最初的原型进行设计。世界上有很多建筑师也意识到这一点,阿尔多•罗西及其类型学就与此有关,安藤忠雄也有“from zero”的说法,汤桦的工作室就叫“零度工作室”,张在元则把它演绎为“无形中”、“非建筑”……张永和的[[《四间房》]]就是一个300×300×300英尺的住宅原型设计,在这个住宅中,台、亭、阁、洞都有它的原形,家居、家具、空间自然也就回到了原型的组合状态,同时造就的限定空间与不限定空间的暧昧则达到了“含蓄空间”的目的。 艺术与空间营造的结合: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场景艺术、大地艺术等这些近几年在国内艺术界得到爆炒的玩意儿说到底原本与建筑,空间就是相连的,建筑界有武汉的李巨川、上海的米丘等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作品,但往往容易陷入纯艺术的陷阱之中,背离了空间营造的初旨。相比之下,张永和还是保持他的高度理性,较好地以空间营造实现了概念、行为、活动等,其实,回顾张所有作品,几乎都有这方面的影子,从八十年代的《烟斗——概念性物体》到1990的《取景厢——纪念物》直至最近在清华大学建筑系指导完成的[[《体验营造》]],从内容来看,也就是通过物体(厢、盒、烟斗)、建筑要素(墙、窗、门、家具)进行建构,营造出一系列空间,并在营造中体验建筑中的尺度、结构、空间的基本问题。我个人最感兴趣的得数1990年的《头宅、衫宅》——头宅是供头部“居住”的空间,是木材及钢板为材料的建造物,头宅的内壁--类头盔与胸甲的结合物则成为“衫宅”,这是一个简单的、介于模型与建筑之间的作品。 == 主要参展 == 1997年在日本大阪、1998年在印度举办的亚洲进步建筑展; 1997韩国光州艺术双年展; 1997-1998年陆续在奥地利维也纳、美国纽约PS1、丹麦路易斯安那现代美术馆、英国伦敦等地举办的“运动中的城市”中参展并完成部分展览设计; 1999年在美国纽约ApexArt艺术画廊举办个展“[[路边剧场]]”; 1999年参加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国际建筑师协会第20届大会中国青年建筑师作品展;英国伦敦AA建筑学院“可大可小-亚洲建筑三人展”; 2000年上海双年展,并获得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艺术贡献奖(表彰在视觉艺术领域突出和有创造性成就);作为唯一的中国建筑师参加2000年在威尼斯举办的第七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建築師]] [[Category:中國人]] [[Category:920 建築藝術總論]] [[Category:教育學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张永和
」頁面